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围绕“科学理财”,某知名网站调查显示,36.9%的受访者自己管理存款,最多买些股票 或基金;43.5%的受访者把钱直接存进银行,没购买过任何理财产品;对于银行理财产品,46.1%的受访者表示不太了解。这种调查结果,显然有些出乎各银行意料。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近几年来,银行理财产品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态势。发售理财产品,已成为各银行抢占存款、锁定客户特别是中高端客户的有力手段和常规路径。无论理财产品的研发还是销售,都已驾轻就熟,用不着再“费神”。但上述调查表明,理财产品市场远非可以闲庭信步的“红海”;银行在理财产品发售上,仍有诸多问题和短板。要确保理财业务健康、持续发展,银行需在各方面更接“地气”:
一是产品宣传上,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受访者之所以不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主要是觉得“太专业”、太高高在上。因此,各银行要继续不遗余力,通过网点柜台、电子显示屏、报纸、电视、网络、' 微博等传统和新兴媒介开展持续性、全方位的深入宣传,争取让更多社会公众了解和认识到:银行理财产品与股票 、基金、保险、黄金等产品一样,只不过是众多理财方式中的一种,也是让社会公众“分享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成果”的惠民、利民之举,从而最大限度消除社会公众畏惧、担忧心理,增强其参与投资理财的信心和勇气。
二是形象塑造上,要进一步彰显“诚信”。宣传术语要尽可能平易近人、平白晓畅,让受众看得明、听得懂;要以把“适合的理财产品销售给适合的客户”为宗旨,依据年龄、职业、资金来源、家庭人口等情况和理财需求,认真做好客户风险评估调查,并要努力向客户灌输“投资有风险”、“买者自负”等市场经济基本原则,引导客户理性投资;要恪守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充分、清晰、准确揭示理财产品潜在的风险,不能隐而不报或故意误导;对不符合风险等级而强烈要求购买的客户,要做好签名确认、记录留存;对期限、起售点、起息日、到账日、募集期、收益计算方法等理财产品涉及的基本要素,要逐一醒目列示;要建立全面、透明、方便和快捷的投诉处理机制,统一标准,公平、公正、高效地处理客户投诉。
三是产品设计上,要多从客户角度出发。应借助网络、网点、产品推介会、客户联谊会等方式,不定期组织开展一些理财产品调查,如客户对理财产品基本知识的了解,对银行操作流程是否熟悉,购买习惯主要是柜面还是' 网上银行,保本浮动收益、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各自的客户群体,产品销售总额确定等等。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银行现有客户结构、存款资金总量、前期发售情况等因素,更加科学、合理地设计出为更多客户所接受的理财产品。
四是业务拓展上,要牢固树立“珍惜”意识。银行理财产品的高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群众收入的日益增长,加之社会公众投资意识觉醒,理财需求旺盛,这些都为银行发展理财业务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广阔前景。银行应珍惜这难得的机遇,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更为宽阔的视野、更精细的工作要求来谋划理财业务的长远发展,力求银客双赢或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