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部分股民来说,知道什么时候卖出也许比买入更难。
有一则关于一对父子抛售思科公司股票 的故事:一位在思科任职的高管,上世纪90年代初便建议自己的父亲买一些思科股票 ,父亲照做了。到1999年,两人采取了相反的策略。之后,父亲过着悠然自得的退休生活,儿子虽然没有在经济上遭遇困难,但仍在思科卖力的工作,且为当年未在泡沫破裂前卖掉思科股票 而后悔,因为此后思科的股价跌去了90%。
这样的故事屡见不鲜,也许你会认为,现在来判断这位父亲提前离场的决策到底对不对,都属于事后聪明。其实,这位父亲的明智之处在于他对投资有着清晰的目标提前退休,一旦实现目标,且认为不太可能出现更大一波上涨行情时,就选择抛售。
还有个故事,一位老人抛售了位于市中心的一套豪宅,买入时正是楼市低迷的2004年,8年过去获利上千万元。在他决定抛售前,许多人都分析今后几年的宏观经济形势、楼市前景,劝他继续持有,但考虑到自己年逾古稀,过去几年这套房子已升值10倍,目前租金回报率不超过3%,每次出租还要搭上许多精力,因此老人决定不如把这笔钱进行稳妥省心的投资,然后安心养老。
的确,不管之后楼市是涨是跌,老人的决策都是正确的,他已为自己准备好了一个富裕安逸的物质基础,这比计较一时的盈利重要得多。许多人进行投资时,热衷于分析宏观经济形势,这种自上而下的思维方式固然没错,但得出结果的准确性,几乎跟掷飞镖差不多。而实际上,比这个更容易判断的就是明确自己的财务需求和计划。
常听人说,因为投资失误,原先打算买房的首付亏没了;因为投资失误,原先准备留学的资金泡汤了;因为投资不利,养老的钱都搭进去了。诸如此类,说明投资尽管确实重要,但无论如何不能代替生活中其他重要的决定和财务安排,不然就成了本末倒置。
(钟宁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