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仿巴菲特拍卖共餐时间,' 史玉柱的午餐3小时拍得了200万元(昨日《南方日报》)。有好事者为他算了一笔账,认为这事要耗费一整天。而根据个人资产估算,史玉柱一天约值1000万元。意思大致是用这个不大靠谱的算式,说明这顿饭不但超值,史玉柱还在倒贴。
对此,我有不同意见。算账者不知是失误还是有意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在信息这般超载、众声如此喧嚣的时代,脱颖而出是很难的。也就是说,1200万元广告费扔进市场,可能水泡都不冒一个。我的意思是,如果这顿饭出资者觉得值,那么史玉柱也稳赚了,策划者用脑力搭车也受益,慈善事业还得到一笔数额不菲的捐款。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多赢?当然,如果有人反问:“史玉柱还需要广告么?”我只能无语啦。
从商业炒作角度而言,通常一个精心策划的活动,如果完美得无可挑剔,就不但让人生疑,还会缺乏持续轰动的要素,变得无趣,其边际效益反而有限。故而凡成功的作秀,都有意无意卖个破绽,生一些是非,以期抓住眼球。所以,我虽然推崇多赢,但不大相信世间有尽善尽美的事情,故而愿以屎中觅道的勇气,不惜冒着被斥为心理阴暗的风险,对这顿午餐挑一挑刺。
将史玉柱的尝试视为东施效颦,虽然肤浅,但事实确凿且特征明显。巴菲特2000年开始义卖共餐,直到2006年华人段永平以62万美元高价创纪录拍得,才引起国人的注意和感叹。到2008年另一位华人以211万美元再吃了一顿,弄得连拍卖掌槌之人每次拍卖都对华商寄予厚望。今年史玉柱的处女餐,与巴菲特的那顿饭几乎同步,借光的意图显而易见。
让我感到好奇的是,巴菲特的午餐10年来一枝独秀,竟然一直没人跟风仿效。其中原因何在呢?是大伙儿慑于他投资方面犹如天神的名声而自惭形秽,还是尊重这一独特创意?现在,史玉柱也摆开了碗碟,拿起了菜谱,好像是花开两朵了,可惜怎么看也不像并蒂莲,倒是神似续貂的狗尾巴花。据说,策划者还会将其推广,下一位出面坐等上菜的“成功者”将由网民选出。我很疑惑,这是不是个人主义遭遇集体主义狙击的事件?难道真的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巴菲特虽然名声大,但我对他了解不多,只知道此人一辈子就干了投资和慈善两件事,让人敬佩。倒是史玉柱的事迹我略知一二,跌宕起伏,颇为曲折。他从' 巨人汉卡赚得盆满钵满、到巨人脑黄金广告杀气腾腾,到巨人大厦烂尾,再到凭脑白金东山再起———广告烦人,销售惊人———这倒是印象深刻。而他的电游产品《' 征途》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更让我不敢恭维。然而我很明白,在现实到冷酷、功利到骨子的时代,斯大林“成功者不受谴责”的格言是颇受青睐的。
我对此事的看法,可用邯郸学步予以归纳,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模仿别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来的本领丢了。我无比支持慈善事业,也欣赏高明的商业操作,只是学巴菲特吃的这一餐有些担忧,不知道吃了这顿还会不会有下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