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信托业再续增长盛宴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 近几年来,行业资产呈几何级增长,而最近这一数字再次被刷新,引起外界普遍关注。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截至三季度末,国内信托业资产达到6.32万亿元,资产规模再创新高。如果增长速度不变,最迟到明年一季度,信托业将超过保险业,一举成为仅次于银行业的中国金融业老二。未来,信托业如何运作、管理好这些规模庞大的资金,如何更妥善地规避风险以及重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盈利模式,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业务结构实现良性调整 在2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近几年来,' 信托行业资产呈几何级增长,而最近这一数字再次被刷新,引起外界普遍关注。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截至三季度末,国内信托业资产达到6.32万亿元,资产规模再创新高。如果增长速度不变,最迟到明年一季度,信托业将超过保险业,一举成为仅次于银行业的中国金融业老二。未来,信托业如何运作、管理好这些规模庞大的资金,如何更妥善地规避风险以及重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盈利模式,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业务结构实现良性调整

在2季度信托业规模超过5.5万亿元之后,猜测下一个资产规模高点成了一个有趣的命题。日前,这一命题有了最新的答案。

中国信托业协会新近发布的3季度数据表明,信托业再续增长盛宴,全行业信托资产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截至2012年9月30日,达到6.32万亿元,相比2季度末的5.54万亿元,环比增长14.08%;相比2011年末的4.81万亿元,又实现了31.39%的增长。特别是3季度信托业资产规模单季增加7800亿元,增量超过上半年(7300亿元),前3季度增速达31.4%。业界普遍认为,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未来信托业取代保险业而成为我国第二大金融行业已经没有悬念。

在人们惊讶于信托业高速运转、集聚大量财富之余,对这种增长是否过快、是否健康的质疑声也愈发强烈。在中国信托业协会专家理事周小明看来,从目前情况看,今年3季度,国内信托业总体上是朝着既有的格局与态势进行良性调整的,并已得到明显成效。周小明表示,从信托业务结构上看,目前信托固有财产实力继续增强,风险防线日益增厚。就全行业实收资本而言,3季度末为934.94亿元,相比2季度末,环比增长2.34%;相比2011年底,增长7.28%。平均每家公司(按66家计)实收资本为14.17亿元,相比2季度末,环比每家平均增加3300万元;相比2011年底,每家平均增加9700万元。

而就全行业净资产而言,3季度末为1892.15亿元,相比2季度末,环比增长4.72%;相比2011年底,增长15.89%。每股净资产为2.02元,相比2季度末,环比每股增加0.04元;相比2011年底,每股增加0.15元。就全行业经营效果而言,2012年3季度全行业利润总额为288.05亿元,环比增长51.64%,同比增长55.90%;全行业人均利润为202.47万元,环比增长41.83%,同比增长22.71%;全行业净资产收益率为15.22%,环比增加4.71个' target='_blank' >百分点,同比增加2.85个百分点。

良性发展的另一个表现则是信托业务收入持续增加,盈利模式日益强化。据了解,自2010年底全行业信托业务报酬收入首次超过固有业务收入以来,虽然此后为应对净资本管理要求,信托公司不断增加固有资金,但信托业务收入仍然持续增加,占行业营业收入比例也不断提高,主营信托业务的模式日益强化。

统计显示,2011年底,全行业经营收入增加到439.29亿元,信托业务收入就占346.06亿元,占比高达78.78%。2012年前3季度,全行业实现经营收入400.39亿元,同比增长达50.61%;其中信托业务收入为292.52亿元,同比增长达45.19%,占本期营业收入比例为73.06%,比去年同期53.31%的比例,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

信托公司的盈利模式之所以能够顺利调整,与前几年信托公司不断拓展、构建完善的客户群分不开。

周小明介绍,目前信托的客户群主要是以机构为核心的大客户主导的“非银信理财合作单一资金信托”、以银行理财资金为主导的“银信理财合作单一资金信托”、以个人为核心的合格投资者主导的“集合资金信托”“三足鼎立”的业务模式。2012年3季度末,全行业6.32万亿元信托资产规模中,大客户主导的“非银信理财合作单一资金信托”2.42万亿元(单一资金信托规模减去银信理财合作购规模),占比38.34%,相比2季度末的34.51%,占比继续提高;银行理财资金主导的“银信理财合作单一资金信托”1.84万亿元,占比29.13%,相比2季度末的31.95%略有下降;合格投资者主导的“集合资金信托”1.70万亿元,占比26.89%,相比2季度末的28.68%也略有下降;财产管理信托(非资金信托)为0.36万亿元,占比5.64%,相比2季度末的4.86%略有提高。“这说明,3季度总的业务格局没有大的变化,但高端的机构大客户比例进一步提升,客户结构继续朝良性方向调整。”

