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中国的最大红利”,就在于未来10年我国有着以城镇化为依托的巨大内需潜力,有着转型与改革的巨大空间,以及由此形成的重大战略机遇。抓住机遇,释放改革的红利,需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充分释放国内巨大的需求潜力,形成未来5~10年我国转型发展的最大优势和主要动力,由此走出一条公平可持续科学发展的新路。
推进城镇化的转型与改革,释放巨大的内需潜力。城镇化蕴含着巨大的内需潜力。未来10年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 target='_blank' >百分点,将再有2亿农民进入城镇,加上现有的1.6亿农民工,新增城镇人口将达4亿左右。按较低口径,农民工市民化以人均10万元的固定资产投资计算,也能够增加40万亿元的投资需求。
释放城镇化的内需潜力,重在改变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真正解开这个“二元方程”。这涉及多方面的体制问题,需要统筹解决。例如:能不能在未来的5年左右初步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并由此为流动人口管理寻求新路。此外,还包括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人口政策的调整、行政区域调整、行政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农村社区体制建设等多个方面的制度创新。可以说,加快推进城镇化的转型与改革进程,以城镇化为主要载体扩大内需,充分释放城镇化的需求潜力,是我国走向公平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和战略重点。
形成6亿中等收入群体的转型与改革,走向共同富裕。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这个目标,不是贫富差距继续扩大基础上的倍增,而是中等收入群体的倍增:即在目前大约23%的基础上,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到2020年努力达到40%以上,由此使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到6亿人左右。形成6亿中等收入群体,意味着巨大消费需求潜力的释放,从而支撑年均7%~8%的中速增长;意味着利益关系调整的新突破,从而奠定“橄榄型”社会结构的重要基础;意味着贫富差距的逐步缩小,从而形成走向共同富裕的大趋势。
(作者系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摘编自12月3日《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