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2012基金业:凤凰涅槃迎重生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 毫无疑问,刚刚过去的2012年,在基金业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必将载入史册。无论是政策方面的全方位“松绑”,还是产品方面的扩容、创新,抑或是行业人事方面的频繁动荡……可以说基金业在这一年经历了重生 政策篇 在“放松管制,加强监管”的方针指引下,2012年可谓是基金业政策、法规出台或修改最为密集的一年,全年有多个基金政策出台、多部基金法规修改,给基金业全方位“松绑”。无论是机构准入还是产品创新,都坚持降低门槛、弱化审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毫无疑问,刚刚过去的2012年,在基金业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必将载入史册。无论是政策方面的全方位“松绑”,还是产品方面的扩容、创新,抑或是行业人事方面的频繁动荡……可以说基金业在这一年经历了重生

政策篇

在“放松管制,加强监管”的方针指引下,2012年可谓是基金业政策、法规出台或修改最为密集的一年,全年有多个基金政策出台、多部基金法规修改,给基金业全方位“松绑”。无论是机构准入还是产品创新,都坚持降低门槛、弱化审批、加强监管的总体思路。

准备案制:取代审核制2012年6月19日,' target='_blank' >证监会决定修改《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一是放松对基金产品申报数量限制,为将来实行基金产品注册制度预留空间;二是降低基金募集门槛,拟从2亿元降至5000万元,为推出发起式基金提供了法规依据。12月13日,又发布了《关于深化基金审核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从2013年1月1日起取消产品审核通道,公司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自行决定上报数量和类型;缩短产品审核期限,常规产品按照简易程序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实行基金产品网上申报与审核。

原有通道审批制的优点是加强了风险控制,但是其流程比较长,从上报产品到审核发行,期间往往需要经历数月,有可能使基金错失最佳发行时点。如果取消通道机制、缩短审核期限,基金公司将可自主规划申报产品数量和类型,这实质上是准备案制,有利于基金公司根据自己对市场的判断以及客户的实际需求,推出更加适合的产品。不同的阶段,市场上的产品也会相对更加多元化。从长期来看,基金产品的备案制是大趋势,也是市场化的反映。

展望:随着2013年产品审核通道取消和审核周期缩短,新一年的新基金发行数量或会进一步增加。

设立子公司:迈向“全资管”2012年10月31日,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暂行规定》,自11月1日起施行。同步正式施行的还有证监会《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

根据《暂行规定》,子公司由基金管理公司控股,经营范围包括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基金销售以及中国证监会许可的其他业务。同时根据《试点办法》,设立的子公司可以投资于未通过证券交易所转让的股权、债券及其他财产权利以及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资产,并允许基金管理公司通过设立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开展资产管理业务。

这意味着,基金公司通过设立子公司进入了更为广阔的投资领域,其盈利模式出现了多样化。基金公司对此表示出极大的热情。新规正式施行当月,嘉实基金(博客,微博)、工银瑞信和平安大华三家基金公司就率先拿到了证监会核准其设立子公司的批复;随后,方正富邦、长安、' target='_blank' >华夏基金三家公司旗下子公司也相继获批。

展望:随着专户子公司、销售子公司的陆续成立,2013年,基金公司有望进入股权投资、债券投资等更多领域,向' 信托公司发起挑战。

独立销售:阵营不断扩容2012年,证监会还先后发布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修改征求意见,起草了《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保险机构销售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规定》、《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通过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业务指引(试行)》等多项法规,并向社会征求意见。

在政策扶持下,2012年基金销售渠道放开取得较大进展,独立销售机构加入基金销售大军。据证监会网站公布的信息显示,全年共有10家独立销售机构拿到基金销售牌照,其中不少机构迅速和基金公司签约,开展了基金代销业务。此外,今年证监会还新批准了4家投资咨询机构基金销售资格。

