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 12月12日电(金融频道 王硕)黑天鹅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在人们身边,对人们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事件。比如' 美国9.11袭击、四川地震、金融海啸等等。黑天鹅存在于各个领域,无论农业、经济、金融市场还是个人生活,它一旦出现就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其实,我们的口袋中也住着一只黑天鹅,学会看懂理财产品说明书,赶走口袋中潜藏的危险。
星展理财透支亏损 关注说明书风险提示
此前有媒体报道,现实版的“夺命金”事件从2012年5月7日起连续7天在香港高等法院上演。内地女富商郝婷于2007年8月在香港星展银行存入8000万港元,后由星展银行投资顾问' target='_blank' >黄伟业介绍购买一款名叫DODA的金融衍生产品,最终导致巨亏9000多万港币。星展银行上告郝婷追讨9400多万港元透支款项,及2355万日元购买KODA的透支款项。郝婷则反控星展银行,要求高院撤销17份Accumulator合约,以及向星展银行追讨8000万元的投资本金和诉讼而蒙受的损失。
双方争执的关键点在于星展银行投资顾问是否向郝婷告知投资风险,该款产品的销售合同是否写清产品投资风险。21世纪网的报道称,郝婷曾向媒体表示,星展银行的投资顾问黄伟业只表示该产品是一种“打折的股票 ”,是他们私人银行专门给大客户准备的,别人还拿不到这种东西,并未向她告知背后的巨大风险。而星展银行则表示:“在客户正式购买产品之前,我们会透过商讨和文件以确定客户的理财需要、风险承担能力以及清楚了解产品内容。”
分析:
大部分理财纠纷都是因为风险不清引起的,所以拿到产品说明书先看风险提示。按照' target='_blank' >银监会的规定风险提示会出现在最明显的位置,一般为产品说明书首页上方。风险一般有信用风险、政策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息传递风险、提前终止风险。
要重点关注产品的流动性风险,这关系到客户是否拥有提前赎回的权利。例如某理财产品风险提示“本期保本投资产品有投资风险,投资者只能获得合同明确承诺的收益,投资者应充分认识投资风险及个人风险承受能力,谨慎投资。本期保本投资产品不设客户提早赎回。”不能提早赎回就意味着不能及时止损。
此外还要关注提前终止风险,银行提前终止一般是银行的“权利”,比如“本产品不允许客户提前终止,但在理财存续期内,理财行有权在特定情况下提前终止本理财产品。”一旦理财产品被银行提前终止,理财产品的实际理财天数可能小于预定的理财天数,客户的收益也可能受到影响。
浦发银行保本纠纷 关注说明书产品类型
据《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6月15日报道,作为' howImage('stock','1_600000',this,event,'1770') 浦发银行(' 600000,' 股吧)的钻石级客户,' target='_blank' >张平(化名)最近与银行闹得很不愉快。2010年初,张平在浦发银行客户经理的游说下购买了一款2年期的理财产品添富牛1号。但是,今年3月该款产品到期之后,张平不仅没有任何获利,反而倒亏了本金约20%,近20万元。双方就当初购买产品时承诺 “保本”的说法产生了分歧。经过两个多月的协调,双方也没有达成一致意见,而张平也声称将在近期起诉浦发银行误导销售。
分析:
产品名称一般都是噱头,“稳”“赢”“添”这些字眼经常出现,投资者往往被名称迷惑,产品名称不代表任何许诺。
看理财说明书,要注意产品类型。银监会规定理财产品类型分为三类,本金风险依次递增分别为保证收益型、保本浮动收益型和非保本浮动收益型。每一款银行理财产品都有相应的产品类型。由于该分类并非各家银行自行评定,而是银监会统一制定的规范标准,所以非常具有参考价值。如“本产品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风险程度属于中等风险,适用于稳健型、进取型及积极进取型投资者。”举例产品属于非保本浮动收益型,虽然银行注明同样适用于稳健型的投资者,但是该产品不提供本金保护,预期收益的实现存在不确定性,所以风险较高。
齐鲁晚报10月18日报道,烟台市区两位女士在' howImage('stock','1_601818',this,event,'1770') 光大银行(' 601818,' 股吧)解放路支行购买了1年期理财产品,35万元投进去结果一分钱也没赚到。王丽和张红称在购买理财产品时,曾明确说过只能接受稳健型的产品,在她们的理财产品协议书上,产品风险程度上显示的也是“较低”。王丽和张红说,在银行介绍理财产品的时候,长篇大论地讲了未来的收益,以及这款产品的数额有限,想买必须早下手,并没有谈及风险一事。她们也不知道,自己的积蓄购买的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直到17日当天,银行解释为何收益是零时,她们才弄清楚,购买的理财产品与三个基金挂钩。
齐鲁晚报10月22日报道,市民王女士在讲述她的一次理财经历时表示,因为认购起点较高,去年她和几个朋友一起凑了100万,购买了光大银行的一款理财产品。结果一年后到了期,100万只剩下差不多91万,亏了9%。
