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03年来到北京,瓦工宋强已记不清自己装修过多少套房子,只知道“怎么也有上百套”。
听说搬砖工月薪7000元的消息,宋强只是笑了笑,“这两年工资确实涨了不少,能挣这么多,肯定还是出了力气的,要不老板不会给他那么多。”
这两年,宋强觉得工作很顺心,因为薪水翻着番儿地涨,每个月平均都有个七八千,“五百多一天的活都干过”。宋强预计,这工' target='_blank' >钱明年还得涨,因为“我们这活儿没人愿意干。”
工资
“三年涨幅超100%,瓦工现在缺人得很”
北清路边,杏林湾小区内一户两居室,推开房门,屋内堆满了水泥、沙子。客厅、卧室的地上管线交错,阳台墙面已贴好了瓷砖,还没勾线瓷砖的缝隙,整齐地构成了一个个十字。
穿着一双破旧的旅游鞋,宋强正站在卫生间内扫水,裤腿上反复被泥水浸湿,已开始结出硬实的泥印。刚刚做完闭水试验,地面上出现了一处破漏,业主要求使用的湿性防水让宋强很头疼:“一碰就破,待会还得再涂一遍。”
宋强今年46岁,河南商丘的口音至今没变,从高中毕业,他就开始干瓦工活。2003年,随着家乡一位包工头,宋强来到了北京。头一站,就在天通苑落了脚。
这一落脚,就是5年时间,天通苑的房子多得仿佛装不完,到2008年,宋强在天通苑装修的房子就超过一百套。
活虽然不少,但是宋强的工资并不高,平均一天也就是一百元的工钱,管吃管住,比在乡下种地还是强多了。
工钱开始明显上涨,是2009年之后的事,平均每年涨幅超过30%,没三年光景,宋强工作一天,最少也要二百七八十的工钱。
“工钱要看工作量,五百一天的活我也干过,但是一般干不出来那么多,干快了质量就没法保证了。”分析工资上涨,宋强口中的话有点经济学家的味道:“都是供需关系的问题,瓦工现在缺人得很。按说脑子快点的人,这点儿活一年全都学会了,可年轻一代就是不爱干,现在一个村顶多两三个年轻人学瓦工。他们都爱去电子厂,干净、轻松,只挣两三千元他们也乐意。”
强度
“吃住在工地,工作一年没有休息日”
不等卫生间的地面干透,宋强搬着瓷砖蹲进了阳台,这里的地砖刚刚铺了一半,冬季里天短,能抢出一点活都是好的。
刚刚装修的房间里没有暖气,宋强哈气都带着一股白气,他最担心的还是阳台瓷砖难以干透,同一个小区,有另一个工地等着宋强:“这边的活得干十天,干完之后再过去,可是另外一个业主已经在催了。”
能挣到每个月八千块,宋强靠的是辛苦。每到一个新工地,宋强都会背着自己的工具和铺盖,吃住在工地,是瓦工的惯例。他还会就近买上几棵白菜,几斤馒头和面条,中午吃馍,晚上下面,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几年。虽然宋强所在的装修队为工人安排了宿舍,但2012一整年,宋强一天都没回去过:“今年活儿多,到现在干了二十多个工地。一天都没闲着,上一次休息就是年初春节回家过年。”
电锯蜂鸣,宋强手中的瓷砖一分为二,锯片扬起的尘土,染白了宋强的头发,尖厉的声音响彻整间房间。宋强铲起水泥,在裁好的砖片背面抹了又抹,然后放到沙土基层之上,用橡胶锤敲正四角,对齐边缘。同样的动作,宋强不错神地做了一遍又一遍,十分钟的工夫,阳台上的地砖又多了平整的一排。
按照小区的规定,敲敲打打的工作,每天只能从早八点干到晚六点,宋强会抓紧这段时间加紧干,除了中午吃顿饭,宋强几乎不休息。不过他也给自己找些舒缓压力的方法:“早上铺会砖,下午就先把防水刷了一遍,和好水泥,然后再去铺砖,把工作错开就没那么枯燥。”
晚六点过了,锯砖的活没法干了,宋强就开始擦砖、整理,“白天干有响儿的活,晚上干没响儿的活,一天怎么也得干十二个小时。晚上九点,我就做饭一吃,吃完就该睡觉了。也不出去逛,你看看这出门二里地连个卖饭的地方都没有,自己带馍还能省点时间多干点活。”
即便这样,宋强还是觉得很满足:“干瓦工就是头上有个屋顶,不怕风吹日晒,这就很好了。我家里农村四亩地,种地一年也挣不了这里两个月的工资。”
保障
“别说我,连我们头儿都没有' 养老保险”
收入高了,宋强在老家盖起了新房,4米挑高的大瓦房,花了十几万:“住起来绝不比北京500万的房子差。”
可宋强从来没想过在北京买房:“不敢想,前两年我们工长想过在北京买房,一犹豫机会错过了。现在一没有资格,二也没有钱。我们这些干活的民工,更不敢想了。”
虽然挣的比许多白领还多,但宋强始终认为自己只是临时工,这种与城市格格不入的疏离感,挥之不去。而这种疏离感不仅仅源于能否拥有一套住房,更来源于宋强与城市人待遇的巨大差距,即便同样月薪七千,瓦工与白领的差距显而易见社会保障、户籍制度甚至人们谈及高薪民工的态度。
2011年,宋强住在商丘乡下的母亲得了一场大病,虽然有“新农合”保险,还是花了他4万元钱。
母亲病后离不开人照顾,原来在北京做家政的妻子也回了老家,再加上两个尚未工作的孩子,宋强是一个人挣钱,一家人花。
这也让宋强开始考虑自己的保障问题,给装修队打工,宋强一没劳动合同,二没养老保险,虽然装修队工长对工人很好,但宋强仍为自己的未来担心:“别说我,连我们头儿都没有养老保险,全北京这么多民工,有几个能指望退休金的?甭管挣多少,我们本质还是临时工。”
“其实我们要求不高,就希望能有个政策,让我们每个月交几百保险费,最后到退休能有个一千多退休金。”等不及制度,宋强也开始琢磨商业保险的事,“我看上一个,每年交一千多,管意外、大病,不过' 养老金也没几百。”
巨大的保障压力也更坚定了宋强每天工作的动力:“为啥不闲下来歇歇?因为闲不起,闲一天就是三百块,够一家人生活好几天的,我怎么能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