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樊纲:中国经济与中国企业长期发展的挑战与机遇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 <img alt=" " align=middle src="http://i9.hexunimg.cn/2013-06-30/m_155639196.jpg">北京大学汇丰教授、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 和讯网消息 6月30日,在北京举行,业界资深人士共聚一堂。北京大学汇丰教授、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以“中国经济与中国企业长期发展的挑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北京大学汇丰" 商学院教授、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 樊纲

和讯网消息 6月30日," 2013北大汇丰金港经济论坛在北京举行,业界资深人士共聚一堂。北京大学汇丰" 商学院教授、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 樊纲教授以“中国经济与中国企业长期发展的挑战与机遇”为主题发表精彩演讲。

以下为相关内容:

苏磊:尊敬的" 樊纲教授,各位嘉宾,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从28号我们的小年会启动以来,可以说高潮接连不断,28号我们参加了项目论坛、项目路演现在,还有昨天海校长以中国经济学家和北大汇丰大家长的这样的两重身份和大家相处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昨天晚上9点多把他送回机场,参加今天上午在无锡的一个论坛。今天我们将迎来本届小年会的最高潮部分,今天这个高潮我一一给大家介绍。有三个部分:

一:从现在开始到下午三点钟的樊纲教授将给大家带来精彩的经济分析。三点钟之后还有其他的经济学家和樊纲教授一起由央视组织的电视论坛,也将会在这个会场如期举行。全天的论坛结束之后,将迎来我们本届小年会,可以说是最高潮的部分,就是我们的晚会。我们今天可谓是丰富多彩,刚才樊纲教授走进这个会场的时候,我就非常感慨。为什么?从2010年我们的小年会到现在,昨天我也说了,我们小年会经历了四届,总共六次年会,这六次年会只有第一届,当时比较稚嫩,我自己不敢主持,所以请了一个伙伴主持。从2001年每一届都是由我来主持,这五次每一次都有樊纲教授的参加。所以我每年总会有至少一次能跟樊纲教授在台上面对面的机会。

今年6月2号在深圳樊纲教授也参加了我们小年会,樊纲教授和我们的海校长,我常说他们两个是黄金搭档,但是他们两个的这种学术上的搭档,在现实生活中搭建起来非常困难,深圳和北京小年会的时间,北京能赶在29号和30号是经过了无数的调整,最后定在了今天。

所以我们真的非常有幸能在北大汇丰的讲台上聆听我们中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而且他们两天来给我们进行分析当前的宏观经济状况。

樊纲教授,北京大学汇丰" 商学院全职教授,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教授是蜚声海外的中国著名经济学习,1991、2005年获得最后经济奖项,孙智芳经济科学优秀奖。2006至2010年连任两期"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教授多次受邀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洲经合组织国际机构任高级经济顾问。主要研究领域宏观经济、制度经济学习。今天他就中国经济与中国企业长期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做一天的分析和解读,下面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有请樊纲教授。

樊纲:非常感谢刚才主持人的介绍,确实连续好几年了,一直参加我们的小年会。但是这也是一个挑战,我相信在座的可能也参加过,每次都要讲新的东西,怎么能够使你们每次听到一些不同的东西。

中国经济每天出现不同的问题,每年都有新的问题,我们都可以来讨论讨论。有些问题属于长期的问题,也许是反复要讲,也许是我们多年解决不了的大问题,或者我们属于长期发展的问题,那是要在长期当中反复来进行分析和强调,反复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不断地加深这方面的理解。基本上还是关于经济学,我们作为研究经济理论,研究宏观经济学习、发展经济学,既然大家到北大来上学,我们从经济理论的视角对我们现实的很多问题进行一些分析。

我个人也是汇丰商学院的全职教授,我给全日制的研究生,是我们汇丰商学院的双学位的研究生,北大的经济学硕士、港大的金融学硕士我给他们讲发展经济学,前两年还讲制度经济学,我个人觉得理解我们现实的很多问题,需要理解长期的最基本的问题,作为一个落后国家经济发展当中遇到的一种挑战,各种困难,我们企业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困难,才能理解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

上午我们集中讲当前所谓的短期问题,也就是宏观经济的问题。下午一个半小时时间了,我们集中讲一下长期问题,关于发展的问题。我们现在企业面临的一些困难,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些困难,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我们企业各种产业结构的调整,我们未来产业格局究竟是什么格局?企业的发展最根本的问题在什么地方?我们怎么能越过所谓中等收入陷井,我们怎么持续20年的高增长?