除了信托公司的自身努力,监管政策导向也进一步发挥效应,推动信托公司业务功能继续结构性调整。事实上,自2007年“新两规”颁布以来,政策导向是引导信托公司的核心能力从“融资管理”向“资产管理”方向发展,并积极对信托功能进行创新。

周小明表示,传统上,信托公司一直为融资信托为主,投资信托为辅,但是这种功能结构自2010年以来,开始发生持续性趋势扭转,融资信托比例持续下降,投资类信托比例持续上升。

融资信托业务占全行业信托资产的比例而言,2012年1季度下降到了49.65%,首次降到了50%以下,宣告了融资信托为主导的信托业务发展模式的终结。2012年2季度和3季度融资信托比例继续小幅下降,2季度为49.13%,3季度为49.01%。就投资类信托业务占同期全行业信托总规模的比例而言:2010年1季度仅为17.78%,2010年4季度提升为23.87%,2011年4季度又提升为35.81%,2012年1季度进一步提升为37.85%。

值得注意的是,投资信托的比例,自2012年2季度开始,出现了环比小幅下降的苗头,2季度小幅下降为37.80%,3季度又小幅下降为36.71%,这与事务管理类信托的增长势头有关。事务管理类信托在今年前3季度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其占同期信托资产规模的比例,2012年1季度为12.50%,2季度提升为13.08%,3季度进一步提升为14.28%,与去年底12.75%的比例相比,提升了近2个百分点。“这说明信托公司已经自觉地开始拓宽信托功能,在资产管理功能之外,开始挖掘信托制度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的服务功能。”周小明说。

房地产占比持续下滑

市场信托产品风险的担忧中,房地产信托被视作一个最可能的“引爆点”。不过,也正是因为其所蕴含的风险被广泛关注,在监管层推动下,各信托公司已经有意识地加强了对此类产品的筛查和警惕。

数据显示,今年3季度,房地产信托新增额为850亿元,环比上涨10.3%。不过,周小明表示,这种增长与房地产市场的阶段性回暖有关,而非信托公司刻意增加成立、发行规模。

在他看来,3季度的房地产信托比例继续呈现下降态势。“近年来,房地产一直是信托财产配置的第三大领域,但其对资金信托的占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就其占同期全行业资金信托的配置比例看,2010年4季度为14.95%,到2012年3季度下降为11.34%。而且自2012年1季度开始首次出现了负增长,相比2011年底6882.23亿元的规模,2012年1季度规模下降为6865.70亿元,2012年2季度继续下降为6751.49亿元。但环比来看,这种负增长在今年3季度没有得到继续表现,3季度房地产余额为6765.12亿元,环比小幅增加了近15亿元。“房地产信托的这种发展势头,与国家对房地产的持续宏观调控政策密不可分,今年3季度负增长的停止,则与房地产市场的阶段性回暖有关。”周小明认为。

业内人士指出,就在3季度房地产信托额度回升的同时,特别是近两个月来,尽管地产信托银行开发贷款增长趋势明显,但房企的资金需求量也水涨船高,不少大型房企还在频频采取其他形式进行融资,表现出对下半年国内经济及房地产市场平稳向好的预期。

除了3季度末之前已经发债的SOHO中国、方兴地产,' howImage('stock','1_600383',this,event,'1770') 金地集团(' 600383,' 股吧)近期也被传出计划发售以美元计价的5年期国际债券。而越秀地产在上周宣布,公司与一家银行订立一份融资协议,该银行将向越秀地产提供高达3亿港元的无抵押18个月贷款融资。“房地产融资额度3季度以来持续增长,说明上半年国内部分城市楼市回暖以来,房企资金需求同步增加。”北京房协副秘书长陈志分析,从最新发布的各季度房地产信托增长额的走势上看,去年4季度和今年1季度是房地产受调控效果最为显著,也是市场交易趋冷的时期,期间新增信托额明显回落。而从今年2季度开始,伴随房地产市场交易出现回暖态势,新增房地产信托额度明显增加。

