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携号转网一事近日引起社会较大关注。据报道,' 电信、移动、联通手机用户携号转网已于11月22日零时在天津、海南两试点地区启动。工信部电信管理局副局长刘杰表示,携号转网可让用户在不改变手机号码的情况下自由更换运营商,工信部将密切关注运营商服务状况,并根据测试进程,适时向全国推出这项业务。
手机携号转网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用户的利益。为了某款喜爱的手机,或者更优惠的话费套餐,而不得不在运营商之间站队,不得不放弃使用了多年的手机号,这是一个问题。换号带来的不便,恐怕很多人都深有体会。这甚至将直接影响到你的人际关系。而大家的这些不便,其实正是垄断企业对用户实施的利益捆绑。然而,这次的利民举措是否真正体现了对用户利益的尊重,则仍然值得怀疑。
倘若,一个市场中存在真正的市场竞争,用户利益至上的原则会促使几家运营商们达成妥协,使他们在竞争之中还有合作。他们就应该会明白,手机号是用户的,而不是运营商的,市场竞争只能限定在运营商之间,谁能赢利关键还是要看能否提供更有竞争力的服务。而运营商们无论如何血拼,都不能把用户裹挟进来。这也是最近发生的“3Q”大战触怒公众的原因所在。这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对垄断缺乏有效的约束。
事实上,比“3Q”大战更恶劣的是,从移动通讯市场诞生的那一刻开始,绑架用户就变成了一条市场“铁律”。甚至因为从一开始就如此,反倒令其更加理直气壮,而公众因为长时间的无奈,也习以为常。在这里,站队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这也是为什么,同样是用户被逼迫站队的情形,“3Q”大战受到一片声讨,而人们对通讯运营商的反应却不太激烈的原因之一。
此次行业主管部门以行政干预的方式来破除垄断绑架,固然维护了用户利益,但这也正是问题所在。通讯运营商的垄断实质是行政垄断,垄断企业之所以能够长期绑架用户利益,恰恰正是依靠行政力量的保护。而垄断企业漠视用户利益的背后,说到底也就是行政部门忽视用户利益。
所以,这样的一套解决方案,并不符合真正的市场法则。行政干预的强势出击,令反垄断的法治原则再次虚置。我们有《反垄断法》,但是在那些国有垄断企业身上失灵。如果,用户可以携号转网,是基于反垄断的司法诉讼,我们或许可以由此而见到真正的市场进步。而靠垄断企业的行政主管部门出手,则并不会给用户带来真正的信心。
因此,在这一事件背后,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当下社会能否摆脱“行政干预反垄断”的路径依赖。事实上,近年来移动运营商降低漫游费和通讯资费水平,均是由行政主管部门在推动,而并非市场和用户的胜利。公权力其实本来不应干预微观经济,因此即便是垄断企业的收费再不合理,其也不应出面指导甚至制定一个行业的资费水准。由此给公众带来的具体利益,并不能抵偿公权力越界本身的恶劣影响。在公权力的予取予夺之间,公众的利益其实是无法保障的。如果真要反垄断,那么,有关部门给我们看到的应该是维护法治的信念和掌握规则的能力。目前这样靠权力施压,并不能真正触动垄断的根基,也不是真正的反垄断。
(来源:新闻晨报)【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E-mail: it@staff.hexun.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外大街22号泛利大厦11层
邮编:100020
传真:010-8565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