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这与30年前中国深圳开发,20年前上海浦东开发,10年前天津滨海开发一样,将开启中国开发开放的一个全新时代。”
6月29日,在新加坡举行的第二届“世界城市峰会”上,面对台下来自全球近千名政要、企业领袖,重庆市长黄奇帆扮演起重庆两江新区“推销员”的角色。
“如果说沿海的三个开发开放阶段启动的是外需经济,那么重庆两江新区启动的则是中国内需经济为特征的开发开放,所以它有特殊的里程碑意义。”当天晚上,黄奇帆在新加坡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反复强调,重庆两江新区的开发开放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启动的,可以视作是中国内陆地区启动内需发展的一个战略。
按住新机遇
《21世纪》:根据国务院的批复,两江新区被定位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你怎么看待这样的国家定位?
黄奇帆:国家给我们的定位有5个,我的解读是各有深意。第一个是改革的定位,要建成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现行区,也就是说在改革上要先行;第二个是现代制造业的基地和现代服务业的基地,叫两个基地的定位,第三是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的定位,这代表了一个很重要的核心经济的定位,因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你把创新中心跟金融中心作为我们西部的定位非常特殊;第四给予了我们做整个改革、发展的领头羊,在这个方面要创出一条路子;第五,我们要成为整个的西南一个窗口、一个样板。
你仔细看这5个定位,我自己认为比当初沿海开发开放时讲浦东开发、滨海开发的时候,那种定位、目标还要专业,还要具体,还要深层次。体现了我们国家现在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各种城乡统筹,整个发展战略的一套思路,是国家战略的一个结晶。
《21世纪》:两江新区接下来的发展“路线图”是什么?
黄奇帆:两江新区要做到1万亿产值,发展三大产业板块,这就是我们的路线图,我们的发展战略。地区要想发展,必须抓住机遇。那什么是机遇?比如在金融危机里,社会上到处都是悲壮的色彩、到处都是不好的消息,但是其中有一个闪亮的大道,一个3年翻番的产业在形成中,你这个时候就要手脚快,冲上去把这个产业按住。但是按住了,这种大块头的行业谁能主导呢?一定是这个世界级的大产业的国际领袖在决定这个方向,你要能把他们拉住,他不是在下边做布朗运动的。这就叫抓机遇,机遇一闪而过,你要懂得去抓的。
第二,你还要路子对,不能乱抓,一定是符合这个大的格局,你要有一套合理的模式,这个模式不是你求人家求来的,而是你的逻辑和人家的逻辑互补了,大家觉得有共同的利益才会干。所以恰恰在国际金融危机这个当口,全世界利用外资都减少了,而重庆在这三年中利用外资从2007年只有10亿美元,到2008年跳到20多亿美元,2009年跳到40亿,今年我们估计能到60亿美元。重庆在利用外资方面,两年翻两番,3年涨6倍,这是什么地方来的?是不是世界的经济形势已经发生大变,又开始了疯狂投资了?没有。现在世界范围内的投资还是很少。所以,我觉得地方的发展,要看得到机遇,还要抓得住机遇,然后要有行动做这个事情,光靠说是不行的。中央给我们的定位,不是让我们当经来念的,而是要把它当成行动纲领,要争这个机遇。
万亿产值规划
《21世纪》:你觉得现在定下来的五大战略性产业中,两江新区哪些产业未来能够达到千亿规模,以支撑万亿工业总产值目标?
黄奇帆:一块是电子信息产业,一块是' 汽车摩托车产业,一块是成套装备产业。在我的眼里,如果你招来的项目是1亿产值,这一类的产业都是不上台面的,我们不想招1万个亿元的项目来达到我们万亿产值规模的规划,不想搞成乱七八糟的一堆。我们真正要搞的是产业集群,一个集群至少1000亿,甚至3000亿,以这样的产业集群来说,两江新区的一万亿主要是这三个集群,这三个集群中,电子信息产业可能就要有4000亿,汽车产业可能有3000亿,装备工业可能有二三千亿,加起来就形成了1万亿的规模。
《21世纪》:在产业布局方面,我有一个担心。以你刚才所说的三大产业集群来看,有一个特点,就是抵御经济周期波动的能力并不强。比如说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电子信息产业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国内一些以此为支柱产业的开发区、新区经济发展会不会都因此而受到拖累?
