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杨漪峰、杨琼):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巴嘎乡的岗莎村地处中国、印度和尼泊尔三国交界处,这本是个贫困的边境小村,近年来却借靠“神山圣湖”的特殊地理位置大力发展旅游业,走上了全民致富之路。近日,CRI记者阿里行采访组走进了岗莎村。
坐落于“神山”冈仁波齐脚下,与“圣湖”玛旁雍错相伴,“神山”、“圣湖”的神秘感和吸引力使得岗莎村的名气大涨,成为国内外游客和朝圣者的圣地,每年有数以万计的信徒和游客前来转神山、朝圣湖。由于这里海拔接近5000米,香客转山转湖十分辛苦,他们的行' target='_blank' >李和物品主要要靠人背畜驮,为此,巴嘎乡政府看到了这个商机,于1996年成立了岗莎村牦牛运输队。当地牧民群众开始依托“神山”、“圣湖”的旅游资源优势,用自己的牦牛和马匹来为转山者提供搬运服务,增加自己的收入。
2011年,牦牛运输队正式注册成为牦牛运输旅游服务合作经济组织,开始了有组织、有管理的正规服务。在每年4月至10月的转山和转湖旺季,他们为来自世界各地前来朝拜、游玩的香客和游客提供吃、住、行、游等一条龙服务,给他们自己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岗莎村的人均收入逐年增加,昔日的贫困小村一跃成为了阿里地区最为富裕的村子之一。
改革开放前,岗莎村一直是阿里地区23个贫困村之一。全村人大多以游牧为生,生活十分清苦。近年来,随着西藏对外开放力度的增大以及阿里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来到阿里观光旅游,而“神山”、“圣湖”也成为了大多数游客的旅游目的地。巴嘎乡党委书记樊武涛说:“每年大概有2万4千游客和信徒来这里,人最多的马年能达到5万。这些游客主要来自新加坡、日本、印度和尼泊尔等信仰佛教的国家,其中印度香客占了四分之三。”
这些香客大多以团体身份入境,基本上需要雇佣当地牦牛队为他们转山转湖提供保障。
在“神山”脚下转山的入口处,记者见到了几十个印度香客正在准备开始转山行程,他们在牦牛运输队的帮助下装载着转山用的货物,包括食物、煤气罐、棉被等。来自印度中央邦的香客拉奥告诉记者:“旅行很愉快,这是个很神圣、很美的地方。这里的各项服务都不错,藏餐也很好,但我们吃不习惯,还有在这里呼吸比较困难。”
有了岗莎村牦牛运输服务队的帮助,拉奥他们转山就不用愁了。牦牛运输队在为转山的人驮运物品的同时,也会驮运一些体力较差的香客。从最初每年接待几十名客人,到目前每年接待两万多人次,靠为转“神山”、“圣湖”的游客提供牦牛运输和生活服务等,牦牛运输服务队逐步发展成为了当地响当当的旅游服务品牌。
如今,岗莎村牦牛运输服务队的成员已达到了250户,共985人,拥有4500多头牦牛,400多匹马。按照目前的收费标准,雇马驮人每天200元一匹、雇牦牛驮东西每天150元一头、背夫每天120元来计算,每转山一次大约需要三天时间,一趟下来村民的收入近千。而村民只需缴纳大约2%的管理费和每头牛每次5元钱的草场补偿费。
相比较原先较为零散的个体服务,牦牛运输服务队的服务更为规范,更具竞争力。53岁的村长尼玛益西多吉表示:“服务方面的质量肯定会好一些。原先都是个体服务,如果出了问题,找不到管理的人,而且游客找背夫和牦牛也比较难。成立牦牛运输服务队后,就可以统筹全村资源,平均分配给大家机会,这样就可以提高全村的平均收入,普遍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实现集体致富。”
据尼玛益西多吉村长介绍,香客来了一般要到村上先做登记,然后村上安排到各组,由组长根据各家各户的人口多少平均分配活儿,每家轮流出背夫、牦牛和马匹。全村的各个组长和村干部都要参加到牦牛运输服务队来做管理工作。
为了更好地保证游客的安全、提高为游客服务的质量,岗莎村的牦牛运输服务队有着严格的服务标准。每次出发前,村里都会向运输队成员发放印有“神山背扶队”的卡片,上面标有编号,每人一个编号。如果客人对背夫的服务不满意,则可以向村委会投诉。村长尼玛益西多吉说:“游客把钱都交到我们村委会,如果农牧民服务不好,可以直接告到这里,我们会把钱退给游客。要是出现了打架等严重问题,我们这里解决不了的话,就会找相关的外事部门去解决。值得欣慰的是目前岗莎村还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谈起岗莎村的变化,这位有着黝黑肤色、淳朴的藏族汉子充满了自豪感。他说,以前村民绝大多数住帐篷,条件好点的才能住上土坯房,如今村民全都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安居房。“与以前相比,现在村民的生活富裕、幸福得很。现在每家每户大概有2辆摩托,有车的村民也很多。大家家里电器设备一应俱全,生活比以前幸福多了!”
藏族小伙扎西是岗莎村村民,自从加入牦牛运输服务队后,他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告诉记者:“仅仅今年5月到现在(7月中旬)的一个半月时间内,靠参加牦牛运输服务队做背夫我就已经挣了大约5、6千元钱。”
岗莎村旅游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等各项服务业的发展。村民们的安居房面积多在80-120平米之间,自家居住绰绰有余,于是很多村民就开了沿街小商店,或是将多余的房间办成了家庭旅馆。
村民曲珍就在村口开了一家小型超市,里面的物品从毛毯、手电、锅盆到各类食品、饮料一应俱全。在超市的后面,是一排崭新的房屋。曲珍告诉记者,她已将部分房间变成了家庭客栈,专门为国内香客提供住宿服务。“我这里一共有铺位55张,一人一晚收费为15-20块。香客可以自己做饭,煤气和开水由我们提供。”
在曲珍的客栈,我们遇到了来自西藏那曲的牧民嘎嘎。62岁的嘎嘎与家人一起来这里转神山。对于这里的住宿条件,他非常满意。
嘎嘎:“感觉这里住得还可以,服务设施也很方便。”
曲珍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客栈的生意很好,每天都住得满满的。仅在过去20天里,客栈的收入就达到了1万5千元。而她经营的小超市一年的收入也可以达到2万元。
随着阿里昆莎机场的通航和219国道油路的全线贯通,昔日偏远闭塞的西藏阿里地区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神山”、“圣湖”旅游成为了西藏新的旅游热线,岗莎村因此正在成为一个国际化驿站。如今,岗莎村开通了通往阿里地区所在地狮泉河镇和普兰县城的班车,还设立了邮局、电信、移动、网络、卫生所等齐全的服务设施。去年,岗莎村的旅游收入达到了470多万,人均收入超过了6000元。今年,当地农牧民人均收入有望超过7000元。与“神山”、“圣湖”相伴,岗莎村农牧民的生活正在一天天红火起来。
向农牧民分发背夫卡在牦牛运输服务队的协助下香客开始转山旅程转神山的印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