
摘要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世界共有1362家互联网
金融创业公司,分布在
全球54个国家。自2010年开始至2015年,
全球范围内互联网
金融公司总共募集了497亿美金的
融资;仅2015年一年,这些初创公司就总共获得了258亿
美元,平均每家公司
融资额4400万
美元。这一系列
数据表明:互联网
金融已经进入高速发展。
如果几年前你和别人提起互联网
金融,可能会遭遇诸多白眼,然而在今天互联网
金融在相当的地区已经成为一件相当酷炫的是事情。相比传统
金融机构,互联网
金融公司通过搭建科技平台,让消费者享受到了更智能、更便捷的
金融服务。在过去的几年中,互联网
金融也已经逐渐发展成为
金融服务的主流。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世界共有1362家互联网
金融创业公司,分布在
全球54个国家。自2010年开始至2015年,
全球范围内互联网
金融公司总共募集了497亿美金的
融资;仅2015年一年,这些初创公司就总共获得了258亿
美元,平均每家公司
融资额4400万
美元。这一系列惊人的
数据无不在表明:互联网
金融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那么,是谁在引领
全球互联网
金融潮流,哪些投资
机构是准独角兽们的有力支持,又有哪些国家是
金融科技的孵化热土呢?Fintech Ranking为我们盘点并绘制了当前世界互联网
金融发展的全景图,从前沿公司、政府扶持、
资本支持三个方面全面解析了当今互联网
金融的世界格局。2016,互联网
金融看哪里?本文有你想要的一切答案……
一、 谁在前沿?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
金融科技企业涌现
市场,为大众提供了各式创新的
金融解决方案。与此同时,跻身独角兽俱乐部的互联网
金融创业公司也不断增多。首先让我们从行业领军者开始,一窥互联网
金融行业庞大的体量和不可小觑的增长空间。
以下是Fintech Ranking盘点的
全球估值最高的互联网
金融公司:

互联网
金融近几年的快速增长有目共睹:2014年全年
融资金额为122.1亿
美元,同比增长约300%!这一惊人的增速背后有着怎样的逻辑呢?Fintech Ranking认为,互联网
金融得以跳跃式增长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点优势:
民主化:互联网
金融升级了
金融赛场及玩家们的层次,它使得所有用户都能享受到高水平的顶级服务,而不是像传统
金融服务业一样,只有大企业客户或者一掷千金的个人用户才有权利享受高级服务
去中介化:人们对传统
金融服务的提供者(比如
银行)的依赖逐渐减少
互联网
金融虽然极具创新性,为大量早前没有被传统
金融服务覆盖到人群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但它们对传统
金融秩序的破坏性同样不容忽视。这也使得那些互联网
金融蓬勃发展的热土上,政府给予的支持往往会决定着这个的确的互联网
金融生态。

在英国,联合政府和
金融服务
机构为这类创业公司提供了减免税等激励政策;政府拨款8.6亿
英镑给国家网络安全项目,用以保护和促进英国在线商务的发展;此外,英国还投资25万
英镑建立了针对网络安全技术的科研项目,用于为互联网
金融领域的创业公司提供建议和帮助。
在美国纽约,政府对孵化器、加速器和创业竞赛的投资比往年增加了两倍,借助他们帮助创业者更顺畅地找到合伙人和投资。
新加坡政府发起倡议,有针对性地引导
资本流向互联网
金融领域创业公司和孵化器。
香港当地政府发起了2.5亿
美元的创新科技专项
基金,以配对形式与私人
风险投资
基金共同投资于本地创科初创企业,另有1300万
美元投资用于与大陆的国有科技实验室合作。
卢森堡政府指定互联网
金融作为建设“数字卢森堡”的主要发力领域。各类重要的政府支持和世界级的IT基础建设为创业者和创业公司前来卢森堡进行科技
金融创业提供了极大便利。
在英国、柏林和阿姆斯特丹,孵化器、天使投资和网络与互联网
金融资源实现高度对接,同时还有减税等优惠制度。
令人惋惜的是,Fintech Ranking在这张全景图中并没有将中国
市场归入其中,事实上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
全球互联网
金融生态布局轻重的一部分。
根据花旗
银行研究部门的一份最新报告,中国人实际上正在大范围使用Fintech产品。2015年流向互联网
金融初创公司的美国
风险投资达到74亿
美元,然而这些资金的流向却最终都到了中国。
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中国三个最大的互联网公司,都拥有一枝独秀的互联网
金融业务。百度钱包拥有4500万用户,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是
全球最大的Fintech公司,在2015年第三季度几乎处理了中国第三方支付
市场2.6万亿
美元的所有
交易,腾讯的
金融产品在2015年占到了8000亿
美元的款项。

