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通网5月14日讯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正成为各家银行争夺客户的利器。南都记者观察发现,随着银行理财产品整体收益中枢的下移,部分中资银行试图通过发行结构性理财产品来挽留客户。今年以来,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数量快速增长,产品类型也更加多元化。
普益财富研究员吴泞江表示,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投资特点与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存在的根本区别是,预期收益率只是参考因素,而不是做出投资决策最主要的依据,投资者在选择该类产品时应该从产品收益类型、挂钩标的、收益结构等诸多方面进行考量。
挂钩标的渐趋丰富
对于大部分投资者来说,结构性理财产品还相对陌生,但以后该类产品将常常出现在投资者的眼前。普益财富数据显示,今年1~4月银行共发行人民币结构性产品541款,为去年同期产品数量的34.09%,发行速度与去年基本保持一致。值得注意的是,与往年不同,今年中资银行赶超外资银行成为发行的重要力量。数据显示,去年1~4月这一比例为33.95%,而今年1~4月这一比例则上升为45.10%。
“这是银行留住客户的策略。”一家国有银行理财顾问冯小姐对南都记者表示。普益财富研究员吴泞江表示,今年以来,受宽松资金环境影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一直处于下行通道,监管层近期出台“8号文”对银行理财产品进行清理整顿,进一步压缩了部分产品的收益空间。部分中资银行逐渐开始加大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发行力度,通过在产品中嵌入衍生金融工具来博取更高的潜在投资回报率,以增加产品的吸引力。“这是为了弥补银行理财产品对风险偏好者缺乏吸引力。”' howImage('stock','1_600036',this,event,'1770') 招商银行(' 600036,' 股吧)佛山分行私人银行理财师沈飞对记者表示。
南都记者发现,除了产品数量的增多,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挂钩标的也越来越多元。目前市场上,挂钩标的资产除了利率、汇率之外,' 大宗商品尤其是黄金,被越来越多的中资银行所选择。股票 、基金、指数、价格等,也渐渐被选为挂钩标的。
中资银行产品依旧保守
对于中外资银行的产品比较,沈飞表示,相比于外资银行动辄20%~30%预期收益率,中资银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依旧较为保守,收益率多数位于7%~8%,大多数在产品设计上,采取80%以上的本金保障安全垫。“不过未来的趋势肯定是更多的高收益高风险产品出现。”沈飞补充。
值得注意的是,与银行发行热情不匹配的是,投资者对于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冷眼”。“很多人对银行理财产品印象就是低风险、保本,结构性理财产品不保本,对于一些常规客户来说还不是第一选择。”冯小姐说,而一些老客户听说结构性理财产品掉头就跑。
据悉,国内结构性理财产品起源于2002年的结构性存款业务,但由于发行数量一直不大,没有广泛引起投资者的关注,部分投资者对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投资运作方式不甚了解。此外,结构性理财产品并不能一定保证投资收益,甚至会亏损本金,令投资者对结构性理财产品缺乏认同。
“这是投资者对结构性理财产品的误会。”吴泞江表示,结构性理财产品到期收益是由固定收益证券和金融衍生工具所带来的收益共同决定的,银行在产品收益设计上通常将理财产品的到期收益率与金融衍生工具的最终投资标的表现相挂钩,投资者是否能够获得较高的收益率取决于衍生金融工具投资的收益大小。
相比外资银行动辄2 0~3 0 %预期收益率,中资银行多数位于7~8%
[投资建议]
不能只盯预期收益率
“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投资特点与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存在根本的区别,也没有一个普遍统一的标准去评价具体产品的好与坏。”据吴泞江介绍,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通常是一个区间,根据收益区间的不同可将产品分为保本型、保证最低本金型、保证最低收益型和非保本型,不同类型的产品具有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如中资银行产品一般规定了最低收益率和最高收益率,但不少外资银行产品设计则有可能面临亏损100%本金的可能。
在主题产品的选择上,吴泞江也提示,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最终收益率由挂钩标的表现决定,不同类型的标的市场又有着各自显著不同的市场特性,不同的挂钩标的也影响着结构性理财产品最终的风险,投资者应该尽量选择与自己熟悉的标的市场挂钩的产品。
此外,吴泞江指出,结构性理财产品面临较一般非结构性理财产品高的风险,部分产品会在收益结构设计中加入提前终止赎回条款或者延期转换条款,投资者应该特别关注,以更好做好投资操作。 【在线答疑】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