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平
因为做专版,得以对过去五年来的采访做个梳理,从采访到的形形色色的长沙市民,到横向纵向对比接触到的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变化。赫然发现,金融产业快速发展对现代人生活习惯、消费习惯以及财富观念的潜移默化改变,竟然如此深刻而不露痕迹。
五年前,若在长沙街头跟人说,凭手机就可以转账汇款,还能查询基金和股票 行情,人家一定会觉得你满口疯话。但现在,曾经热衷于向报纸报料的长沙人沈明明已经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并且手机中安装了' howImage('stock','1_601166',this,event,'1770') 兴业银行(' 601166,' 股吧)、' howImage('stock','1_601818',this,event,'1770') 光大银行(' 601818,' 股吧)和邮储银行3家的手机银行软件,在开放WIFI的地方就能查收货款是否入账,还能享受更低廉甚至免费的转账费率。更潮一些的小年轻,还会使用手机银行中的附加功能,查查附近的网点排队的人数再出门。
五年前,市民杨女士还对自助存取款机这种能吞钱吐钱的设备“有些怕”,办银行业务只认柜台。而现在,她已经熟练地通过网银给在外省求学的儿子定期支付生活费,使用银行ATM机的无卡无折存现金业务,不再去柜台排长队了。
五年前,人们常常要为定期缴纳的水费、电费跑腿,连交有线电视费都要赶在元旦前扎堆,以避免排长队。但现在,住在韶山路鸿铭中心的市民谭先生,甚至不用跑到楼下的湖南有线营业厅,直接在家里使用工行的网银,就可以完成每年一次的有线电视缴费。
五年前,要向临近退休的老长沙推荐银行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他们已经习惯存折存取现金。但现在,家住梓园路的长沙市民曾阿姨,甚至已经把去超市采购的日期改到每周五,因为在附近的步步高刷卡购物,刷交行卡能够享受半价返现。落到兜里的实惠,让她感到,几年前还很排斥的银行卡,其实也很方便。
卡奴、网银族、手机银行控……他们是最近五年里长沙居民中涌现的新族群,有着70后、60后甚至50后的面孔,在接受并习惯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时,却有80后甚至90后的新潮思维。在近几年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发展的历程中,他们尝鲜新兴' 电子银行业务,成为现代金融便利生活的受益者。庆幸的是,金融产业在快速发展,而爱赶热闹用于尝鲜的长沙人,也在跟着进步。
我不禁想起来,在过去几年里以报纸为载体举办的各种理财知识普及推广的活动。2009年,《长沙晚报》主办长沙首届“十大金牌理财师”评选,为长沙居民提供了一个近距离了解理财和理财师的窗口。活动中推选的一批理财师,如工行省分行营业部朱沛琴、向妍、招行长沙分行理财师王博、陈希等在此后陆续登上了《' target='_blank' >福布斯》榜单。在此之后,许多家庭逐渐树立起资产配置的财富管理观念。2010年,《长沙晚报》主办了长沙首届“我最喜爱的电子银行”大型调查,向居民普及电子银行基本知识,并提供了体验机会。引领城镇居民采用更先进的科技金融手段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化解了金融机构网点排队众多的现状。2012年,《长沙晚报》同样发起了长沙市首届“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节”活动,试图将金融机构惠民生的种种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向融资弱势的小微企业呈现。数万人的参与,问卷填写与回收,数量惊人的反馈,积极踊跃的尝试体验,原来,敢为人先的长沙人在对待金融服务时,同样如此不甘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