分析:
产品属性。产品属性会对理财产品进行定义,揭示产品投向。这部分内容是整个产品说明书的核心的信息,说明书中一般会有资产配置比例表或者比例图,客户要了解募集资金的用途和投向,明确重点投资标的的风险等级。比如一款理财产品80%挂钩股市,那么高风险是必然的。
起点金额。一般来说目前理财产品的购买起点金额为5万元,风险等级较高的产品认购起点为10万元,一些高风险的'私募理财产品认购起点为100万元。亲属、朋友搭伙凑钱认购起点高的理财产品的作法要坚决杜绝。设置认购起点就是为了过滤掉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人群,认购起点越高投资者承受风险的能力要求越高。
杭州银行理财可能腰斩 关注说明书募集期
每经网9月5日报道,银率网显示' target='_blank' >杭州银行有一款7天期开放式理财产品,销售起始日为2012年8月1日,收益起始日为8月8日,也就是募集期跟投资周期同为7天。上述这款名为“幸福99”丰裕盈家7天开放式银行理财计划第57周期KF1107的产品说明书显示:“募集期内,理财本金在认购登记日前交存于银行的,按当时实行的活期利率计息,认购登记日当天不计付活期利息,且募集期内的利息所得不计入理财本金。”该产品为浮动不保本产品,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为2.8%,如果客户在募集期首日就向银行打款,投资一期之后就赎回资金,按照目前的利率情况来算,收益率最高约为1.57%,也就是说,由于募集期的缘故,该产品的最高实际收益率可能被摊薄到仅稍高于预期最高收益率的一半。
分析:
首先看认购募集期,要注意认购日到产品成立日之间资金有无计息。例如,1月15日至29日是募集期,1月30日产品成立,那么从30日起该产品才会正式起息。如果投资者15日就认购了该产品,而银行在此期间不计息,那么这15天中投资者就损失了资金的时间成本。所以,如果认购日到产品成立日之间资金没有计息的产品,投资者应该尽量等到募集期的最后一天再认购。有些理财经理会用募集期接近尾声或者产品快售罄为名催促消费者赶紧购买产品,遇到此种情况消费者可以询问该理财产品的募集规模,已售规模以及每日的募集规模来判断产品的销售进程。其次要看资金到账日,资金到账日是指产品到期日或提前终止后到资金打回到投资者个人账户之间的时间,这段时间内资金是不计息的。大多数理财产品都当天到账,但也有少数产品需要1-5个工作日,如果遇到节假日,资金到账日可能会相应顺延。相同情况下,应选择到账及时的银行购买理财产品,以免耽误资金使用或影响收益。
据中国经济网6月1日报道,一位赵女士介绍说她2007年在渣打银行先后买了两款理财产品,一款是保本的,一款是不保本的。“在理财顾问推荐产品时,把预期收益率夸的是天花乱坠,而且还胸有成竹的表示,除非全球金融大崩盘的时候理财产品才会亏损,否则肯定赚。”当初买的保本的那款理财产品,一年半以后到期,赵女士一分钱都没有赚,只拿回了本金。不保本的那款产品是当初赵女士花了1万美金买的,是一款名为“3年QDII0704C聚通天下”的理财产品。赵女士到今年才得以无奈赎回,亏了4万多人民币。
分析:
理财产品书往往宣传预期收益率,预期收益率只是产品发行人在特定条件下测算出的收益,预期收益的实现需要满足很多条件,不能将预期收益看作实际收益。对于保本浮动收益和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产品发行人并不保证预期收益可以实现。对于保本固定收益类产品,银行承诺支付最低收益,这部分收益所产生的风险由银行承担,其他投资收益则按合同约定进行分配,投资者挑选的重要因素是其收益水平高于存款利息。
广发客户理财想法退却 关注说明书年化收益率
投资快报10月17日报道,郑女士前往广发银行广州某支行办理业务,想将自己手里有近年来攒下的10万元搞个定存,看到银行电子屏幕上有款国庆版理财产品介绍,写着83天,9月27日为募集起始日(起息日为10月9日),投资起点金额为5万,收益率高达4.5%,在银行有关工作人员的建议下,便想购买该理财产品以提高收益。不过当郑女士问银行工作人员,购买10万元83天能有多少钱收益时,银行销售人员拿了一个计算器,按着年化收益率一顿噼里啪啦的算出来,显示83天能有4500元的收益,但是却没有进一步的操作计算:还需要除以365天算出1天的收益,然后乘以83天,才能算出83天的实际收益。后来有旁边人提醒,才接着一算,结果只有1049元,比存银行3个月定存只多334元。而当郑女士咨询产品有没有风险时,银行工作人员表示,该产品保本,但是有风险,在郑女士要求下,最后拿出一份产品说明书并说,你自己看吧。看着长达好几页充满专业术语的说明书,郑女士心里很没底,最后退却了:“还是存定期吧。”
分析:
年化收益率也是理财说明书上经常出现的,同样也会给投资者造成误导。比如,一款90天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是4%,假如你投资10万元,90天后可拿不到4000元收益。因为这个“4%”是12个月的收益率,达到预期收益的实际回报是10万*4%*90天/365天= 986.3元。如果再加上之前提到的产品认购期、清算期,再扣除银行从产品净值中收取的认购费、产品年管理费、年托管费等相关费用,收益就更少了。
看懂理财产品说明书是理财的第一步,购买理财产品前,比较同类理财产品的具体内容,筛选出适合自己的好产品。(中新网金融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