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社上海9月13日电 题:调查揭示当下上海家庭消费“小秘密”
中新社记者 陈静
重视子女教育投资、年轻人普遍热衷网购、精打细算并非女性独有……这些都成为上海现代都市家庭在消费习惯、财务模式、理财偏好等方面的时代特征。
上海市妇联与复旦大学社会性别发展与研究中心围绕时下热门话题“不差钱”而实施的“社会转型期的都市婚姻家庭观系列网络调查”13日出炉,揭示出上海婚姻家庭一些“小秘密”
该项调查显示,除食品开支仍居上海家庭开销首位外,子女教育开支排名第二。时下,绝大多数上海家庭都非常重视子女教育。无论那些“起跑线”上幼儿的年轻父母,还是为学龄子女顺利升学而拼搏的家长,都毫不吝惜在教育培训上的开销。
上海市民周先生和曹女士的儿子今年上幼儿园大班,为了让儿子能与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顺利“接轨”,夫妻俩可没少花钱。周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以来,学外语花费一万元人民币、学拼音花费800元,上思维逻辑班的费用是8000元,还有为孩子培养空间感的搭积木班,又用去了一万元。曹女士称,比起身边给孩子报更多培训项目的家庭,自己这些开销不算多。
都说精打细算是上海女人的“专利”,而如今上海的男人们似乎也同样“不买贵的,只买对的”,会关注消费的合理性。该项调查关于“买菜时是否会讨价还价”问题的访问结果显示,近七成受调查者回答“偶尔或者经常会讨价还价”,而这部分人中男性和女性比例相差无几,分别为85.73%和90.28%。显示了现代上海家庭的另一个“小秘密”。
此外,随着网购的风起潮涌,时下大多数沪上中青年都喜欢在网上“淘宝”。受访者中只有四分之一称不喜欢网购,其中多为年纪偏大者;而有超过三成的受访者称每个月会进行1到3次网购。
沪上白领陈小姐认为,在收入大致固定的情况下,网购同样商品,不仅价格远远低于商场,选择余地也增加许多,提高了工薪族的生活品质。她告诉记者,其家中电器大都是网上淘来。另一位年轻母亲查女士也称,从其孩子吃的奶粉、营养品到玩具、图书绘本,皆为网上购得,可省不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