黄奇帆:这个话又对,又不对。在2008年底至2009年上半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当中,一般意义上的电子信息产业大概缩水了40%,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产业是不太景气。但是如果你注意一下,恰恰在金融危机当中,电子信息产业中有一个部分在飞速地发展,在以3-4年翻一番的规模在增长,就是笔记本电脑和通讯设备。
未来世界什么电子产品是龙头呢?不是电视机、MP3、或是DVD这一类的电子消费品,而是笔记本电脑。笔记本电脑2008年全球销售1.6亿台,去年已经到2亿台,今年会销售到2.6亿台,到2012年会销售3.2亿台,也就是说恰恰是在金融危机这4年它产量在翻一番。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的沿海地区是不是抓住了这个正在高速扩张的产业?我看没有。重庆就想抓住这个产业,所以我们现在说自己要搞8000万台电脑。
现在,惠普给我们下的定单是4000万台,今年会产出500万,因为去年才签约的,目前在抓紧建厂房,到今年的8、9月份的时候估计厂房就能够造好。明年,我们的产量预计就会达到2000万台,而到2012年惠普要求的4000万台产量就能够生产出来了。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就把世界金融危机中唯一的一个增量拉到了重庆。
从这个角度来讲,重庆抓的就是世界未来最重要的两个发展的' howImage('stock','1_600405',this,event,'2730') 动力源(' 600405,' 股吧),一个通讯、一个电脑,它们将决定世界信息产业的未来,如果把这两个抓住了,重庆的产业就能确保自己的竞争力。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不存在信息产业萎缩的问题,只存在产业升级换代的问题。
《21世纪》:在重庆的几大产业基地的战略部署上,有什么安排?
黄奇帆:胡锦涛总书记曾讲过,越是金融危机,越要靠新技术革命产生的机遇来把人类从危机里救出来。重庆也是按照中央这个要求来做的,而且做成了。我今天很浪漫地在会上提到:重庆在今后几年会出现以笔记本电脑为主体的亚洲最大的信息产业基地,以汽车、装备工业为主体的中国内陆最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以石油天然气化工为主体的中西部重要的重化工基地。
你要注意我的表述,这三个产业的重要性不是放在一个等量上的,信息产业我说的是亚洲,装备我说的是中国内陆,化工我说的更少,就是西部。我其实是有分寸的,我不会说自己要做成亚洲最大的化工基地,那个我暂时是做不到的。但是至少现在这样的表述,我敢在国际会议上明确的提出来,我是有信心的,因为我已经做成了,所以我才敢这么说。我的这三个词语的定义是费了心思的,不是胡说的。
未来杀手锏:金融业
《21世纪》:国内大部分区域的经济发展都会碰到二三产业格局如何协调的问题。重庆有何新的发展思路?
黄奇帆:对我来说,我是一个城市的领导,绝不是一个工业企业的领导。但是工业代表了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美国在金融危机时的遭遇就是一个很好的反面例子。现在的美国,太不重视工业,工业全部虚拟化,产业中80%的是服务业,这样的产业结构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就出现一些问题,金融危机一来,因为实体经济没有,工业就业岗位也没有了,整个社会出现混乱,所以' 奥巴马现在搞的新政中强调要调整产业结构是有他道理的,美国现在在回头补工业这一课。
在这个意义上,我不能让重庆也走这条路。重庆城市化进程中,比如第三产业达到80%,这样的产业结构其实是不符合中国的国情的。所以,在我的概念里,至少在今后的5年左右,重庆的工业即二产将占到整个产业格局中的50%,三产加农业占50%,这是一个阶段。而从2015年-2020年以后,工业比重又会小下来,比如说二产又回到了40%左右,这个时候的农业我们可能只有5%了,服务业会从40%逐渐增加到50%甚至会到60%。到2020年,我认为重庆的服务业应占到60%左右,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比例。
《21世纪》:在现代服务业这一块,重点发展什么产业?
黄奇帆:现代服务业包括几大类别,里面如果挑一个头,那一定是金融业,是真正要你去努力而为之的。重庆作为一个西部的大城市,它当然是西部金融的中心,所以为什么两江新区的定位中会有一个“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这就代表了中央已经要求重庆大力发展金融业了。重庆的金融业现在也已经在中西部地区令人刮目相看,未来5-10年重庆的金融业也应该更好地发展。
我们在发展金融业上分为5个层次,一个是银行、证券、' 保险三大金融业务;一个是非银行的金融机构,比如说'私募基金、风险' 基金、信托公司、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租赁公司、财务公司等。第三,我们现在有五六个区域性的交易所,这都是要素市场。第四,推动离岸金融结算中心建设。第五,金融人才、法制、监管层面,这是金融发展的一个安全基础。
你把这五个事情搞好了,重庆的金融业当然就起来了。全国31个省市,一般金融行业占GDP的比重是3%-4%,广东现在是5%,天津是6%,上海是12%,北京是14%。我们今年1-5月份是8%左右,年底数据修正时估计会达到7%左右,排在北京、上海之后,能排到全国第三位,这说明重庆这一块比其他的经济更发达。如果到2012年重庆GDP达到1万亿的话,金融占GDP可能到10%,这就是1000亿。这么小的一个重庆,金融业有1000亿,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金融不光在为重庆服务,它也在辐射周边地区。我们这一块,恰恰是重庆未来发展的杀手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