中国的Finetch霸主地位不仅仅只是来自移动支付,P2P业务在中国同样很蓬勃。相比英国,美国的P2P业务无疑更大,但这两个国家加起来目前有没有中国多。
花旗
银行表示,中国互联网
金融和数字
银行业务如此发达,其中有一部分是因为商业
银行并不像其他国家那样发达。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们都借助移动应用提供
金融服务来趟这摊浑水。中国监管
机构也在采取措施促进在中国的
金融创新,而不是去抑制。中国可能将会指引未来的美国
市场,花旗表示。中国正处于
金融服务变革的临界点,但美国和欧洲仍然需要长达数年之久。
三、护航者几何?
Fintech Ranking统计了
全球为互联网
金融公司服务的优质孵化器、加速器,名单包括熟悉的Y Combinator、500 Startups,及传统
金融巨头VISA、Well Fargo等,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加速China Accelerator也位列其中。此外还对互联网
金融领域值得关注的大人物也进行了整理。

随着互联网
金融行业不断升温,
银行业巨头们也纷纷期待能够赶上创新的大潮。一方面,
银行开始广泛接受
金融服务领域的技术革新:据调查显示,互联网
金融公司最吸引传统
银行的细分领域集中在大
数据分析、借贷、支付、转账、密币支付。目前已有40%的
银行开设了技术创新部门,56%的
银行有在两年之内设立的打算。
另一方面,
银行巨头们则在互金领域展开布局,希望借力于互联网
金融初创公司带来的新机遇。Fintech Ranking就为我们盘点了
全球最顶尖的互联网
金融投资
机构。
花旗
银行旗下的
全球投资部门Citi Ventures专注
金融服务领域,建立了跨国家地区的科技
金融加速器(包括美国、德国、新加坡、巴西和西班牙),吸纳了6名大
数据分析师及8名IT安全人员为创业公司服务。
摩根
大通集团也同样是投资互联网
金融领域的领军者,与估值3000万
美元的
金融服务创新中心(CFSI)一起支持领域内的初创公司(范围包括支付、借贷、个人财务管理)。
高盛集团去年和IDG一起领投了
比特币支付公司Circle Internet Financial的C轮
融资,总额高达5000万
美元,这也是其首次在密码
货币方面的投资。现在
高盛集团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大
数据和支付这两个细分领域。
英国巴克莱
银行建立了1.5亿
美元的投资
基金,以及由Techstars管理的加速器项目。并且巴克莱还搭建了自己的在线平台Rise,用于更好的接触
金融创新产品,促进合作。
此外,JP摩根、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等顶级投资
机构投资7位数,联合创立了Securities Product Reference Data (SPReD)的
数据服务产品,旨在集合多家资源和技术拉取并净化参考
数据为
金融机构节省开支。

那么,什么样的互联网公司更易获得投资
机构的青睐呢?据统计,目前获得
融资的互金初创公司中,19%的企业主营
金融/借贷服务,这一细分领域于2013-2014年吸引了超过5.7亿的
融资,成为所有类别中获得
融资最高的一类;有14%的公司主要提供支付网关等进程服务,13-14年度融得4.16亿
美元;有10%为电子钱包类,在13年和14年获得2.86亿
美元融资;7%专注授权、安全、欺诈分析领域,另有7%为汇付公司,6%才是现在在中国沸反盈天的P2P。
四、方兴未艾的互联网
金融,2016看什么?
据统计,大部分消费者选择互联网
金融产品的原因是因为开户简单。另有15.4%的用户青睐其更具吸引力的费用和
利率;认为互联网
金融可以让他们接触到多种
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更好的在线体验和功能、更高的服务质量的群体规模大致相同,分别约为11%。只有1.8%的人认为最大的吸引力在于相较于传统
金融产品互联网更值得被信赖。

而未来,互联网
金融或将朝着主要向以下三个方向发力:
服务型投资——围绕着低成本投资展开的支付服务产业即将到来。
智能化投资——线上财富管理服务提供基于算法的自动化资产组合管理咨询,而无需财务规划师的帮助。
数字化股权众筹——为具有公信力的投资人提供种子轮及早期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