上午集中讨论这些热点问题,包括房地产,包括钱荒的问题咱们要讨论。

我们先着重分析短期的问题,所谓短期的问题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宏观经济问题,我多少讲讲理论概念。所谓宏观经济问题,它讲的是短期的经济波动,为什么今天比较高?为什么明天比较低?为什么政策是扩张性的,为什么政策是紧缩性的,它是围绕波动分析现在短期的变化,这就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概念不是包罗万象,不是说所有的经济学都是宏观经济分析的。我们在翻译宏观经济名词的时候,不如台湾翻译的好。台湾翻译为总量或者总体经济学,实际上讲的就是当前总量关系的一些变化。

大家都知道,你分析股市的时候,它会给你一个趋势线,经济也有,我们长期的发展平均起来是多少,比如过去平均9%、8%,这条趋势线的构成叫做发展经济学,或者叫做增长理论,等等等等。那就属于长期问题,决定这条趋势线的就有很多基本的因素,经济发展的阶段,制度变化的情况,技术进步的状态等等,教育的发展,要素水平提高等等,分析那条发展经济学,如果跟我们比较紧密的话,就是发展和增长经济学等等。短期叫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并不是包罗万象,研究的问题很窄,就当中一段,不研究企业,也不研究产业,哪个产业结构,什么" 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也不研究产业管理问题,也不研究长期的发展,制度怎么变化,不懂这个,宏观经济学就研究当前短期内的这些经济变量,总需求,总供给,货币总量,消费总量,储蓄总量变化的原因。

为什么今天过热,为什么明天过冷,为什么有经济危机,为什么有金融危机,这些是宏观经济研究的,确实很重要,但是它只是当中涉及总量关系的一块,不是包罗万象的。

大家通常谈论的问题,很多属于这个地方,因为市场往往关心的是短期的问题,关心的是明天股市跌了还是升了,关心明天我们企业卖出卖不出东西,所以他属于短期问题。

我下面就目前的经济短期波动,咱们做一下分析。

当前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大家感觉经济比较低迷,去年下半年,特别是去年四季度,大家感觉经济已经开始平稳回升了,那时候我个人也是觉得经济已经基本稳定了,软着陆也基本完成了,但是一季度增长速度低于了去年,GDP7.7%的增长,全年7.8%,去年四季度是7.9%,应该说这个季度谁都没有想到。我个人也没有想到,我当时认为至少7.8%和7.9是有,结果出来恩是7.7,确实比预想的要低迷。

仔细分析有些具体原因,但是基本的原因是软着陆还没有完成,我一会儿讲其他原因,但是基本问题是这个。这是GDP增长速度一直到08年到我们今年一季度的增长情况,中间是大的挖空,就是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我们再往前看,后面有整个的图,大家都记得,不去演示了。08年以前的情况从04年到07年,03年是非典,今年又有了禽流感之类的东西。03年非典,04年经济开始起飞,05年基本开始进入一个过热的情况,一直到07年,大家记得07年9月份开始调控房地产,房地产市场开始转向,10月份股市泡沫破裂,当时的股市是从六千点,市盈率到了70倍,构成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一次大泡沫,今年说八千点不是梦,当年我也跟他开过玩笑,股市泡沫破裂,08年经济大调整。

从04年到07年,这是一个高涨,相当恩程度上出现了过热,一会儿还要讲什么叫过热。07年的增长速度其实是14%,后来又修订过的数据是14%,相当火爆了。这个背景不仅仅是我们中国,从05到07,全世界泡沫的顶点,由" 美国房地产泡沫所带动的美国的金融泡沫带动的全世界的经济过热,那时候我们的经济火,挣钱容易,国内卖东西卖的好,地方政府投资,我们企业投资,世界上东西卖的也好,出口增长每年30%、40%,股市又好,楼市又好,挣钱容易。

首先是全世界的泡沫破裂,美国金融危机,欧洲金融危机、债务危机。我们的经济也受影响,因此08年调整是我们主动调整的,从一季度到三季度是我们主动调整的,宏观政策加紧的紧缩,大家应该还记得。去年有人在说去年的形势比08年还坏,其实08年的时候非常紧,各行各业出的紧缩政策,当时的情况比现在还要紧缩的厉害。通货膨胀比现在也高,这条红线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那个时候到了8%,我们后面只有7%、6%左右,所以那时候的宏观政策收的也紧。

正在实现调整,当时房地产很多大城市的价格跌了一半,调整深度也是很深的,结果到了年底第四季度世界金融危机来了,我们就采取了四万亿的一个大的刺激计划。现在回过头来讲,四万亿不是大数,是个小数,本来说的也是两年的货币政策,一年只有两万亿,而且这两万亿当中多数是政府花的钱,也不是额外的,但是做了一个很好的宣传,采取了大的刺激计划,一下子提振了信心。其实真正起作用的不是四万亿,真正使中国经济过热的是增长了六万亿的地方农资平台借款,08年底一共一万亿,09年七万亿,这个是真金白银,中央财政真正扩张的部分不到一万亿,这一下就六万亿,这是第一。

