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一听到抠门,直觉反应这是穷人的专利。其实,抠门是一种生活状态。兄弟聚会酒过三巡半路离席;朋友有难推三阻四一毛不拔;对自己锱铢必较错过机会……也许因为收入缩减,也许因为负担过重,也许是性格使然,“抠门”似乎成了这一类人生活中惟一的主题,但在开源不利的情况下,节流就真的是有效出路吗?
一型葛朗台之理念不值得为“浪漫”花钱
现代版葛朗台:崔鹏月薪:1.5万元
每月支出:500元
结局:相亲只请下午茶,结婚遥遥无期
崔鹏在本市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工作。从小成绩优异的他一路直升,毕业后如愿进入现在供职的事务所,起薪6000元。工作5年来,崔鹏的月薪节节攀升,从刚毕业时的起薪6000元,到后来的1.5万元,加上出差补贴,月薪近2万元。他透露,这5年来他的积蓄不下50多万元。然而相对于崔鹏的积蓄,他每月的开销只有区区500元。上下班能坐公交就坐公交,偶尔“打的”也可以报销。平时很少出去应酬,即使参加一次聚会,也绝不肯当埋单的“冤大头”。之所以这样做,用崔鹏的话说,“我得存钱娶媳妇儿。”
最近从未谈过恋爱的他正在爸妈的催促下忙着相亲。自己坚持的原则是邀请女孩都只请下午茶,这样不但节约成本,遇到不中意的还可以一杯饮料的工夫就立即闪人,省时又省力。可正是因为崔鹏的一贯作风,让他与自己心仪的女孩擦身而过。
“在我们共同度过第一个情人节时,我决定请她到高档餐厅吃西餐。记得,当时有一家西餐厅开业搞活动,情人节当天前10位来店者可免费吃牛排,为此,我一大早便到店门口排队并成功抢占了前十的位置。谁知当她赶来与我一同进店就餐时,却被告知一人排队进入前十,只有一人可以免单,同伴仍然要付费。为此,我与服务员理论了几句,质问他们为什么不提前说清楚。就因为这样,整顿饭过程中,她都没有和我说话,脸一直阴沉着,问她是不是不高兴,她只说没事。没想到,第二天,她就和我提出了分手,理由是不舍得为她花钱就证明她对我来说不重要。这是什么逻辑?明明是两回事嘛,我只是不想为虚无缥缈的浪漫花太多钱。”
二型葛朗台之理念省钱就等于是在赚钱
现代版葛朗台:' target='_blank' >薛向东年薪:10万元
每月支出:700元
结局:请客户吃食堂,丧失晋升机会
《嘻唰唰》里有句词: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拿了我的给我还回来。最近,薛向东特爱哼哼这句。问其原因,抠呗!薛向东今年27岁,现就职于本市一家知名外企。英语专业毕业的他因能与领导交流顺畅而得到重用。经过4年的摸爬滚打,从刚开始的年薪6万元上涨到如今的10万元,按说,在同龄人眼里,薛向东应该算是成功人士。然而,同事对他最多的评价却是“吝啬”、“抠门”并详细罗列了他的日常支出:除去每月按时给老家的父母寄去2000元家用外,由于公司提供住宿、午饭以及三套工作服。薛向东每月的花费只有早午餐、交通、通信、很少的娱乐,支出不会超过700元。
本来公司提供的条件已经很优厚了,可薛向东仍然觉得以他的能力应该可以赚得更多,心理极不平衡的他决定省之又省,希望把薪资落差补回来。每天长途和市话尽量都用公司的,尽量不主叫;午饭打出双人份,晚上接着吃;下班后依然蹭办公室电脑看电影、打游戏;私自降低客户接待标准,苛扣公司划拨的客户接待费;上班时间出去办事,多数选择做公交车,然后四处搜集“的票”回来报销。就这样,薛向东原本年轻有为的光辉形象被大打折扣。
今年3月份,由薛向东负责的大客户来天津与公司洽谈业务,顺便找他叙叙旧,谈完正事,已近中午,谈成这么一大单生意,薛向东本该带着客户去天津特色饭店大撮一顿,或者至少吃点天津小吃聊表心意。事实上,这些招待费用,公司是可以报销的。可薛向东却以下午还有要事为由,带客户去公司食堂吃了顿午餐,弄得客户满腹怨言。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公司领导听闻薛向东一向的行事作风后,以有损大公司形象为由,将他从精英云集的业务部,边缘化到了后勤部门。原本是部门经理的热门人选,却为这蝇头小利毁了前程。
