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投资">科技
金融正文
净资产1800万的新三板公司控股70亿市值A股公司,这是新三板史上最牛资产运作
两年时间,一家净资产1800万的培训公司,通过新三板成长为净资产25亿、估值45亿的
资本集团,旗下甚至控股一家近70亿市值的创业板公司。只用两年,净资产涨了一百多倍,营收涨了几十倍,这是
资本市场少有的一次奇迹。
两年时间,一家净资产1800万的培训公司,通过新三板成长为净资产25亿、估值45亿的
资本集团,旗下甚至控股一家近70亿市值的创业板公司。
不仅
资本运作牛,经营同样出色。两年时间,公司从半年营收919.5万,变成半年营收7个亿。" 和君商学(831930.OC)的战绩不止于此,借助
资本,其母公司和君集团整体的培训、咨询和
资本业务也因此打通。
只用两年,净资产涨了一百多倍,营收涨了几十倍,这是
资本市场少有的一次奇迹,奇迹的缔造者是" 王明夫。
从内训部门到挂牌公司,挂牌一年
融资30亿
" 和君商学原来是和君集团子公司的一个内训部门。2006年,王明富,也就是和君集团的董事长、曾担任过君安
证券研究所所长的" 王明夫,和" 蔡萌一起出资30万元,把这个部门“改造”成公司,“化身”和君商学。
商业版图不断扩张后,2015年1月,和君商学挂牌新三板。当时,和君商学规模很小,2014年,公司营收只有3056.28万元,但两年后,也就是2016年上半年,公司的营收已经变成了7个亿。

(
数据来源:Choice,读懂新三板研究中心)
一切要归功于公司纯熟的
资本运作。挂牌后,和君商学一手从新三板拿钱,一手通过并购增强自身实力,在新三板展开一系列眼花缭乱的
资本运作。
我们先来看一下和君商学纯熟而老练的“拿钱手法”。
挂牌新三板后,和君商学定向增发3次,节奏紧凑,效率奇高,共募资17.29亿,参与定增的不乏
上市公司股东和
资本大佬。
2015年4月13日,和君商学挂牌三个月左右,完成了第一次增发,以100元/股募集2.65亿元。包括" 俞敏洪、" 王亚伟等在内的“大佬”,都参与了这次增发;
2015年10月15日,在股本10转增70后,和君商学以30元/股的
价格募集6亿元,A股公司" 欣旺达等18位
投资者参与了认购;
2015年12月31日,和君商学以30元/股募集8.64亿,知行投资、莲朋投资、和君集团等24位
投资者参与了认购。

(
数据来源:Choice,读懂新三板研究中心)
这些定增大有学问。第一次定增," 王明夫找的这些人既是身边的亲朋好友,又是企业家圈子和投资圈的大V,这些
投资者的背书为接下来的
融资创造了条件。值得注意的是,后面两轮
融资间隔只相差两个月,这值得各家新三板公司借鉴。
除了定增,和君商学还通过股权质押和借款,在新三板筹了十多亿。
2015年7月2日,和君商学通过质押700万股权向" 民生
银行贷款10.5亿元,读懂君算了一下,此次和君商学向
银行质押的
股票 ,合每股股价150元,对比公司之前最高100元的增发
价格。读懂君心中" 只有一个大写的服,毕竟一般人没有这个能力,可见,建立一个专业的投
融资团队对新三板公司有多重要。
然后,2015年11月,和君商学向母公司和君集团借款不超过5亿元,借款期限不超过1年。
通过定增、股权质押、借款,挂牌新三板一年内,和君商学通过各种途径筹了30多亿!
别忘了,就在2014年,公司收入不过才3000万元!
214亿收购A股公司,新三板公司控股A股公司第一例
有了钱的和君商学,像开挂一样买买买。
2015年7月,和君商学刚挂牌半年,就用闪电般的速度,耗资13.93亿从西藏丹贝手中收购了" 汇冠股份23.08%的股份,成为控股股东。从公告提出收购,到完成
交易,只花了一个多月。
" 汇冠股份是北京一家创业板公司,2015年营收16亿元。在和君商学控股" 汇冠股份之后,两家公司合并财务报表,所以在和君商学2015年年报上,主要营收增加的5个亿,来自" 汇冠股份。
汇冠股份的股权比较分散,这应该是和君商学看上它的主要原因。汇冠股份前三大股东分别持股38.81%、11.19%和10.28%,其他股东持股不足1%。
所以和君商学只要收购其第一大股东西藏丹贝的股份,就可以成为控股股东。
其实,和君商学收购汇冠股份已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如果和君商学是一家A股公司," 程序就会麻烦很多,先是要进行业务、财务和资产的专项核查,然后材料要报证监会审核,至少需要3—5个月。
但幸运的是,和君商学是一家新三板公司。当时,证监会对挂牌公司的这类资产重组不设核准要求,股转系统也不要求备案,尤其是针对现金支付和资产置换的重大资产重组。
更加神奇的是,收购资金主要来自
银行体系,毕竟当时第二笔增资尚未到账。当时,和君商学在
牛市顶部以每股150元人民币向" 民生
银行质押股权,贷款10.5亿元。
银行为什么同意?现在你知道了,因为和君商学将要成为一家A股公司的控股股东,
银行的信任主要来自A股公司的信用啊,这正是和君商学作为一家新三板公司的高明之处。
有了新三板,和君商学的这场收购无比顺利,没那么多繁琐流程;相反,如果和君商学是A股公司,收购只会更加艰难。
收购汇冠股份后,和君商学继续并购,而且并购的思路也更加清晰。
一是通过并购提高汇冠股份的经营效率和盈利预期。
汇冠股份自2011年12月
上市以来,盈利基本在千万级,2015年甚至亏损了1.1亿。和君商学控股汇冠股份后,即开始了收购行动,而汇冠股份的经营情况也开始好转。
2016年8月,汇冠股份购买了广州" 华欣科技有限公司19.6%的股权,
交易完成后,广州" 华欣成为汇冠股份的子公司;2016年9月,和君商学又通过增发汇冠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了恒峰信息100%的股权。
二是为了增强和君商学自身主营业务。和君商学先后出资4453万元,购买了4家公司的股权,其中两家是控股股东。4家公司中,有3家公司与和君商学的业务相关。值得一提的是,除此之外,和君商学还出资设立了一家私募
基金。
但事情并没有在这里终止,和君商学收购的步伐仍在继续。10月20日,和君商学再次发布收购公告,出资1000万收购浪潮教育40%的股权,成为控股股东。
和君商学这一系列玩法,从
资本到实业,从实业再到
资本,互为依托,这才是最牛之处。
没挂牌新三板时,和君商学只是一个公司的部门;挂牌新三板时,只是一个年收入3000万的培训企业;而在挂牌新三板22个月之后,它手握近10亿现金(或类现金),掌握着1个A股
上市公司,3家控股公司,1个私募
基金,还参与了一些股权投资。
这样的
资本奇迹,也许只能出现在新三板。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