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以往"存款获息"的心态已经改变,转变为更多地关注个人资产的管理。储户们新的理财观念是根据自身的财务规划,只留一部分资金作为流动资金存入银行,其他的资金根据期限、风险、收益投资于保险、理财产品、' 信托和股市等。
本报见习记者 周笑宇报道
近日一则消息称,工、建、中、农四大行6月初存款较上月末大幅下降2720亿元。事实上,银行存款减少早已成为一种趋势,根据' target='_blank' >央行公布的4月份金融数据,当月人民币存款减少4656亿元,同比少增8080亿元,储户存款减少6379亿元。
“丰年防歉”是一种传统习惯,深植于中国老百姓的思想中。而如今世界经济不景气,许多行业都低迷,银行存款为何还在减少?
从宏观层面来看,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活环境的变化,对储户行为的改变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由于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走高,银行存款利息比不上CPI的上涨速度,这出现了“负利率”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简单地把钱存进银行图省心已经行不通,普通百姓开始寻求更多保值增值手段。
“以前只要把钱存银行就能保值,现在为了让钱保值增值要靠自己想办法。”某银行储户张女士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同时,国家为刺激内需出台的各类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消费。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霍肖桦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零售业行业低迷,业内市场竞争激烈,价格逐渐下降,刺激了储户的消费需求,导致存款外流。并且,因为受政策的限制和开发商降低库存的压力,房价逐渐下降,也刺激了储户购房的需求。”
投资渠道的多元化所产生的“替代效应”是银行存款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我用20万购买一个短期理财产品,50天的收益就有2000多元,一年算下来就有近1万元。要是放进银行做定期存款,一年的利息才近7000块。”张女士表示,自己现在常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它的吸引力明显要比定期存款大。
张女士的情况并不是个例。近两年,理财产品爆发式的增长规模让人瞠目结舌。根据普益财富的统计数据,截至2011年11月末,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已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是2010年全年发行规模7.05万亿元的两倍多,并且其规模的增长在今年还将继续。2012年3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发行2272款,规模约为2.2万亿。
“我们可以从收益、期限和风险3个方面比较分析定期存款和理财产品的利弊。”霍肖桦说:“从收益上看,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3.25%,活期存款0.4%,而理财产品年收益率一般能达到4%-5%左右,大大高于一年期定期存款;从期限上看,一年期定期存款期限一年,而理财产品期限有7天、一个月、两个月到半年不等,极大地满足了投资者不同期限的需求;最后从风险上看,理财产品基本分为保本型和浮动收益性,主要投资于债券、银行间短期同业拆借、票据、信托等方向,虽然风险比定期存款高,但总体风险相对较低,也能满足投资者对于风险的要求。”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各种金融、理财知识也渐渐普及,' 互联网上随处可见' 炒股心得、投资消息、理财咨询等各种交流信息,普通百姓的理财概念开始转变,投资决策也更加明智。因此,银行的存款减少是一种必然的现象,因为储户的观念改变了,从过去的简单存钱到现在的理性投资,百姓将主动权握在了自己手中。
“老百姓以往"存款获息"的心态已经改变,转变为更多地关注个人资产的管理。储户们新的理财观念是根据自身的财务规划,只留一部分资金作为流动资金存入银行,其他的资金根据期限、风险、收益投资于保险、理财产品、信托和股市等。”霍肖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