为了进一步削减基金销售对商业银行的依赖,12月27日,证监会又发布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通过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业务指引(试行)》并征求意见,欲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拓展销售渠道,意味着基金销售将试水电商平台。

展望:2013年,随着电商销售基金的施行,基金销售渠道难题或将大大缓解,“亲,用支付宝也可以买基金了哦。”

基金法:开启基金业新篇章而在2012年收官之际,历经三审的《证券投资基金法》终于获全国人大通过,将于2013年6月1日开始实施。

修订后的《基金法》对基金业进行了系列松绑,如放开基金从业人员' 炒股、投资托管行股票 等。不过,新法亦同时强调了基金监管,完善了基金治理结构,将基金管理人的股东及其实际控制人纳入监管范围;明确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禁止从事内幕交易、利益输送,禁止虚假出资或者为他人代持股权、抽逃出资等规定。

同时,在股东、托管人资格上,新基金法大开门户,一方面取消基金公司股东3亿元注册资本金要求;另一方面允许商业银行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担任托管人。此外,基金业内人士非常期待的股权激励也得到明确的' 法律认可,未来基金公司可进行股权激励。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新基金法最大的亮点在于“非公开募集”上,一方面,未来'私募机构也将进入公募基金业,这将对基金公司形成很大的挑战;另一方面,基金公司也可利用这项新制度发展专户业务,进行产品创新。

展望:只要' target='_blank' >王亚伟申请公募牌照,或许用不了多久中小净值客户又可以认购王亚伟的公募产品了。

产品篇

2012年,基金业在产品方面也亮点不断,其中,扩容、创新无疑是两大最为主要的关键词。

新发261只:迈入“千基时代”6月12日,随着' 广发消费品精选、汇添富理财60天理财债基、华宝兴业' 中证短融50指数基金、景顺长城上证180等权重ETF和中邮战略' 新兴产业等5只基金的同时成立,公募基金总数一举突破1000只大关,标志着公募基金迈入“千基”时代。

同时,2012年全年新基金发行更是井喷,无论是发行数量还是募资规模均创出历史新高。据统计,全年共发行成立新基金达261只,比上年的211只多出50只,为成立新基金最多的一年;合计首发规模达6450亿元,远超上年的2555亿元,创历史新高。

值得关注的是,新基金发行掀起高潮的同时,各公司间贫富不均的现象却加剧。

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发行基金数量最多的是华安基金,达到10只;易方达基金发行9只(包括联接基金)紧随其后;此外,嘉实、汇添富、国泰、中银各发行8只;博时、广发、建信、南方各发行7只。而在大公司纷纷大肆扩张之时,中小公司却步履维艰。金元惠理、浦银安盛、东方、泰信、万家等公司均只发行2只产品;益民等公司发行1只;而宝盈、天治、华富三家公司在2012年更是颗粒无收。

在发行规模上,贫富不均的现象更甚。

其中,汇添富旗下8只基金共募资611亿元,位居首位;银行基金工银瑞信、建信分别以599亿元、586亿元的募资规模紧随其后。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20家基金公司新基金募资不足10亿元。

不过,就在2012年新发基金数量和规模均创出新高的同时,单只基金平均首募规模却大幅缩水。尤其在偏股型基金方面,去掉' 嘉实沪深300(' 160706, ' 基金吧)ETF、华泰柏瑞沪深300ETF,102只偏股型基金平均首募规模仅为6.48亿元,远低于上年约10亿元的水平。同时,行业整体规模亦只有小幅增加,仍未回复到2007年末3万亿元的巅峰。

展望:2013年新基金发行数量直指300只,不过贫富不均现象或仍将延续,“强者恒强”,而弱者则需“弯道超车”。

产品创新:叫好又叫座在“千基时代”,基金公司之间的产品竞争更加激烈,创新随之成为各基金公司的制胜法宝。总的来看,2012年基金产品的创新方向呈现多元化、全球化、工具化、细分客户需求等特征,据此推出了跨市场ETF、跨境ETF、场内货币基金和短期理财基金等创新产品。而从募集情况来看,上述创新产品均叫好又叫座。

