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银行理财“越理越亏”几时休?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 投资5年,亏损近30%,同期的累计通胀率超过20%,这样的“倒霉事”最近就发生在了购买(,)一款“同享二号”中华精选投资理财组合的投资者身上。 近年来,理财走入寻常百姓家,但各种理财产品“越理越亏”,甚至连本金都亏损的案例也不断浮出水面。银行“同享”收益,却不“同享”风险惹来诸多争议。 市场再曝理财产品“巨亏”事件 根据光大银行日前披露的“同享二号”中华精选投资理财组合的月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投资5年,亏损近30%,同期的累计通胀率超过20%,这样的“倒霉事”最近就发生在了购买' howImage('stock','1_601818',this,event,'1770') 光大银行(' 601818,' 股吧)一款“同享二号”中华精选投资理财组合的投资者身上。

近年来,理财走入寻常百姓家,但各种理财产品“越理越亏”,甚至连本金都亏损的案例也不断浮出水面。银行“同享”收益,却不“同享”风险惹来诸多争议。

市场再曝理财产品“巨亏”事件

根据光大银行日前披露的“同享二号”中华精选投资理财组合的月度投资报告,该款成立于2007年10月31日的理财产品,最新的单位净值为0.7029元,运作以来已经亏损29.71%。

也就是说,一位客户5年前如果花10万元购买了该理财产品,现在不仅毫无收益,而且本金也只剩下7万元左右。

光大银行这款产品近年来的投资报告显示,该产品仅仅在开始运作的头两个月里获得了正收益,从2008年1月31日起,该款产品就踏上了“亏损的不归路”。

数据显示,2008年1月31日该产品单位净值为0.8952元,亏损10.48%。2008年10月31日,该款产品单位净值只剩下0.5149元,亏损幅度高达48.51%,近乎腰斩。迄今该款产品已经经手了三任投资经理,但亏损的局面依然无法扭转。

根据产品介绍,“同享二号”是由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作为投资顾问,投资于以中国为核心的大中华区资本市场的开放式理财产品。该产品由境内投资和境外投资两部分构成,产品根据宏观经济市场变化情况,主动对境内外战略性资产配置进行不定期调整。在光大银行的官网首页上,该款产品还被列为推荐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巨亏何以“前仆后继”?

理财产品巨亏,光大银行并非个案。整个宏观经济市场环境成为众多银行理财产品巨亏的硬约束条件。“进入时点实在不好,2007年10月份A股泡沫破灭,上证指数从6000点狂泻,走出国内股票 历史上最大的单边下跌行情,一直到今天累计下跌了64%左右。”银率网理财产品分析师殷燕敏指出,其实这一时期理财产品也存在“时运不济”的因素。

光大银行近年来在理财市场上不断推新,理财早市、理财夜市等新概念都走在同业前列。不过,这次的理财亏损事件还是让光大银行受到了不少质疑。

这种受到外部因素影响明显的还有外资银行。例如,作为发行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理财产品的大户花旗银行,2011年受到欧债危机影响,其一款产品0.4396元的产品净值创下累计亏损56.04%的纪录,近年来其施罗德环球基金系列日本股票 和贝莱德世界金融基金美元)亏损曾超过40%;星展银行去年底也被爆料一款QDII理财产品亏损了近20%;南洋商业银行的一款“' target='_blank' >南商中国源动力基金”运作至今的5年多时间里也已经亏损了34.86%,过去3年的亏损幅度也超过10%,其成立的时间也在同一时期的2007年10月份。

殷燕敏认为,这样的市场走势,本身就很难获得正收益市场因素是光大“同享二号”成立5年来一直亏损的原因,市场情况不好,产品收益走势难以有翻身的机会。从同期的MSCI中国指数来看,同期该指数跌幅达到42.23%,远超过其产品亏损的幅度。

风险何时才能“共担”?

尽管不时有银行理财产品亏损的案例出现,而且收益率也一降再降,银行的管理费居高不下,但投资者的热情依然不减。“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虽然不是很高,今年就是在4%~5%浮动,但至少在普通老百姓眼里是一种旱涝保收的投资渠道,总比把钱直接存在银行里要好。”长期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上海市民韩女士表示。

其实,与亏损本身相比,备受诟病的是银行只愿“同享”收益,而把风险抛给投资者“独享”。面对投资者出现的亏损,对应的是银行不断增长的理财服务手续费收入。

光大银行2012年年报显示,其2012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实现94.79亿元,比前一年增加25.06亿元,同比增长35.94%;其理财服务手续费收入15.47亿元,比前一年增加5.54亿元,同比增长55.79%。

而此前亦有报道称,光大银行理财产品平均管理费率为3.29%,在整个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

对于风险“同享”已有机构有所表率,近日国内首只浮动费率基金露面,并承诺基金业绩不“达标”,将免收管理费,或许机构这种旱涝保收的局面将被改变。

除了受到争议的银行“旱涝保收”的手续费,一位业内人士也表示,其实,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自身也应树立风险意识,理财产品是投资而非存款,博取收益的代价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专家提醒消费者,在投资时切莫盲目迷信银行理财产品的高收益银行的理财产品并非都是保本保收益的,出现零收益、负收益产品的情况也比比皆是。

下一篇:

4.25黄金多空争夺可双向斩利,周获利4.3万不过尔尔!

上一篇:

三口之家月入8000 减少开支增加家庭保险保障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