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女士,现在在青岛,目前从事SOHO工作一年半,收入比在单位工作时大大增加,除了满足生活必须外,不知道将剩下的闲钱如何理财。本人月收入30000,配偶月收入9000,家庭年终奖金收入2000。家庭日常月支出3000,贷款月供支出4000,保险费年支出200。现金、活期储蓄200000,自用房700000,房屋贷款160000," 信用卡透支10000。本人投保保额300000,家人投保保额200000。我跟老公都是28周岁,计划今年年底要孩子生一个龙宝宝。除了公司缴纳的保险之外,我跟老公就买了一份泰康的意外险。其余商业保险没有购买。我们去年买了一套62平米的二手房,已经装修入住。目前手上有闲钱。但是不能合理利用。并且通过阅读一些理财的书籍,知道我们目前的资金模式是想当有风险的,尤其将来有了孩子。
理财目标:
1、计划今年一辆二十万元左右的车;
2、计划在五年内换一套大房子或者增购一套相似的二室的房子。
和讯理财特约汉和理财理财师团队量身定做理财方案
财务分析:
根据您提供的信息,我们计算了以下比率分析表:
1.结余比率为82%,高于一般的参考值30%。表明您家庭控制支出的能力较强,资产抗风险能力、应付财务危机的能力也比较强。您有更多的资产可以支配,有利于更加迅速的积累财富。
2.投资与净资产比率为0,说明家庭几乎没有任何投资,这并不利于家庭的财富积累,合理的投资才能使家庭资产保持合适的增长率又不会有较大的风险。
3.负债比率为18.9%,反映了您家庭的综合偿债能力很强,资产安全。您还可以适当利用其应债能力,提高资产规模。
4.负债收入比率为36.17%,短期偿债能力较强,家庭出现短期财务危机的机率极低。
5.流动性比率过高,家庭拥有太多流动资产,承受通货膨胀的同时也不利于资产的增值。
6.家庭保险的保险额度较低,不能提供充足的保障!
理财建议
1、现金规划
应急准备金,家庭应急资金准备是为了保障家庭的正常运转和意外时的应急需要。既不能太多,这样会面临着通货膨胀对家庭资产带来的贬值影响。也不能太少,这样会使家庭在遇到突发事件时陷入财务困境。需要在资金的流动性和收益性之间平衡利弊。考虑到您家庭收入比较稳定,建议您保留3-6个月左右的月支出,大概3万左右。可以以1.5万存活期,1.5万购买货币市场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的风险较小,收益却高于活期存款,是非常好的现金管理工具。另外,合理的使用信用卡,也是现金规划的重要方法。
2、保险保障规划
足额的保险,可以为家庭幸福增加一份安全的保障。李女士购买了商业保险,有良好的风险保障意识。但家庭保险的额度较低,不能提供充足的保障,保险范围也较小,年底有了宝宝,保险更为重要。建议李女士和配偶补充定期寿险和重大疾病保险,宝宝出生后也要购买相应保险。家庭保险保额400万比较合适,保费的支出不超过收入的10%就好。
3、子女教育规划
年底计划要宝宝,那小孩的教育金也应该提早准备,提早准备资金也可以最大化的利用资金的时间价值。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为义务教育,花费不大,但是在孩子课外培训及其他花费较多,到以后读大学甚至继续深造也是一笔很大的开支。一般建议用基金定投的方式准备教育金,基金定投可以小额、持续的投资,符合准备教育金期限长的特点。可以专门为宝宝设立一个教育金账户,建议筛选一支债券基金,债券型基金主要投资于国债、金融债、地方政府债券、企业债和可转换债券,是一种固定收益型投资工具,风险较小,比较符合教育金稳健性的风险要求。如果预计小孩总计费用在100万。每个月定投2500,预计收益率为6%,20年后,预计账户金额将达到116万。
4、消费规划
购车计划,减去日常支出、保费支出、子女教育定投等。年收入还有结余30万,可以达成今年购一辆20万的车的计划。购房计划,李女士如果再添置一套房,未来的风险不确定,月供的压力可能会变大;二人世界即将变成三口之家,小户型也不太能满足家庭需求。建议李女士以换购房产的方式来完成购房计划,预计换购150万的房子,首付75万,之前的房子卖掉,减去还贷还有50万。如果按李女士目前的资产累计速度,通过合理的投资,五年内可以完成首付,建议房屋的月供不要超过纯收入的1/3。
5、投资规划
做投资之前,需要进行个人风险偏好分析和风险承受能力测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投资工具。李女士家庭可以承受相因风险,可以选择稳健偏进取型的投资方式。家庭活期存款20万,除了应急金的准备,还有17万,每年结余预计应该有30万,今年增加购车计划结余还有10万。结余可按资产组合的方式:30%投资于债券型基金等低风险类投资工具,年化收益在6%,低风险类产品在保障我们资金安全的同时也能有部分收益;40%可投资于股票 、股票 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等风险类投资工具,满足资产增值需要;剩余30%可购买银信合作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在5%,资产增值的同时也能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5650688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