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
被调到贵宾理财经理岗位,发现有钱人一下就多了,人人都是有50万以上资产的贵宾客户。
2012年
已成为零售银行部经理的仝兆蕾总结出与客户打交道的两项秘诀:真诚+专业。
人物印象“理财管家”仝兆蕾
“我是个执着的人,这辈子,就一个爱人,一个职业。”仝兆蕾说,2000年大学毕业,她就进入了银行工作,到现在已有12年。从一个小柜员,做到支行的零售部经理,她见证了人们财富观念的变化。
10年前,大家到银行主要是两件事,存钱取钱;10年后,人们的钱包鼓起来了,需要银行为大家管理和规划财富、提供金融服务、处理生活相关的各项事务……与仝兆蕾打交道的人越来越多,从普通客户到资产千万甚至上亿的客户,“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观念,已在今天深入人心。华西都市报记者童星燕实习记者徐代军摄影" 张磊十年·探访
9月18日下午4点半," 中信银行(" 601998," 股吧)成都武成支行的一间不大的办公室里,弥漫着一股清新的花香。99朵洁白玫瑰花被一束紫色包装纸裹着,正静静躺在办公室的一角。这一天,是零售银行部经理仝兆蕾34岁的生日。
仝兆蕾留着清爽的短发,刘海随意地搭在额头前,尖尖的下巴,眼睛笑起来眯成一个弯。刚为人母的她,穿着银行的深色西服,散发出一股职业女性气息。
勇气吸引客户存款300万元2000年大学毕业那年,仝兆蕾在家人的建议下,进入了中信银行成都分行营业部工作,成为了一名普通的柜员。
10年前,人们到银行来办业务基本上都是存取款,零存整取是当时最主要的一项业务。除了存款“吃利息”,国债几乎是银行推出的唯一的理财渠道,因为其收益稳定风险很低,在中老年人中比较流行。
在大家的存款普遍停留在百元的水平时,一位存款以千万级计数的客户,给仝兆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这位客户到柜台来办理提款业务,要将其存款全部转走,“想存到离自家近些的银行去”。
这时,仝兆蕾不知从哪来的一股勇气,大声说:“你不要走,听我讲。”说完她从柜台里出来,拉着这位客户在沙发上讲了半天,给他推荐了该行推出的一款“智能储蓄”业务。
这种新的储蓄方式,让客户能相对自由地支配资金,又能获得较高的存款利率。就这样,她留住了这位客户,最终他还在该行存入了300万元现金。
感叹有钱人一下子多了起来2007年,正是理财产品方兴未艾的时候,各大银行纷纷开始推出理财产品,仝兆蕾所在的银行也不断推出打新股、基金、" 信托等形式多样的产品,超高的收益率、灵活的投资方式,吸引了不少客户。
仝兆蕾说,当时有一位老人在该行购买了一款基金后出国了三年,等老人回国来取钱时,差点以为自己查错了账户:其账户上的资金已从3年前的四五万元,变成了20余万。
这一年,理财产品呈现井喷的状态。“除了数量和形式大增,最高的产品年收益率甚至接近20%,13%-17%的高收益产品也很常见。”她说,这些理财产品一经推出就受到市场的热捧,前来购买产品的市民从柜台排到了大厅门口。
“感觉大家的理财意识一下子被唤醒了,当然这也是因为经济好了,大家的收入高了,手上都有闲钱了。”仝兆蕾说,当时她被调到贵宾理财经理岗位,发现有钱人一下就多了,人人都是有50万以上资产的贵宾客户。
秘诀3个问题为客户订做方案6年的柜台工作经验,让仝兆蕾总结出与客户打交道的两项秘诀:真诚+专业。
2009年起,人们对财富的规划和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而银行业的服务也进入一个更高端的时代。
“面对大客户,我有3个习惯性的问题:你准备投入规划的金额有多少?投入的期限有多长?能承受的风险有多大?”她说,有的客户比较激进,追求高收益,甚至会飞到北京或者深圳,参加一些PE(" 私募股权)的活动;而更多的客户比较保守,他们只要求资产在保值的同时,获得相对稳固的收益。她都会根据客户的回答,认真核算后做出适合客户的产品配比。
在2012年的今天,不论是投入几百块买纸黄金,花几千块上万块买理财产品,或是投入数百万做股权投资,理财早已经成为一种" 大众化的财富观念。
人们到银行来,从存钱者,变成了赚钱者。而在仝兆蕾的观念中,理财已不仅仅是让钱生钱的方式,而是一种对人生的规划。十年·对话
华西都市报:10年来感觉行业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仝兆蕾:大家的理财意识、对财富规划的意识越来越强,风险意识也越来越高。从最初不知道要怎么理财,到后来一看到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就盲目疯买,再到现在,能在理财前咨询专业的理财师做一个个人资产状况的分析,合理投资,而整个行业也在向理性的方向发展。
华西都市报:做这一行那么多年,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吗?
仝兆蕾:作为一个银行工作人员,每天都在和钱打交道,但我没忘记我们最终仍是和人在打交道。不要客户一来就营销什么高收益产品,想着从他们身上捞一笔,而是站在他们的角度出发,替他们理财。我今年生了孩子休了产假回来,那些老客户见了我都说很想我,给我拥抱,这让我很感动。我觉得,工作那么多年,认识这些朋友才是我最大的财富。十年·变化
老百姓理财需求越来越旺
自从首款银行理财产品问世以来,每年度银行理财市场的发行量均保持着突飞猛进的增长态势,特别是在2011年,产品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的变化趋势都可用“大爆发”来形容。这种爆发式增长的原因,一方面是老百姓对于银行理财的需求旺盛,促进商业银行更多地开展此类业务,同时越来越多的城商行和农商行等小银行新加入到此类业务中。
2011年,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为19176款,较2010年上涨幅度为71.40%;产品发行规模为16.49万亿元人民币,较2010年增长幅度高达1.34倍。而在2004年以前,理财产品市场几乎还是一片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