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业板能否成为本土“苹果”的诞生地,' 业界争议不休。金融学者吴晓求日前在第十二届高交会上表示,经过一年的运行,创业板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很多的忧虑。对于创业板未来的市场发展,吴晓求认为要促使创业板成为孕育未来领袖企业的摇篮,未来中国的微软、苹果、谷歌就可能在其中产生。
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堪为全球创业板典范,而苹果等IT旗舰企业的诞生则成为其成功运行的重要标志。但正所谓“时势造英雄”,美国“苹谷微”神话的撰写离不开体制性创新,同时也不能脱离历史条件与大环境,与彼时美国经济转型热潮、人才辈出及创业板制度鼓励等客观背景关系密切。而这些催化要素在当前的中国创业板市场则有另一番演绎,复制本土“苹果”的前景远不乐观。
纵览美国股市,在每个转型期过后10年到20年,都会出现一批' 新经济(' 310358, ' 基金吧)的“巨人”。上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给IT业注入了大量的资金并给以政府支持,苹果、微软等公司正是借助这场IT热潮一举成就了“霸业”,并渐次问鼎股市市值排名。其间,凭借风靡美国的视窗造作热,让微软得以通过IE与W indow s 98捆绑免费提供的策略,在浏览器市场一举击败了“前辈”网景公司,成就了在IT市场的霸业。需要提及的是,这两家公司的创始人斯蒂夫·乔布斯与比尔·盖茨,均诞生于1955年,他们在人生的专业天赋活跃期恰逢公司崛起良机,由此产生的“共振”效应加速了IT巨头诞生。当然,这些曾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得以最终傲视群雄,与美国创业板市场强大的孵化功能关系最为密切。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准入门槛不高,其首日竟有2800多只股票 同时上市,但公司上市后却面临着挑剔的投资者以及较大的退市风险。在“旧人哭新人笑”的历史更迭背后,是新兴企业凭借' 科技实力向传统行业的挑战。但创新同时意味着大笔研发投入与失败考验,其中的风险不言而喻,只有那些真正具有潜力的公司才可能“笑到最后”。
相形之下,中国IT企业已鲜有成为“苹果”的可能性。时至今日,全球IT行业已由初创走向成熟,创业激情纷纷在绿色经济领域寻求落脚点,政策扶持也更加青睐新能源产业,国内IT企业面临激烈的同行业竞争,失去了“先入者得天下”的时代良机。而从专业人才看,因为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中国上世纪50年代生人大都错失学习时机,产生了10年左右的人才断档。
当中国60后与70后IT精英马云、李彦宏、马化腾、丁磊、陈天桥一展身手之时,只能在乔布斯与盖茨身后另辟蹊径了。更进一步讲,中国刚满周岁的创业板市场尚不具备打造IT巨擘的沃土。为了不给主板市场带来震荡因素,主管部门设置了较高的创业板准入门槛。虽然目前上市的公司大都具有“两高一新”的特色,但其所属产业依然偏于传统,缺乏深度创新能力,且大都已进入稳定的发展阶段,初创企业能上市融资者寥寥无几。客观而言,我国创业板市场更像是另外一个中小板,甚至是一个微缩的主板市场,市场本身鼓励“创业”的特征并不明显。而既有创业板上市公司,则因频频超募、非主业发展、高管离职套现等问题广受诟病。许多创业板上市公司在短视逐利下推高了市盈率,却在浮华幻影之中忽略了永续发展的主线,培育民族企业巨擘的希望也因此而难免遇到挫折。
打造中国的“苹谷微”,体现了国人培育民族企业的良好夙愿。但无论是时代热点更迭,还是国内创业体制培育,均对中国“苹果”的诞生产生了掣肘。既然美国IT旗舰的辉煌无法复制,我们不如潜心研究制度创新,最终才能挖掘创业板的中国历史奇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E-mail: it@staff.hexun.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外大街22号泛利大厦11层
邮编:100020
传真:010-8565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