第二是各行各业的刺激政策,刺激买房、买车、家电下乡等等,特别是刺激房地产,一下子公共基础投资暴涨,房地产投资暴涨一下把经济给带动起来了。

我们这儿有一个迅速的回调,我们回到前面的图片上。经济增长速度四个季度之内恢复到了两位数。恢复两位数之后,中国政府确实发现有了问题,这次政策转向应该说也比较及时,2010年的4月份开始调整房地产政策,开始从松到紧,6月份调整货币政策,2010年6月份之后货币政策从紧的,说是进行适度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其实是开始从紧。

看后面这条曲线,现在争论中国会不会落等等,但是这条曲线标准典型的软着陆的曲线,不要管蓝线和红线,这是不同统计口径,基本上是GDP的走势,比较平稳的时候,基本上是重合的,。

开始软着陆,但是这次软着陆要解决的问题实际上是双重的,不仅要解决这一轮刺激政策所导致的一些后遗症,不仅仅这一轮过热导致的一些问题,过剩产能、存货的增长、结构的扭曲,事实上还包含08年没有调整完的经济过热所产生的问题。就是我们04到07是一轮高涨,09到2010又是高涨,中间隔了一年,本来一次泡沫之后不是一年就能调整过来的,西方现在闹危机,美国三四年的经济过热泡沫,美国认为十年也调不过来,最近有好消息开始复苏,欧洲大概有人说15年,日本用了20年,最近刚开始复苏。我们没有大泡沫,但是软着陆也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够完成的。

再加上我们这次要清理的问题不是这一次的问题,加上上一次。抽象一点,比如说我们的钢铁行业,现在产能过剩最严重的是钢铁行业,九亿吨的产能,六亿吨当年的需求,三亿吨的过剩产能,相当于现实消费量一半的过剩产能的话,这个产能不是这两年刚刚形成的,这是过去七八年来两次经济过热所形成的。

07年底的时候大概是七亿吨的产能,五亿吨的消费,到了2011年底就是九亿吨的产能,六亿吨的消费,这一块是这些年来累积产生的结果,这个要清理起来,即使出现了兼并重组,即使不去炸高炉,这个兼并重组过程也得有一段。落后产能的淘汰等等也得有一段时间,所以不能低估这两轮过热产生的后果,它可能不是2011、2012年这两年就能够清理完的。我们现在为什么说软着陆仍然在继续当中,仍然没有完成,其中一个重要的基本的道路就是我们的这种对过去形成的过剩生产能力的调整还没有完成,我们的存货还没有消化干净。

这张图是工业生产和投资,红的是投资,蓝的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投资的增长速度在加快,从这儿开始之后两条线开始分离,投资开始加快,工业生产反倒有点走低。什么原因呢?就是各行各业在消化库存,投资需求有了,我开始买东西了,但是我买的东西并没有使得各行各业加大开工生产的力度,没有提高社会利用率的程度,这不是说所有行业,有些行业。大家卖出的东西用做投资的这些东西实际上在消化过去形成的库存,这个过程你看已经是五六季度了,这种情况还在继续。

库存消化的差不多,应该说到现在库存消化的快接近尾声了,等库存消化结束之后生产才会恢复,才会恢复增长。生产要恢复一段增长之后,人们才会进一步增加投资扩大产能,因为现在还有大量的产能是闲置的。这个过程需要一个恢复,显然就这儿的投资现在真正的产业投资不多,企业投资不多,多数投资还是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真正高起来这一块应该是房地产的投资比较多一点。现在我讲房地产投资到了二季度以后又开始往下走了,今年是一季度以来又开始往下走,使得现在投资的增长速度下降,总的来讲还是在20%以上,还是比较高的。现在就看消化库存和利率省长的过程,这是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起稳回升最根本的支撑

所以说当我们在去年的年底的时候,我们说软着陆基本完成是高估了消化库存和生产能力的进程,你这么看当时还没有完,现在还在继续消化,继续清理过热产生的问题。我们得有点思想准备,这不是硬着陆,现在再低也不是问题,但是它可能现在确实是比较低迷的时候,没有完。

反过来讲如果这个消化库存的过程在这两个月、这两个季度完成的话,下半年的工业生产和整个经济回升有指望,咱们先不做预期,先分析问题。

这是第一个基本问题,也回顾一下过去几年的宏观经济波动的情况。两个因素使得第一季度的增长速度特别的低,原来估计会有8%的增长,没有实现,只有7.7%,这两面有两个具体因素:

