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维并不讳言失败投资案例,并坦陈15年投资生涯中仅有一个可能导致亏损本金——许昌恒源,目前处于破产重整状态。“如意算盘打得越好越完美,就越容易出错”,张维还将一些仅能收回本金的项目,比如鹰牌控股,也归在失败案例行列中。

资本张维的PE长跑经:深耕十五年,失败率仅1% | 投资界100人物系列报道" />
姓名:张维
年龄:48岁
职位:" 基石
资本董事长
代表案例:" 山河智能、" 新希望六和、" 华闻传媒、" 回天新材、江苏365网络、" 嘉林药业、爱卡汽车网、索菱股份、" 欧普照明等
在目前这个“话题与回报为王” 、“唯快不破”的" 创投圈,不喜欢外放张扬,投资讲究“集中投资、重点服务”的" 基石
资本董事长张维,却是有名的“慢条斯理”。如" 山河智能、三六五网等获得上百倍回报的项目,他也含蓄地笑称“完全是因为运气好和贵人多”。
过去15年间,由他执掌的基石
资本已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投资帝国,旗下管理40余支
基金,总规模超300亿人民币。在业内,基石
资本以“轻易不出手,一旦出手必下重注”而闻名,15年来累计投资企业90多家,实现退出40家(不含新三板),其中IPO
上市15家,借壳或重组
上市5家,本金损失的项目仅有1家。
志同道合的伙伴,20年不弃不离
诸葛亮说:“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
张维带领的基石
资本团队很契合这句话:七名管理" 合伙人早年服务于同一家
证券公司投资
银行部,彼此相识共事至今近20年。2001年,张维执掌这家
证券公司的直投公司(也是国内第一家券商直投公司),“弹药不多所以出手谨慎”,但这一阶段张维主导投资的几个项目几乎都是“本垒打”:山东六和、山河智能、" 回天胶业、" 嘉林药业等。
2007年6月,修订后的《合伙企业法》正式实施,在国外投资行业早已被证明最为有效的有限合伙制正式引入中国创投业,张维及其团队敏锐地抓住这一机会创立基石
资本。
现在回头看张维的创业经历,是偶然也是必然——
偶然是,中国真正的股权投资是从2000年开始,彼时,深圳
证券交易所宣布筹建创业板,催生一大批创业企业与创投
机构;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后带来
全球化红利,出现一大批高成长的优质民企标的,财富膨胀后,个人
资本对PE投资配置需求激增,
投行出身的张维敏锐地察觉到了机会。
必然是,基石
资本团队过去做投资
银行,是“中介业务+收取佣金”,而股权投资是做“投资业务+投入本金”,两种业务模式匹配完全不同的
风险与
收益。远瞻性的投资眼光+对
资本天生的敏锐度,这种转型自然且顺理成章。
投行七八年的积累,张维对判断企业优劣以及
资本市场的退出预期,早已驾轻就熟。
基石
资本" 合伙人的投资
银行经历带来两大启示:一是形成了一个谨慎判断企业的思维,二是充分理解中国政策市的特性,投资就要做好长跑的决心和打算。如果按照人们对投资
市场的普遍认知,张维带领的
投行班底,做Pre-IPO进行“短跑
套利”应该是他们的专长,却意外地以“长跑选手”的身份跑到了第15个年头。
对此,张维给了精辟分析:“中国股市是典型的政策市,Pre-IPO注定无法做到短期
套利退出:投资期最快一年,
上市排队三年,限售解禁一年,从投资到退出最快也要五年。
上市路径窄+政策不连续,决定了PE投资其实是长跑。”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作者:李红双,原文:https://people.pedaily.cn/201609/20160907402824.shtml
1">2">3">4" >下一页" >阅读全文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文章评论区联系授权。如不遵守,投资界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