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天津4月4日电(记者邓中豪、姚玉洁、王凯蕾)尽管2012年的理财市场给人们留下了很多“伤痛的记忆”,但为了赶上CPI的步伐,人们还是义无返顾地再战理财。展望后市,银行理财还能“一枝独秀”吗?金融体制改革能赶上理财混业化的步伐吗?监管升级,“坑爹”不断的理财市场能回归“真身”吗?
随着年末效应的消退,从年初至今,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表现出持续回落的态势。事实上,在2012年降准、降息政策的影响下,2012年我国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一直处于下行通道,而2011年收益率却是逐月上升。2012年,我国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中位数由年初的5.2%一路下行至11月的4.3%,临近年末才短暂回升。
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 target='_blank' >刘煜辉表示,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和基准利率走势高度相关。因理财产品投向以货币市场工具、债券以及信贷类资产为主,此类资产在当前流动性和利率预期环境下难有高收益表现。
专家表示,在银行理财产品难有“上佳表现”的情况下,2012年银行理财“一枝独秀”的场景或难再现,投资者的选择将更趋多元。
事实上,随着年初股市回暖,偏股型基金开始重受青睐。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认为:“从大方向来说,偏股型基金今年会有不错的投资机会。”
与此同时,更灵活的机制也使一些货币基金成为市场新宠。如' target='_blank' >华夏基金近期推出的“活期通”,可以做到T+0当天到账,甚至可用于偿还' 信用卡,其流动性已可与活期存款相媲美,而收益却是活期存款的十倍以上。这使其成为银行活期存款的有力替代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财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增武认为,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深化发展和百姓理财意识的提升,财富管理市场正进一步细分和专业化,某一两个行业独领风骚的格局很难再现。
“混业化”格局出现 “监管套利”仍需防范
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监管层密集发布并实施了一系列涉及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政策法规,目前,取得资格的银行、' 信托、' 券商、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和' 期货公司均可以设计发行自己的理财产品。在我国理财市场多元化增强的同时,理财“混业化”格局也开始形成。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我国金融业的分业经营制度,使得各金融机构专注的投资领域并不一致,而自各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相关规定出台以来,商业银行纷纷调整了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将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计划纳入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目前各个金融行业间业务交叉的“混业趋势”正在增强。
记者在' howImage('stock','1_601398',this,event,'1770') 工商银行(' 601398,' 股吧)发布的“2013年第2期安享回报黄金套利投资型人民币理财产品”的说明中看到,该产品除了投资债券、存款等高流动性资产、债权类资产以外,还“包括但不限于结构化证券投资优先级信托、其他股权类信托计划、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或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计划、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投资计划”。由此,在一款银行理财产品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诸多金融机构的身影。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 target='_blank' >赵锡军认为,理财市场混业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朗,银行、信托、证券、保险等各个行业的资管业务、规则各异,监管标准也各不相同,极易产生行业间的套利需求。应统一游戏规则,防范套利需求,建立各金融监管部门的联动机制,明确各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以“分段管理”的形式,实现对资管产品监管的无缝衔接。
监管升级或促理财市场回归“真身”
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存单变保单”、银行工作人员私售“飞单”等一系列风险事件暴露,监管层连出重拳,对理财市场进行规范、清理、整顿。
去年12月,' target='_blank' >银监会下发通知,要求各银行全面排查代销第三方产品的业务,重点针对保险、基金、信托、'私募、PE等第三方产品。今年1月,银监会年度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严格监管理财产品设计、销售和资金投向,严禁未经授权销售产品,严禁销售私募股权基金产品,严禁误导消费者购买,实行固定收益和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分账经营、分类管理。2月以来,监管层又开始对银行理财产品“资金池”问题开刀,要求各银行尽快自查整改。3月末,银监会又下发《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对银行理财的“资金池”和“通道业务”进行更明确、细化的规范。
连续不断的监管升级,使人们有理由相信今年将是理财市场的“整顿年”,我国的理财市场或有较大改观。
专家表示,在加强监管的同时,政府还应借鉴先进经验,制定对误导、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行为的惩罚性处罚条款,并提供可行的集体诉讼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