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14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安徽海螺遭上交所不点名批评其将发债集资所得,用作购理财产品。海螺所买的理财产品回报低于需付的同等额度公司债的利息,有分析员认为,海螺发债集资以备如随时收购之不时之需,在暂时未有目标时,将资金委托理财总好过放在“夹万”里,只要不是拿去乱炒卖,相信问题不大。
安徽海螺遭上交所不点名质疑
上交所发布《沪市上市公司2011年委托理财和委托贷款情况分析》报告称,“部分公司存在借助上市公司有利的融资平台利用公司债或短期融资券等方式获取廉价资金并倒卖赚取利差的可能性”,报告又提到,“比较典型的是某公司刚于2011年5月发行了95亿元(人民币,下同)公司债券,将以1:1的比例分别用于偿还商业银行贷款与补充公司的流动资金,但6月份即决定以40亿元的自有资金投资期限为1-2年的理财产品,其债券融资的理由受到媒体质疑”。
债息付2亿理财收1.5亿 以等额比较得不偿失
《证券日报》为海螺算了一笔账,指海螺在2011年5月11日发行95亿元公司债,债券的期限为5年期和7年期,票面利率分别为5.08%和5.2%。当年6月14日,海螺将总额为40亿元的经营资金用于理财,其中与安徽国元' 信托设立信托理财计划,信托资金25亿元,期限为1年,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85%;与四川信托设立信托理财计划,资金7.5亿元,信托期限为1年,预期年化收益率为8.5%;公司购买7.5亿元中银集富专享理财产品,理财产品期限为185天,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8%。
但到2012年6月19日,一年期的投资理财期限已到,海螺将2011年40亿元理财产品全部回收,获得理财净收益合计约1.54亿元。整体计算一下,上述理财产品年收益率约为3.85%,明显低于公司发债时所付的利率。以同等额的40亿元公司债计,每年付息超过2.03亿元,远远高过理财净收益的1.54亿元。(中新网证券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