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入,还是等待?这是个问题。
面对6月初迟迟未见上涨的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不少投资者陷入了矛盾之中。银行理财专家提醒," 大众期待的较高收益理财产品,虽然可能在6月末出现,然而等待所需的时间也会摊薄收益;投资者应该及时出手,不以收益率论英雄,而应首要考虑综合收益。
策略:“无缝对接”为上
“一面是马上可以购买的年化收益率在4.5%左右的理财产品,另一面是需要等待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买到的收益率超过5%的产品,假如投资者面对这样的情况,该如何选择?”某国有商业银行理财师抛出了一道选择题。
单就收益率而言,可能所有人都会选择后者。然而,一旦考虑到中间的等待周期,资金所获得收益仅仅是活期收益(0.5%)或者是滚动型产品的收益(一般市场水平在2.5%左右),投资者的想法或许就会发生改变。
“个人认为,能够将手头的资金进行无缝对接,利用各种产品将综合收益率做高,才是真正成功的投资者。”" 招商银行(" 600036," 股吧)南京分行零售银行部产品经理胡燚表示。他帮大众做了一次估算,“如果可以将资金不间断地运作,按照目前市场的平均水平,购买收益率在4.5%左右的理财产品并非难事。”但是投资者如果一心想买高收益理财产品,即便凑巧买到了收益率在5.5%以上的产品,但是将资金的其他收益情况进行平均,“最终的综合收益率甚至无法超过4%。”
当然,市场上亦不缺乏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但这些产品大都是为高端客户所设计的。”胡燚指出,目前银行理财市场上,部分以" 信托方式出现的产品,其预期收益率通常在6%-8%之间。这些产品的投资对象多为二级市场的股票 或者是一些融资性信托产品,“在产品设计中,也有优先级和次级的分类,投资者购买的多为优先级部分,风险相对较小。”但是需要提醒的是,这类产品的购买门槛较高,要求须是金融资产达到100万元以上,或者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投资人才能购买。
注意:慎投高风险“雷区”
除了考虑时间成本,关注综合收益,银率网的理财专家也建议投资者应该在投资时注意避免投资那些风险较高的产品。
银率网专家指出,随着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4%,环比下降0.1%,物价上涨已趋于平缓。此外,5月份以来"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亦开始整体走低。加上从5月18日起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 百分点,银行体系流动资金进一步增加。随着市场流动性释放,未来市场上的短期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恐将不会走高。目前来看,投资者的配置重点应该还是中长期理财产品(即那些投资期限在6个月及6个月以上的理财产品)。
不仅如此,在选择理财产品时需看清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其中货币市场及债券市场是较为稳健的。但是对于部分期待获得高收益的投资人而言,在银行理财市场相对低迷的情况下,高收益的结构性产品更容易受到青睐。
不过所谓的高收益所对应的必然是高风险。“那些挂钩标的为股票 、基金和指数的产品风险相对较高,投资者在选择这类产品时需特别注意产品的风险以及最差表现下产品会出现的收益情况和达到较高预期收益率时需满足的条件。”银率网专家提醒。
事实上,根据银率网的最新统计,在刚刚过去的5月,获得零收益以及最终未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银行理财产品中,全部是结构性理财产品。这些产品的挂钩标的大部分为黄金、" 大宗商品以及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