三型葛朗台之理念真正的友谊不在乎钱
现代版葛朗台:闫铭月薪:1.2万元
每月支出:600元
结局:四处蹭饭,落得孤家寡人
结婚前,闫铭为了配合丈母娘的要求,在老城厢买了套房子,每月房贷8000元,要还15年。虽然他每月收入也不低,有7000元,老婆也有6000元,但扣除这笔房贷,加上每月养车2000元,生活开销七七八八的,每个月的日子过得很紧巴,现在两个人生活还好,要是将来再有了孩子,教育支出更是需要全力以赴。
为缓解家庭财政的紧张局面,闫铭决心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把好的生活质量“抠”出来,从那之后,他的生活就笼罩在了“白色恐怖”之下。下了班才去超市买临期奶和降价生鲜食材;每天用小区物业的水擦车;亲朋好友的红白喜事一律装作不知道;私装设备蹭邻居家网络。
而最让人抓狂的是,公司中午吃饭都是大家一起去旁边的小饭店吃午市套餐,因为一个5人份的套餐也只不过80元钱,所以通常都是采用大AA的形式,这次你埋单,下次我埋单。同事们发现,闫铭总是不断在公司开发不同的“吃饭团”蹭吃蹭喝,一轮到他埋单,闫铭就转战其他“吃饭团”。就这样,闫铭的“名声”在公司里不胫而走,每到午饭时间同事们便偷偷摸摸地去小饭馆汇合,闫铭最终落得个孤家寡人。然而对于这一极端省钱的做法,闫铭倒是很坦然,“只有这样做,手里的荷包才能逐渐鼓起来。我相信真正的友情是不计较这些的。”
记者手记
别为两茎灯草难为了自己
葛朗台是' 法国作家巴尔扎特小说《人间喜剧》中的主人公。这位世界著名的“吝啬鬼先生”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半夜里把自己一人关在密室,“爱抚、欣赏他的金币,放进桶里,紧紧地箍好。”可见抠门成癖的人的乐趣可能不在乎这一点点钱,而是拥有的过程。
事实上,对待“财”的态度取决于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对自我期许的平衡,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的市场化改革在为人们增加选择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活的不确定性,人们开始越来越焦虑自己的财富到底够不够抗风险。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曾经分析说,“对于无功能、无身份的人,社会是不合理的、不可测的”。在这种不可测面前,个体生存的安全感是递减的,而焦虑感则是递增的。这种潜在的社会规则经常使财富成为个体的刚需,进而催生出追逐财富的疯狂趋势,而无法自控的行为,抠门正是焦虑的一种表现。
那么如何缓解这种财富焦虑呢?有专家称,摆脱财富焦虑,不仅要建立工资正常增收机制,还要政府创造保障机制减轻都市人的生活压力。除此之外,笔者认为个人心态也很重要。小说《儒林外史》中,严监生临死前不肯点两茎灯草的故事人人皆知。这个不惜采取生活方式上的自虐来减少开支的“守财奴”,在撒手人寰的那一刻依旧参不透什么是生命中必须的,什么是附加的。
有不少抠门的朋友说,“积累到足够财富后,我要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什么是自己想过的生活?那就是“出国旅游”、“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大方的请朋友吃饭”、“多跟家人和朋友在一起”、“给自己和家人买想要的东西”……乍一看这些答案,真让人迷糊,我们辛辛苦苦,花费人生最强壮美好的时间来积累财富,将我们想做的事无限期延长,而我们想做的并非是遥不可及的事啊!我们只不过需要给自己的心一点点空间,反而能收获比省出的那一点点钱更有价值的东西,真正想过的生活其实离我们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