5月4日和7日,首批跨市场ETF嘉实、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相继成立,合计募资高达523亿元。

5月9日,首批短期理财基金试点的华安月月鑫和汇添富理财30天同时成立,分别募资182.22亿元和244.41亿元,此后,短期理财基金即成为最炙手可热的品种,在2012年基金发行市场大举“吸金”;

8月9日,首批' 港股ETF华夏恒生ETF和易方达恒生中国企业指数ETF成立,分别募得逾35亿元和20亿元。

年末,针对保证金理财的场内货币市场基金汇添富收益快线货币市场基金发行,最终募资37.29亿元,为成为基金公司推出的首只针对' 券商保证金理财的公募产品。紧随其后,华宝兴业又推出首只货币基金ETF华宝兴业现金添益交易货币市场基金,并募得逾18亿元。

展望:从目前基金公司申报的产品情况来看,黄金ETF债券ETF、' 美股ETF等创新产品已经上报,以ETF为代表的工具性产品革命在2013年仍将持续。

交易创新:货基取代活期存款与遍地开花的产品创新相比,货币基金在2012年亦迎来了如火如荼的交易模式创新。

2012年10月,' target='_blank' >南方基金、' target='_blank' >国泰基金和汇添富3家基金公司“官网直销货币基金T+0赎回方案”业务获批,这意味着货币市场基金可当日赎回当日到账立马取现,而且在非交易日均可操作,随后华夏、嘉实等基金公司也陆续推出此项功能。尽管目前来看,各家基金公司均对赎回采取限额(5万至10万元不等),但货币基金取代活期存款的大势已定。

除了“T+0赎回”,货币基金在支付功能上也做了创新。12月,华安基金推出货币基金份额“电子支付”业务,投资者在部分电子商务网站上购物后,可直接使用其持有的' 华安现金富利货币(' 040003, ' 基金吧)基金支付相关消费款项。同时,广发、海富通等基金公司则将货币基金与车贷、房贷、' 信用卡等账户联姻,参与直接消费,向现金化迈进。

展望:上京东用货币基金买台微单;每个月无需再去银行还卡账、贷款,只需一次关联,即可用货币基金自动还款。

5000亿元:固收产品成“吸金”主力短期理财基金、场内货币基金等创新产品的接踵推出,加之债券市场的大幅走牛和股票 市场的持续震荡,2012年固定收益类产品大行其道,成“吸金”主力。数据显示,在2012年成立的261只基金中,固定收益类产品达135只,规模更是高达5064亿元,占据全年总募集规模的约80%。

其中,短期理财基金功不可没。自2012年5月9日首批两只短期理财基金汇添富理财30天、华安月月鑫成立以来,短短半年多时间内,短期理财基金已发行29只,募集规模逾2600亿元。其中,工银瑞信7天理财产品首募规模接近400亿元,成为全年基金发行市场一大亮点。

展望:在利率市场化的大环境中,未来债市大发展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固定收益领域的细分与创新也还有较大空间。2013年随着货币基金多重创新的持续发酵,固定收益类产品规模或将再现“大爆炸”。

人事篇

俗话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当2012年基金业被新的政策、新的产品充斥之际,这个行业的“元老”们却在加速离去,“青黄不接”或许是对当前基金业最贴切的描绘。

14家基金公司换帅:离职潮升级2012年是基金业高管变动最惊人的一年,这一年共有14位总经理、20位副总经理出走,共涉及26家基金公司。

4月10日,' target='_blank' >长安基金前总经理前曹阳离职,旗下首只产品' 长安宏观策略刚刚成立,仅募得3.84亿份;5月9日,华夏基金前总经理、创始“元老”' target='_blank' >范勇宏离职,华夏基金资产规模超过1800亿元,雄踞业内第一。