尽管3季度的房地产新增量仍环比上涨,但市场最担心的房地产“兑付' target='_blank' >高峰”似乎已平稳度过。11月14日,据相关机构统计显示,房地产信托公司前3季度实现兑付资金约2100亿元,而2012年总还款额约2500亿元,4季度还款金额降至400亿元。此前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房地产信托余额为6882.23亿元,2012年前3季度新增房地产信托为2063亿元,但截至2012年3季度末,房地产信托余额仅为6765亿元。分析认为,前3季度房地产信托兑付情况基本正常,未见系统性兑付风险的苗头。

自去年下半年起,多家研究机构都不约而同对房地产信托发出警告。中金公司年初曾指出,2010年和2011年新增房地产信托预计为5000亿元,占存量信托比重为70%。按照1.5年—2年的发行期限,预计2012年到期房地产信托规模为2234亿元,总还款额约2500亿元,且还款主要集中在第3季度;2013年预计到期信托规模2816亿元,总还款额约3100亿元。或许是感到了压力,从现有的房地产信托产品状况来看,信托公司十分重视该类产品的兑付,尽管也出现了多起提前兑付的案例,但总的说来,基本上还是保证了投资者的本金及保守收益的刚性兑付。

警惕“影子银行风险

进入10月以来,尤其是' target='_blank' >央行的最新报告公布后,“影子银行”成了外界担忧信托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又一“关键词”。

央行的10月数据表明,今年前10个月信托贷款已达8344亿元,远远超过2009年全年的最高峰值4364亿元,亦比去年全年的2034亿元增长了3倍。' howImage('stock','1_601328',this,event,'1770') 交通银行(' 601328,' 股吧)首席经济学家' target='_blank' >连平表示,今年信托贷款激增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需求旺盛,包括地方融资平台的需求。由于银监部门“降旧控新”,举债融资方式受阻,从而抬高了信托贷款需求。二是在国家严格调控下,商业银行收紧对开发商的信贷发放,因此房地产企业就转向信托贷款获取融资。“信托贷款规模大不意味着必然的风险,但需要防范短期内出现风险扩张的不良影响。”

据介绍,所谓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组织和信用中介业务,其期限/流动性转换、有缺陷的信用风险转移和杠杆化特征,增加了系统性金融风险或监管套利风险。按照金融稳定理事会的定义,中国的信托贷款属于影子银行。除此之外,从社会融资规模的角度看,委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也属于影子银行

影子银行,尤其是其中信托贷款对金融市场风险市场大多是从1907年的美国金融恐慌中发现的,而其破坏性也成为近期世行以及国际其他研究机构担忧国内金融体系的依据之一。

诺亚财富首席研发官连凯表示,从1890年到1910年,纽约的信托资产大规模增长。1897年到1907年,信托资产规模从3.96亿美元增加到13.94亿美元,增长244%;而国有银行资产仅从9.15亿美元增加到18亿美元,增长97%;州立标准银行资产从2.97亿美元增加到5.41亿美元,增长82%。信托公司的资产运用方式对纽约的货币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在美国早期的金融危机中信托机构常常成为焦点。

有研究结果表明,对金融机构的不对称监管导致了高风险资产在宽松监管下金融机构的累积;信托机构的高风险投资组合使其成为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点,随后波及到金融市场的其他板块信托机构专注于抵押贷款这类高风险贷款增加了此次恐慌的严重性。

连凯表示,上述经验教训表明,对传统银行证券机构的资金运用方式和投资领域的限制并没有减少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相反,不平衡的监管使得高风险资产更集中于某些金融机构,比如信托机构。如果对金融机构对等地监管,使其能够接触到所有资产和投资机会,那么资产的充分多样化可能会对冲一种产品的失败对于一类机构偿付能力造成的威胁。因此目前中国的传统银行证券机构的业务创新与范围扩展有助于降低信托机构的系统性风险

“1907年压倒信托机构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信托储蓄的挤兑。也就是说,信托机构并不是因为资不抵债而倒闭,流动性断裂才是关键。”连凯指出,中国的信托公司虽然没有储蓄功能,但个别信托机构存在的潜在的流动性风险,尤其是在目前发展迅速的资产/资金池产品、组合投资产品、TOT产品中体现尤为明显。这点应引起重视。

