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渤海银行一年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8.35% 被疑忽悠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 【《财经》(,)综合报道】 据扬子晚报报道,在“十一”前,一年期理财产品年预期收益率冲顶6%之后,近日发行的号称预期收益率达到8.35%的产品又刷新了一年期产品的收益纪录。 不过银行理财产品的高收益如今已成为众矢之的:IMF和惠誉国际评级的报告直指其风险性,渣打经济学家也在报告中提及超高收益产品风险暗藏,而(,)董事长则撰文指出“在某种程度上,这就是一个庞氏骗局。”而在受访的多位业内人士看来,理财产品高收益背后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财经》(博客,微博)综合报道】

据扬子晚报报道,在“十一”前,一年期理财产品年预期收益率冲顶6%之后,近日' target='_blank' >渤海银行发行的号称预期收益率达到8.35%的产品又刷新了一年期产品的收益纪录。

不过银行理财产品的高收益如今已成为众矢之的:IMF和惠誉国际评级的报告直指其风险性,渣打经济学家也在报告中提及超高收益产品风险暗藏,而' howImage('stock','1_601988',this,event,'1770') 中国银行(' 601988,' 股吧)董事长' target='_blank' >肖钢则撰文指出“在某种程度上,这就是一个庞氏骗局。”而在受访的多位业内人士看来,理财产品高收益背后的资产池模式亟待转型。

“高价值的资产配置很难找,因此,今年理财产品的规模和收益都不可能跟去年相比。”一位股份制银行零售部负责人表示。普益财富的报告显示,除了短期理财产品由于9月末票据和同业存款利率上升而有所反弹之外,一年期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年收益率已经大幅下滑,从8月的6.14%跌落到9月份的5.13%,延续了近两个月的下滑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预期收益达到6%的一年期理财产品就不仅少见,而且还“可疑”。据报道,渣打银行经济学家' target='_blank' >王志浩在最近一份研究报告中说,在“十一”国庆长假放假前发现一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北京分支机构正在销售一款收益率为6%的一年期理财产品。鉴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6%,银行同业拆息约为3.0%-3.5%,这表明:其一,这款理财产品在制定收益率时非常大胆;其二,这款理财产品的投资策略非常激进,很可能向房地产和其他陷入困境的行业提供贷款。

“各家银行可投的基础资产都大同小异,因此获得的收益率也不会有太大的区别。”上述负责人表示,“大多数是通过信贷资产来调节收益,如果收益太高的话,有可能就是风险较高的信贷资产,或者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或者是房地产企业等。”上述负责人表示。

经过查询,发现两款在节前发布的号称年化收益率6%的产品均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其中,渤海银行的“高收益”则更像是一个“文字游戏”,6%的预期收益在剔除0.1%的托管费以及1.2%的手续费之后,投资者拿到的预期最高收益率仅为4.7%,在上述普益财富所统计的行业平均收益率之下。同样的操作也发生在渤海银行刚刚发行的另一款“2012年渤盛50号理财产品”上,这个一年期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更加噱头十足,尽管产品的年预期收益率为8.35%,但对于单笔认购金额在50万元(不含)以下的客户,扣除年托管费0.1%和手续费2.95%(年),分配给投资人的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约为5.3%相对于多数银行0.05%的托管费,以及1%以下的各种手续费,2.95%的手续费可谓高的离谱。

“虚高”的泡沫一戳即破,但在很多人看来,理财产品高收益背后还存在更大的泡沫。

肖钢近日就撰文指出,通过把' 信托贷款打包进入理财产品,中资银行投资者提供了高于传统银行定期存款的收益率;但是当前理财产品质量和透明度却让人担忧尤其是在产品规模越来越大的情况下。

惠誉发布的新闻稿指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末,中国银行业的理财产品规模约为10.4万亿元,占存款总量的11.5%;目前尚无官方数据显示其中有多大规模与影子银行有关,但是对于其中可能的风险,IMF和惠誉国际评级也都发出警示。

而在高收益理财产品的风险下,理财产品资产池的期限错配,以新偿旧等问题被肖钢指责为在一定程度上的“庞氏骗局”,并表示“当投资者失去信心,减少购买或者是退出理财产品时,"击鼓传花"的游戏就结束了。”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被担忧的资产池模式风险有夸大之嫌。“理财产品的资产池里会配置很多票据、同业存款等流动性很高的资产,会不断产生收益和现金流,不是简单靠期限错配,融短放长,靠杠杆融资满足资金赎回。”' howImage('stock','1_601818',this,event,'1770') 光大银行(' 601818,' 股吧)零售业务部总经理张旭阳表示,“收益较高的中长期资产是为了调节资产池的收益率,而且都是要向' target='_blank' >银监会对资产投向、投资比例,以及期限等信息充分披露的。”

上述负责人也表示银行打包进资产池的信贷资产都是非常优质的。“把信贷资产从银行表内腾挪到表外,等于绕开了存贷比等的约束,使银行在既有的资本金和管理能力之下,管理的资产范围扩大,这对银行来说的确是潜在的风险;而且即便出现信用风险银行也不会让这些风险转嫁到投资者身上。”

“除非是出现"极端情况",就是银行的资产质量出现严重问题。”但他同时表示,大银行的资产管理能力和风控能力都比较强,大面积的坏账不太可能出现。“这其中的风险主要是存在于两方面:一种是流动性风险,一种是银行的信用风险,”' target='_blank' >东方证券分析师' target='_blank' >金麟表示,“但目前来看,这两方面的风险都不大。”

下一篇:

4.25黄金多空争夺可双向斩利,周获利4.3万不过尔尔!

上一篇:

传百度酝酿推手机操作系统 意图在哪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