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雨
译林出版社
2013年1月
很多家长最重视的是孩子智商的培养,情商紧随其后,却鲜有人想到财商。其实,财商的培养没有那么复杂,不需要惊世骇俗的独家理论,也不用醍醐灌顶的育儿猛方,简单的生活事件换个方式处理,日积月累,财商已然飙升了。
大多数家长最重视的是孩子智商的培养,情商紧随其后,却鲜有家长想到财商。可能是因为家长自己的财务都处理不好,所以不舍得过早地给孩子这么大压力。其实,财商的培养没有那么复杂,不需要惊世骇俗的独家理论,也不用醍醐灌顶的育儿猛方,这本普普通通的“兆君成长日记”,就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你会发现财商培养并不需要额外给孩子“补课”,简单的生活事件换个方式处理,日积月累,财商已然飙升了。
叶雨开始想到对儿子进行财商教育,缘于一档日本" 儿童理财节目:让孩子挑战第一次独立上街买东西的任务,摄制组人员在孩子不知情的情况下,跟踪录制全部过程。跟深圳卫视的《饭没了秀》类似。作者看完节目后也萌生了这样的想法,便有了开篇兆君的第一次独立购物。这算是他第一次对商品社会有直观认识吧,叶雨在跟踪儿子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儿子的一些“失仪”行为,比如在得到店员帮助后没有说“谢谢”,而是直接扬长而去。因此,在理财教育的同时,顺便对他进行了道德教育。这便是整本书的模式:培养财商的时候,也没有落下情商。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凡事教得再好,也不如亲自动手效果卓著。要想培养孩子的理财习惯,必须给他独立支配金钱的机会,虽然兆君第一次自己拿钱就骗了妈妈,做了坏事,但是作者却在文中说:“你还需要更多经历,需要妈妈为你提供更多这样的机会。因为只有在不断的锻炼中,你才会慢慢地学会克制欲望。”
在让儿子独立购物的过程中,叶雨也慢慢向他渗透一些消费习惯,比如理性消费。兆君春节后收到不少红包,尝到了乱花钱的甜头,所以在超市见什么买什么,搞得妈妈连教带开玩笑,跟他“斗智斗勇”了不少时日。
书里还提到一件小事。周末的时候,妈妈在打扫卫生,兆君坐在沙发上玩游戏,妈妈扫好之后让兆君帮忙倒下垃圾,兆君却问:“帮妈妈扔一次垃圾给我多少钱?”我相信这绝对不是兆君一个人的行为,拿钱办事似乎是现代人的做事准则,但这项“准则”却是有漏洞的,家长要怎么引导才能让孩子辩证地看待这件事,那就得好好琢磨了。
在对待金钱的态度上,叶雨还提到另外一个方面,那就是:不做守财奴,钱要用在有意义的地方。这又是一种必须掌握却很难拿捏尺度的情况。攒钱、省钱无可厚非,但若像泼留希金那样,丝绸都堆得化成了灰,也是不可取的。这当然是文学的夸张手法了,不过花钱确实是一门学问,什么该花,什么不该花,钱用在什么地方才有意义,孩子不会天生懂这些,而这对他们以后的发展又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人父母,不可不慎重。
书里不只是记录儿子的零用钱规划、养成记账习惯或是拉钩不浪费这样的日常生活理财教育,作者也大胆放手让儿子尝试向父母“贷款”,引导儿子正确电话购物。看到这样“高难度”的标题,很多人可能会想:我自己都还没尝试过呢,怎么教孩子学这些?但当你看了作者的方法以后,你又会如释重负:原来这么简单啊!
叶雨是旅日作家,文中充满了中日两国教育理念上的差异对比,也有对父母与自己两代人理财观的思考,平实却充满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