连平则表示,信托贷款规模大不能简单等同于风险大,关键还要看贷款是否合理。他认为,信托贷款的相关机构需要做好抵押、担保、质押方面的风控措施,同时也要对贷款总量进行控制。“回顾中国整个信托业的发展,总量还是比较小的,但要防范短期内出现大的风险扩张。”连平称。

信托不能继续“野蛮生长”

自2008年以来,中国信托业的“井喷式”增长,令这个此前被六次整顿的边缘金融业一下子重获生机,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统计显示,近三年信托总资产年化增长率高达58%。而银行业同期总资产年化增长率20.8%,远低于信托业。

不过,如此高速的增长是否能够持续,却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有业内专家表示,目前信托业的发展仍旧托福于政策红利,而随着国内金融改革的步步深入,各种政策限制终将被打破,那时才是信托业最难过的日子。

周小明表示,在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体制下,信托业凭借制度红利获得发展良机。比如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基本上被局限在货币市场范围之内,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被局限在资本市场范围之内,基金管理公司的资产管理主要被局限在资本市场上的公募证券投资基金范围之内,而保险资产管理的资产范围则被严格局限在保险资金的范围之内。

但今年尤其是3季度以来,相关监管部门针对资产管理市场密集地出台了一系列“新政”,主题词就是“放松管制”,旨在给其他金融同业资产管理业务“松绑”,预示着“泛资产管理时代”已经到来。所谓“泛资产管理时代”,意指其他资产管理机构可以更多地以信托公司经营信托业务的方式,开展与信托公司同质化的资产管理业务。

“显然,上述资产管理"新政"的实施,必将分化信托公司的现有客户,削弱信托公司原先拥有的综合信托业务专营权,信托公司以"多样化运用方式"和"跨市场配置"为特点构筑的传统经营方式,也必将遭到其他资产管理机构的简单模仿,并遭遇直接的正面竞争,信托公司原有业务模式的"替代效应"和"挤出效应"开始显现。”周小明指出,特别是此轮资产管理“新政”,旨在放松管制和鼓励创新,在监管上赋予其他资产管理机构更加宽松的环境,在客户门槛、业务准入、监管标准、分支机构设立、业务创新等' target='_blank' >方方面面,相比信托公司而言,其他资产管理机构均具有明显的监管优势。因此,信托公司传统信托业务所具有的制度红利势必受到空前的挤压,其制度性' 竞争优势势必面临空前的挑战。不得不承认,在“泛资产管理时代”,信托业的原有发展轨迹,正面临严峻的考验。

不过,正如“硬币的两面”,制度红利的打破对信托业也不全然是坏事,也带来机遇。比如说,资产管理“新政”一方面赋予其他资产管理机构以更多与信托公司同质化的资产管理业务,使信托公司面临更多的竞争压力,但另一方面也放开了其他资产管理机构投资信托公司信托产品的限制,而这本身就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周小明表示,虽然其他资产管理机构借监管“新政”获得了类似信托业务的资产管理业务,但由于监管规章并无法突破' 法律层面上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制度安排,使得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不管其实质上如何扩展,但形式上还不属于真正法律意义上的信托业务,其受托财产也难以具有信托财产的法律地位。目前,信托公司仍然是唯一法定的综合信托经营机构,依托信托的“目的功能”,信托公司可以不断创新信托业务,拓展信托在私人财富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员工利益保障和社会' 公益等方面的应用,继续创造属于自己的“蓝海”,而这些制度优势显然是目前其他资产管理机构所不具有的。

信托业能否在未来继续保持竞争优势,获得持续发展,迎来真正的"黄金时代",不仅需要进一步挖掘制度优势,创新信托服务功能,更重要的是需要将"先发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而其中核心的核心乃是构筑属于自己的差异化的投资管理能力。”周小明强调,这意味着信托业精耕细作的时代已经来临了。

中国社科院博士时卫干也表示,随着证券公司业务创新范围的扩大,未来信托业将面临着来自银行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多方面的竞争。但由于“船小好调头”,信托公司能够根据宏观调控和监管政策来快速调整其自身业务模式和主营产品,预计其在未来仍将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纵观全球金融业,信托业从来未曾经历过中国近几年的发展“疯狂”,对风险的管控自然也没有国际经验可借鉴。对信托公司的监管,核心在于既要防止信托公司“钻空子”,更要防范风险信托而积累、转移甚至扩散,这是信托业总资产过6万亿元之后监管的当务之急。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

4.25黄金多空争夺可双向斩利,周获利4.3万不过尔尔!

上一篇:

科技要闻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