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组统计数据显示,结构性产品让投资者既爱又怕的特点在上半年表露无遗:上半年到期的结构性产品中,有9.86%出现零收益或未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其中' howImage('stock','1_601988',this,event,'1770') 中国银行(' 601988,' 股吧)有19款产品踩雷,个别产品甚至出现了收益率赶不上同期存款利率的现象。
从发行银行看,上半年中资行到期产品数是264款,占比51.06%;外资行253款,占比48.94%,两者旗鼓相当。但纳入统计的外资行仅有东亚、花旗、汇丰等11家,而中资行则有15家,覆盖了从大行、股份行和城商行。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零收益或未达预期最高收益名单中,外资行共有13款,占比25.49%;中资行共有38款,占比竟高达74.51%。在中资行中,中国银行的产品是“重灾区”,有19款产品未达预期最高收益率。比如,6月到期的产品中就有5款中招。
2012年搏·弈BY12067-V(人民币汇市争锋)原先预期最高收益为5.40%,实际收益率是2.00%;前述搏·弈BY12105-V(人民币金上加金)预期最高是4.00%,实际仅获得1.50%。其他中资银行中,广发银行和' howImage('stock','1_601818',this,event,'1770') 光大银行(' 601818,' 股吧)也是榜上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