随后,基金公司总经理离职潮便持续发酵,并呈现大/老公司、小/新公司全面蔓延之势。7月5日,国金通用前总经理王文博辞职,旗下首只基金国金通用国鑫发起式基金尚未获批最终仅募得1.5亿份,远低于市场预期;9月17日,' target='_blank' >东吴基金前总经理、创始“元老”' target='_blank' >徐建平离职,转战保险行业。

此外,2012年离职的基金业老总还有长安的曹阳、方正富邦的宋宜农、万家的杨峰、国金通用的王文博、申万菱信的' target='_blank' >于东升、国投瑞银的尚健和信达澳银的王重昆、中银的' target='_blank' >陈儒、东方的' target='_blank' >单宇和汇丰晋信的李选进。

分析人士认为,导致基金业高管频繁离职的原因可能有三个:一、股东失去信心希望通过更换高管来重寻增长;二、其他基金公司挖角或者资产管理行业的崛起需要人才;三、公募基金公司管理层及员工激励机制的缺失。

展望:新基金法下基金公司有望陆续推出股权激励方案,届时“奔私”的原明星基金经理或将回归。

“一哥”王亚伟:告别公募基金而在所有高管离职事件中,王亚伟的离职可谓最为轰动。5月7日,华夏基金发布公告,王亚伟因个人原因辞去副总经理职务,并不再担任' 华夏大盘和' 华夏策略基金经理。

被誉为“基金一哥”的王亚伟,在公募基金业的影响力可谓无人能及。自2006年以来,他所管理的' 华夏大盘精选基金在每年的业绩排名中均处领先地位,保持6年不败战绩,6年总回报高达11.04倍,年化回报率达49.22%,大幅超越同类基金市场,创造了难以复制的投资业绩。

与不少昔日公募基金界明星基金经理一样,王亚伟离职后亦转战私募。9月28日,一家名为“深圳千合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的私募机构已在深圳前海悄然登记成立,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人民币,法人代表即王亚伟,个人出资比例100%。12月中旬,其首只产品“' target='_blank' >外贸信托昀沣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在既没有公开发售也没有宣传的背景下低调亮相,高达2000万元的认购门槛并没有吓退投资者,20亿份额被抢购一空。

展望:14年的丰富从业经历造就了一个王亚伟,后王亚伟时代,两到三年即火速升级基金经理的行业现状,使得王亚伟之后或再无神话。

“硕鼠”' target='_blank' >李旭利:获刑4年罚金千万“北有王亚伟,南有李旭利”。作为曾经在公募基金界唯一能和王亚伟齐名的明星基金经理,李旭利早在2009年即离开公募基金界,加入'私募基金界“一哥”' target='_blank' >裘国根的重阳“帝国”。而在2012年,李旭利重返公众视线却是因为担任公募基金经理时的“老鼠仓”案件。

根据证监会通报,2009年2月28日至5月25日期间,李旭利利用职务便利,指令' target='_blank' >五矿证券深圳金田路营业部总经理李智君在其控制的证券账户内,先于或同期于其管理的基金买入或卖出相同股票 两只。两个月时间,上述两只股票 的累计买入金额约5226.4万元,获利总额约为1071.6万元。

2012年11月23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为李旭利作为基金从业人员,利用职务便利获取未公开信息,违反规定从事与该信息相关的证券交易活动,情节严重,已构成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依法应予惩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之相关规定,判处李旭利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800万元;违法所得人民币1071万余元予以追缴。

李旭利辩护律师表示不能接受判决结果,已提交上诉书。

展望:尽管新基金法放开基金从业人员炒股,然而此一时、彼一时,李旭利终难逃“老鼠仓”的罪与罚。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

4.25黄金多空争夺可双向斩利,周获利4.3万不过尔尔!

上一篇:

无惧被弹劾 台湾公家事业单位年终奖金倾向照发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