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周末开始,苹果公司全球热卖的平板电脑iPad正式开始在中国内地发售。尽管iPad的前期宣传攻势非常猛烈,但几天下来,上海各苹果专卖店和国美等' 家电卖场的销售情况却不如想像中的火爆。业内人士指出,偏高的定价、模糊的功能定位、操作上的种种不便……是这只看上去不错的 “苹果”的硬伤。
最大硬伤:功能全而不精
体积轻巧、启动速度快、电池持久、全触摸屏、休闲类软件丰富多彩……作为一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平板电脑,iPad的好处看上去不少。不过,如此强大功能的背后,却有一个致命缺陷——功能全而不精,导致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iPad究竟用来干嘛?是智能手机,还是笔记本电脑?
各大IT专业论坛上,不少网友认为,iPad看上去样样都行,但都有这样那样的缺陷。论游戏,它只能胜任小型的休闲类游戏,要玩视觉效果更逼真、内容更复杂的大型游戏,还是要用传统台式机或是专门的Wii、PS3等游戏机;论上网,虽然比上网本轻,但许多常用的网页浏览器在iPad上均不兼容;论电子书阅读,尽管有好用的软件和在线书库,但比起Kindle等专用电子阅览器,iPad更重,长时间拿在手里不免吃力,更有网友建议,应配个阅读专用支架才行;至于办公需求,且不说没有物理键盘,连最起码的USB接口都没有,很难成为“办公助手”。
“苹果式营销”推波助澜
回顾苹果公司的一系列产品,从mp3播放器iTouch,到手机iPhone,都有和iPad类似的情况,兼容性、实用性并不高,但仍有令无数年轻人趋之若鹜的本事。
究其原因,是苹果公司深谙如何抓取公众眼球之道——不断地爆出最新硬件变动、软件更新和各种花边新闻,强调自己产品与众不同之处,让所有媒体跟进报道,志愿帮苹果做营销。渐渐地,每当苹果公司有新产品发布,都会成为IT界甚至是时尚界的焦点。
对于产品营销更是竭尽全力,他们刻意制造“首日发售”等概念。对于第一个买到新产品的,店员会齐声鼓掌祝贺,营造出鼓舞人心的氛围。连苹果创始人乔布斯本身也是营销中的重要一环,儒雅的谈吐、休闲又不乏精致的穿着,被视为“教父”级人物。经过这一系列包装,苹果系列产品充满了让年轻人痴迷的时尚因素。所以,尽管功能上有所欠缺,销售量也有限,但iPad仍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流行商品”。
折射本土创新空白
今年30岁、从事自由职业的包先生日前买了一台iPad。关于使用体验,他这样告诉记者:“iPad不够实用,但够‘酷’,所以我也认了”。这一心态在诸多“果粉” (“苹果”系列产品的拥趸)中颇具典型性。尽管知道不实用,但一想到在地铁、餐厅等公共场所,拿出一台iPad摆弄“酷酷”的样子,还是会忍不住掏腰包;有的人舍不得购买,也会把iPad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唯恐不知最新行情显得 “落伍”;更有甚者,把自己购买iPad的过程也当作炫耀资本……这些都在无形中帮iPad做宣传。
论技术,iPad并不代表最顶尖;论功能,iPad也称不上最实用,却因为“酷”,深得“果粉”追捧。 iPad卖得好不好,固然属市场行为,但苹果公司的产品如此之热,某种程度上也折射出本土创新品牌的缺失。试想,如果国内有一款同样酷的' 数码产品问世,消费者的选择将更加多元,届时市场也将会用更客观的心态来看待iPad。
记者手记
关注“苹果皮”
苹果iPad在国内正式发售没几天,半路又杀出个“苹果皮”,很耐人寻味。来自河南的两兄弟发明的“苹果皮”装置,一旦和苹果的mp3播放器iTouch相连,后者就能变成iPhone,即一台移动电话。两兄弟一个仅学过计算机编程、对硬件一窍不通,一个是室内装修设计师,以外行人的身份搞出“苹果皮”,想来会让“苹果教父”乔布斯有点哭笑不得。
作为“山寨”产品的“苹果皮”,固然有许多有待完善处,但其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它并未重蹈其他山寨产品的覆辙,简单抄袭进口产品,而是有着自己的创意和设计。在倡导自主创新、呼唤创新意识的今日中国,当山寨不再和侵犯知识产权挂钩,“苹果皮”背后所蕴含的创新精神,值得发扬光大。
果粉们,请给“苹果皮”一些掌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