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小年:限购与限制房事有本质区别吗?
首套房刚需,第二套投资,第三套投机?一天仨馒头刚需,第四个浪费,第五个囤积?一年五身衣服刚需,第六件显摆,第七件奢侈?刚需、柔需能准确定义吗?即使能定义,为什么和凭什么要限制、打击后者?自由选择是消费者不可剥夺的权利。
限购、限贷、限价、限行、限娱都是对公民权利的侵犯,侵犯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和企业的自主经营权。权利可以让渡,但必须是自愿的和有补偿的。(摘自" 许小年微博)
7月13日,著名经济学家许小年用形象的比喻对限购政策进行了评价。他说:“首套房刚需,第二套投资,第三套投机?一天仨馒头刚需,第四个浪费,第五个 囤积?一年五身衣服刚需,第六件显摆,第七件奢侈?一周一次房事刚需,第二次好色,第三次淫荡?刚需、柔需能准确定义吗?即使能定义,为什么和凭什么要限 制、打击后者?自由选择是消费者不可剥夺的权利。”
之前7月4日,许小年也明确指出,“限购、限贷、限价、限行、限娱都是对公民权利的侵犯,侵犯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和企业的自主经营权。权利可以让渡,但必须是自愿的和有补偿的。”
许小年因“为人直率,敢为敢言,言辞犀利”被网民们所熟知。被有评论说,他看似惊人的言论之下,隐藏着经济学家的独立精神和最朴实的市场经济原理。
7月9日和10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主持召开两次经济形势座谈会,听取专家和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犀利哥”许小年参加了座谈。
建言者-许小年
经济形势严峻时刻,许小年走进了中南海。
作为中欧国际工" 商学院教授,许小年多以语言犀利、观点鲜明、直陈利弊著称,常以批评者的身份出现。这一次,受邀参加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座谈会,更多的是就目前经济和调控建言献策。
7月9日、10日两天,两次经济形势座谈会,和许小年同行的还有" 刘世锦、" 曹远征、" 华生、屈宏斌、" 周其仁等经济各领域的专家。
“这次经济下滑不是周期性的,因此用反周期的宏观政策来应对是不起作用的,这次是结构性的下滑,如果没有认真的改革,经济走不出颓势。”许小年开出的药方是:继续加大结构性改革。
建言者
参加经济形势座谈会长长的名单中,既有来自官方和民间研究机构的专家,也有来自中外资企业研究人员,他们各自结合研究的领域,就当前经济形势、下一阶段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和重点发表了不同的真知灼见。
记者了解到,企业界的负责人则包括来自汽车、投资、商贸、物流、电子商务、新能源、房地产等领域的" 胡茂元、王会生、" 刘强东、徐敏杰、曾鸣、" 施正荣、" 蒋卫平等,从这里中央是想听到经济运行一线的真实反映。
仔细分析参会名单可以看出,来自不同阶层、不同行业,具有不同学术背景和学术观点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其中,许小年往往以批评政府现行政策的观点一度在社会上引起关注。
记者梳理许小年近期在多个场合发表的针对稳定中国经济开出的药方发现,主要观点就一个:继续加大结构性改革。这一观点跟一些主张政府继续大规模投资以刺激经济增长的主张不同。
许小年认为,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外部需求急剧减少,使得中国经济的痼疾暴露出来;中国本来可以借此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但4万亿计划和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出,使得中国错过这次机会。
但是这次经济再次遇到问题,却和上次情况完全不一样了。许小年称,这次政府已经没有那么多的资源能够用于刺激经济,因为地方政府财政比较紧张,并且面临债务问题,已经无法进行大规模基础建设;其次,中国目前货币存量已经相当高,增发货币将极大地加重通胀压力。
他分析认为此次经济下滑,传统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解决当前中国经济问题作用不大,因为中国经济主要是结构性问题,即过于依赖投资推动经济;投资积累了 大量的过剩产能,使得企业既面临成本上升压力,又面临产品价格下降压力,企业盈利不断受到挤压,处境艰难,而这又意味着银行不良资产的上升。这样的路子不 能再走下去。
“现在恰恰是推出进一步经济改革的大好机会。”许小年说,因为当前的严峻形势,使得每一个人,每一家企业都在寻找转型、升级换代的机会;经济下行压力已经变成转型和升级换代的动力,促使中国企业努力从单纯的制造转向创新和研发。
批评者
记者曾在很多场合聆听过许小年的演讲,面对公众,他敢为敢言,其批评的矛头直指现行政策,往往一针见血,不留情面。加上他面容消瘦,眉头往往拧成一个明显的“川”字,从内到外都给人以忧患意识深重的感觉。给人以批评者的印象极其深刻。
比如对于此次" 央行连续两个月降息,许小年就提出批评。他说,这次降息除了降低地方政府和国企的还款负担,看不出对实体经济有什么促进作用。
6月26日,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审议的预算法修正案草案二审稿拟恢复现行预算法关于地方政府不得自行发放政府债券的规定,许小年认为 “这是不懂金融、不懂市场的表现”。他说,债券市场的功能是为发债体的风险定价,地方政府自己面对市场,接受投资者的审查,市场交易形成的债券价格反映各 地政府的信用。
有人这样评价许小年,他看似惊人的言论之下,隐藏着经济学家的独立精神和最朴实的市场经济原理。许小年特立独行的风格与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严格的西方经济学训练有关。
1985年,许小年前往美国加州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他对西方经济学进行了如饥似渴的学习,1996年,他的一篇关于中国证券市场的论文,投给了" 吴敬琏担任主编的《改革》杂志,获得了当年的中国经济学最高奖“" 孙冶方经济学奖”。
1998年他加入内资投行中金公司,领衔研究部门,建立并完善了中国投行研究的新规范和行业标准,使得中金公司到如今依然是中国投行界研发领域的翘楚。
许小年还有一段在资本市场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公案。2001年9月份,许小年执笔写了一篇名为《终场拉开序幕调整中的A股市场》的内部研究报告,称目前的市场调整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健康的。当指数跌到基本面可支撑的程度比如说1000点,可考虑引入做空等机制。
这个观点随后被一家财经媒体报道,并用“推倒重来”概括,民众更以“千点论”理解,并报之以广泛的“口诛笔伐”这是无视广大股民利益的阴谋论。
此后,中国股市却上演了精确的千点神话,长达4年的阴跌之后,2005年6月,上证指数击穿1000点。
MSN理财频道长期征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msnmoneytougao#hotmail.com(投稿时把#改成@);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MSN理财官方" 微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