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风险厌恶型的投资者,笔者在实际操作中,总是尽可能的选择风险更低的理财方式。但是,一点风险都不冒的话,也意味着必定与收益擦肩而过。风险和收益,是天平的两端,太看重收益可能会将你引向高风险的陷阱。若太害怕风险,也许你会永远与收益失之交臂。
前几天,笔者跟母亲聊天,谈到风险,她说:“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笔者笑起来,问母亲:“你觉得借10万元给别人,是借给1个最好的朋友风险高,还是借给10个陌生人的风险高?”母亲说,当然是把钱借给10个陌生人风险高。
笔者又问:“你有3个好朋友,是把一笔钱借给他们3个人风险高,还是全部借给其中1个风险高?”母亲想了想说:“这不太好讲。我有1个好友,她肯定不会赖账,把钱全部借给她,我是放心的。但要是借给3个人,我就不能肯定其它2个人一定会按时还。借给3个人不一定比借给1个人风险高,还是要看对这个朋友有多了解。”
母亲是个对理财没有太多概念的人,她一辈子的理财方式就是努力省钱、攒钱、存定期、买房换房。到银行存钱,可能一不小心会买成保险;不爱看合同,对方口头承诺,她就相信,属于轻易落笔签字型。大概我们的父母辈,很多人都属于这种情况。
当然,父母辈中也有很多人有很强的风险意识,“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也许是他们最熟悉的一句名言,并始终身体力行。
“鸡蛋”分散放在几个“篮子”里,是不是风险就低了?其实,笔者不太赞同“分散风险”这种说法,而更倾向于表达为“控制风险”。投资理财的风险,跟笔者与母亲聊天中的比方类似,即不在于“篮子”有多少,而在于对“篮子”有多熟悉,只有在熟悉的“篮子”中“多放几个鸡蛋”才有意义,才能更有效地控制风险,倘若不先熟悉“篮子”,只是觉得应该多放几个“鸡蛋”,就去选择多种理财产品,这样做不是分散风险,而是盲目投资。
事实上,很多风险是无法通过“分散”来规避的,比如系统性风险(市场风险),正所谓“覆巢之下无完卵”,当系统性风险来临,所有的“篮子”都会遭到损失,如股市由“牛”变“熊”,手中即使拿着10支甚至100支股票 ,同样会受到很大损失;利率上调,债券价格会集体跳水,没有哪支幸免;恶性通胀,每个人的资产都将因此大幅缩水……
当然,“分散”的做法也是有意义的,因为“分散”是控制风险的手法之一。拿非系统性风险(非市场风险)来说,如某个公司倒闭、某个行业不景气等,还是可以通过“分散”的方法来降低“全军覆没”概率的。
不过,“分散”的前提依然是要先熟悉“篮子”。比如,买银行理财产品前,一定要看明白产品说明书,了解产品投向,向那些有投资经验的朋友请教产品的收益情况;买债券前,先算一算到期收益率,再看一看评级,了解公司的盈亏,跟其它债券做下比较……
总之,不先熟悉“篮子”,而把“鸡蛋”盲目地多放在几个“篮子”里,虽然不一定会全军覆没,但损失可能在你放进“篮子”时就已经“注定”。因此,更理性的投资方法,还是不断熟悉各种“篮子”,在自己容易掌控的“篮子”中,选择几个来“分散”存放“鸡蛋”。(摘自新浪财经“优美”个人' 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