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个税起征点是否需要调整近日再次引发争议,有人提出,应将起征点提高到1万元。媒体调查显示,超过60%的网友对此建议表示“支持,对中低收入者征税越少越好”。
收入分配改革箭在弦上,个税起征点是否应该调高?如果要调高,起征点定为多少更合适?提高起征点能在多大程度上缩小收入差距?相关人士对此意见并不一致。
起征点该不该提高?
去年9月份个税起征点调高至3500元,约有6000万人免于缴个税在物价和居民收入“双升”背景之下,起征点该不该再度提高?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 范剑平说,提高个税起征点是趋势,但不能一概而论。家庭和地区间的收入和支出差距很大,3500元对于西部和农村地区可能是比较高的,但是对于北上广来说就算是低了。另外,个税起征点应当逐步上调,一步到位的话,无法给未来收入倍增预留空间。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原主任" 王健说,应大幅提高。比如新个税征收办法执行以来,工薪阶层纳税面由28%降低到7.7%,改革实施前4个月就减轻居民负担五百多亿元,几乎相当于给6000万不再纳税的人每人多发近1000元再上调,将进一步降低纳税面,为“穷人”减负。
"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贾康说,目前不该。大多数工薪阶层收入在2000元左右,连3500元的起征点都不到,再往上提对中低收入者毫无意义并且,按照现行税制,提高起征点反而会使月入几万元的高管和“打工皇帝缴税更少。这不是与税收调控目的背道而驰吗?
" 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 杨宜勇说,从税收的角度讲,当然不应该再上调。去年个税调整起征点后,缴税的人从7000万减少到1000多万,若起征点再大幅提高,缴税就几乎等于“取消”。税都收不上来,怎么保证财政的。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功能?
个税起征点是否该上调不仅是个严谨的经济问题,也是需要认真对待的社会问题。在我国的收入格局中常常以政府和企业为重,近年来个人在整个收入分配格局中所占比重不升反降,如何通过调节个人税负达到“民富”与“国富”并重,考验政府智慧。
如果提,多少才算合理?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CPI同比上涨2.8%,同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左右。如果要提高个税起征点,提高至多少才算合理呢?
王健说,个税起征点可提高至1万元。提高个税起征点不仅能够增加中。低收入者的可支配收入,还有利于培养中等收入人群。此外,根据《" 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个人年所得税12万元以上的人员,应当办理纳税申报,年收入12万元正好相当于月收入1万; 元,这也是有依据的。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民间投资研究中” 心主任" 马光远说,从国际经验来看,我国的个税起征点被低估了3000元左右。国际公认的个税起征点标准是人均GDP的2倍,或是人均劳动工资收入的1.5倍,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特别是本着税收“调低控高”的功用,合理的起征点应在5000元至7000元之间。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刘尚希说,起征点逐步提高是一个方向,但是不应该是5000元或1万元这样一个固定的数值。起征点的额度应该是弹性的、“指数化”的。比如说,与物价水平和工资收入相挂钩,形成自动调节机制。假如物价涨了5%,那么免征额就向上调整5%,这样既照顾大家的生活成本,同时也减少了通过修改" 法律带来的成本。
“算账”本身并不是目的
“算账”本身并不是目的,让居民税负与国民经济增长相匹配才是问题的重点。政府不但应当让个税调整成为调节当前贫富差距过大的工具,还要充分发挥财政税收的社会福利和保障功能。保障水平上去等于增加居民收入水平,也是税收的前提条件,于国于民都是“双赢”。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