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证券报报道,数量庞大的第三方理财机构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与此同时,由于进入门槛低竞争激烈、相对缺乏监管,行业存在的问题逐渐发酵、暴露。让人担忧的是,随着主打销售的' 信托、PE等产品风险剧增,尤其是一些“坏孩子”浑水摸鱼可能使刚刚起步的第三方理财行业遭受重挫。
与国外成熟的第三方理财机构不同,国内近几年涌出的类似公司大都是第三方理财产品销售机构,以销售信托、PE基金产品为主。
“过去多年,人们以为理财就是' 炒股、炒房,但2008年以后,股市风险太大,炒楼又面临政策风险,专业理财概念开始为一般人所接受。” 进入内地市场近八年的港资第三方理财机构人士表示。
“现在这个市场,门槛准入不高,谁都可以进来,随随便便一个人,只要有客户资源,注册一两百万资金,都可以成立第三方理财公司;只要能把产品卖出去,就可以赚到钱。”上述人士表示,目前从事第三方理财机构只需完成工商注册,即可开展业务。一位第三方理财机构销售部中层透露,内部销售员拉杆大旗出去做的大有人在,他有同事就悄悄兼职做第三方理财公司,注册资金只有100万元。
由于进入门槛低,第三方理财行业内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一些不合规的机构“浑水摸鱼”对这一市场造成损害。展恒理财总经理助理' target='_blank' >林科认为,其中也有很多不良竞争,比如“飞单”、“返佣”,但最大的问题是对理财顾问服务心态的冲击。很多新开第三方公司为了快速建立理财顾问团队,往往采取提高产品佣金的方式,这让本来追求长期价值的理财顾问开始短视,给整个行业的长期发展带来了非常多的不稳定因素。
据媒体报道,近期引爆银行理财产品风波中,不乏第三方理财机构的身影。有银行员工表示,“每天都有好多第三方公司找,不少理财经理会游说客户购买这些第三方产品,有的理财经理甚至会动员自己的亲友购买。”第三方理财机构经常会给银行理财经理发邮件,宣称如果代销其金融产品可直接获得高额佣金。
知名理财规划师吴东璇表示,与发达国家对比,国内的第三理财公司虽没有什么成立门槛,但单一的盈利模式使存活变得困难重重。如此机制下,唯有快速卖金融产品才不至于让公司倒闭。
进入门槛低,使得先天不足,而在生存压力的逼迫下,损害客户利益,对于一些不合规的第三方机构来说,并不是一件不能做的事情。
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公募基金等机构,目前第三方理财市场的监管仍处于空白状态。由于第三方理财的产品涉及基金、信托、'私募等多个种类,而除了' target='_blank' >证监会出台的《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覆盖到公募基金销售这一块外,其他产品均处于真空状态。
诺亚财富总裁助理刘宇表示,目前国内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而财富管理行业需要在分业监管的环境下提供混业的股务,因此,就目前的监管而言,主要不是体现在对机构的监管,而是对产品的监管。从诺亚的角度来说,愿意被监管。但最重要的是,这个行业需要一个行业规范和标准。
吴东璇认为,目前没有部门来对第三方理财进行监管。许多仓促成立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实际上没有得到很好的指引,良莠不齐的现象也会让第三方理财“独立客观”的真正含义蒙上阴影,导致客户的不信任,也会使部分公司在挂着“理财”名目下大量销售产品,本质上成为第三方销售机构。
国外第三方理财机构以向客户收费为主流盈利模式,这与目前国内向产品供应商收费的模式截然不同。国内绝大多数第三方理财机构的盈利模式单一,仅仅依靠代销各类理财产品为主要收入来源,缺乏完整的商业模式,需要不断创新、摸索出更加完整的商业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