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中旬,深圳金融博览会一分论坛,第三方理财机构一位人士在来往的人群中不断派发名片。他说:“最近推出了几款收益率在20%左右的理财产品,希望找到合适的客户卖出去”。
在整个会议期间,中国证券报记者曾收到十多家不同第三方理财机构人士的名片。这些人士推荐的投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号称均在15%以上。若有资源介绍客户,还可获得0.5%-1%不等的中间费用。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百度输入“" 信托产品”,弹出数十条第三方理财机构的推广链接,广告内容均以高收益等为噱头,有机构甚至还提出“买信托,送苹果IPAD”。据不完全数据统计,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大大小小涉及第三方理财业务已达数千家。
此前多年,这个领域仅有北京展恒理财顾问有限公司和诺亚(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两家知名公司,不过随着诺亚2010年11月在纽交所上市,造富神话开始刺激后来者的神经。
与国外成熟的第三方理财机构不同,国内近几年涌出的类似公司大都是第三方理财产品销售机构,以销售信托、PE基金产品为主。
“过去多年,人们以为理财就是" 炒股、炒房,但2008年以后,股市风险太大,炒楼又面临政策风险,专业理财概念开始为一般人所接受。” 进入内地市场近八年的港资第三方理财机构人士表示。
“现在这个市场,门槛准入不高,谁都可以进来,随随便便一个人,只要有客户资源,注册一两百万资金,都可以成立第三方理财公司;只要能把产品卖出去,就可以赚到钱。”上述人士表示,目前从事第三方理财机构只需完成工商注册,即可开展业务。一位第三方理财机构销售部中层透露,内部销售员拉杆大旗出去做的大有人在,他有同事就悄悄兼职做第三方理财公司,注册资金只有100万元。
由于进入门槛低,第三方理财行业内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一些不合规的机构“浑水摸鱼”对这一市场造成损害。展恒理财总经理助理" 林科认为,其中也有很多不良竞争,比如“飞单”、“返佣”,但最大的问题是对理财顾问服务心态的冲击。很多新开第三方公司为了快速建立理财顾问团队,往往采取提高产品佣金的方式,这让本来追求长期价值的理财顾问开始短视,给整个行业的长期发展带来了非常多的不稳定因素。
据媒体报道,近期引爆银行理财产品风波中,不乏第三方理财机构的身影。有银行员工表示,“每天都有好多第三方公司找,不少理财经理会游说客户购买这些第三方产品,有的理财经理甚至会动员自己的亲友购买。”第三方理财机构经常会给银行理财经理发邮件,宣称如果代销其金融产品可直接获得高额佣金。
知名理财规划师吴东璇表示,与发达国家对比,国内的第三理财公司虽没有什么成立门槛,但单一的盈利模式使存活变得困难重重。如此机制下,唯有快速卖金融产品才不至于让公司倒闭。
进入门槛低,使得先天不足,而在生存压力的逼迫下,损害客户利益,对于一些不合规的第三方机构来说,并不是一件不能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