1:2月底国务院出台了新一轮的调控房地产的政策,叫国五条,进一步抑制房地产市场上的投资性的需求。最后还要讲到房地产,抑制投资性需求,刚性需求和消费需求是鼓励的,怎么抑制投资需求。本来大家以为房地产回声了,基本软着陆基本实现,调控基本完成。这两天网上" 谢国忠也说,我通常不太同意,在这个问题上说的还是基本合理的,现在基本完成了,下一轮开始增长了。但是有些城市的增长过快的销售,因为它压抑了两三年以后,有一个井喷式的恢复,有些城市有价格比较高的增长,中央政府又紧张起来了,又出现了新一轮的调控政策。这一轮的调控政策一下子改变了市场预期。

到了三月份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增长速度有一个明显的回调,大概是调到多少?原来是21%,现在调到了15%,5%左右的增长速度的回调。这5个百分点,换算成GDP增长是0.1%左右的差别,甚至更高一点的差别。投资占GDP的40%左右,房地产投资占总投资的30%左右,算下来会有0.1、0.2的增长速度的变化,这应该说是短期的一种冲击。

3月份的数字就会体现在一季度的数字里面,换算成季度GDP增长的速度,大概有0.1%左右的影响。

另一个具体因素公款消费在一季度有了明显的回落,公款吃喝这件事,因为八条改变了领导作风,可别小看这个,一季度是中国人吃喝的旺季,都要过年过节了,年终发奖金了,搞活动了,有这一条一下子从时间点来比,这一个季度的变化特别明显,在统计数字上特别明显,去年的基数很高,今年一下子掉下来,餐饮业增长速度一下子跌了8%左右,导致了社会零售总额有一个2%到3%的增长速度的下降,不是三月份一个月,整个一二三月,春节前后的时间,每个月都有一些变化,都有一些下降。这个导致大概一季度的GDP增长速度少了0.2个百分点,投资少0.1,这个少0.2,如果情况没有发生变化的话,12月份的预期一季度8%的增长还是合理的,预期的时候没有这两个因素发生,按照这个预期就是8%,结果一季度出现了这两个因素,一个是房地产调控,一个是公款吃喝问题,其实公款吃喝是我们商界请官员吃喝都少了。公款买车也少了,酒店业少了一块,会议少了一块,这个在中国消费当中还是有一定的比重,高档消费数量上不大,金额上比较大。

因此就产生了这些短期的影响,这是对前一阶段,一季度经济增长速度比较低的增长。这两个月持续了一季度的趋势,四五月的时候,市场预期又开始回落,三月份说房地产不像去年四季度那么热了,一下就变化了。昨天的高峰会上,两个媒体采访的时候问这个问题,房地产是不是支柱产业,我说当然是支柱产业,从最近的数字就可以看出它的变化,人们对于它预期的变化就会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因为他涉及到很多恩产业,他一变化,整个钢材、水泥、家电、装修、材料一系列的产业都跟着波动。

因此四五月份出来的一些数据显示经济还在比较低迷的状态,是不是低迷,低迷到什么程度我们还可以讨论,总之不是向上的趋势,是向下趋稳的趋势。因此,现在的基本情况仍然可以说软着陆尚未完成,正在继续当中。这是消费零售总额,红的是扣除通货膨胀以后的因素,社会消费。蓝的是没有扣除价格因素你看看从去年的四季度以后有一个相当明显的回落,昨天晚上看到了一张图,这是我们研究所最近做的一个图,我把它放在那儿了,大家可以看一看中国的消费确实太低了,私人消费不包括政府消费,我们大概是私人消费加政府消费,包括军费、外交、政府公务员支出都属于政府消费,放在一块50%,扣除政府消费35%都不到,占GDP的比重,美国总高70%几," 俄罗斯现在储蓄率比较高和石油收入,还有将近50%,其他发展中国家," 南非、" 韩国、" 印度,印度的问题在于消费太高了,它老不能储蓄,没有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不了,这是它的问题。

但是我们的消费确实太低,反过来说这就是我们增长的潜力,今天下午我们要讲中国经济增长的建立问题。我们上升到俄罗斯的水平,我们的20%左右的GDP的增长,结构上从35%到55%,达到50%的水平有这么大一个差距,说明你的潜力巨大。

中国人的消费刚刚开始,当然了讲消费,它的基础是收入,我们分析老把这个事忘记,你怎么增加消费?你得增加收入。中国70%的低收入阶层不是有钱不消费,是因为他没钱。当然社保体制等等这些问题也关系消费,如果有社保了,我们自己的储蓄可以为了将来养老和孩子上学。但是即使" 养老金体系建成了,其他的一些体系还在发展过程当中,一时半时解决不了。中国实现消费增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反过头来我们主要努力改革和健全体制,扩大就业,低收入阶层增长的话,我们消费还会增长。

中国消费这么低是问题,但是这也是中国还有持续高增长的潜力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讲完软着陆在进行当中,我们回过头来要清理概念。最近这一轮股市波动的前后世界上又开始叫嚣了,我们的一些人也开始,中国要开始硬着陆,要出现经济危机了,美国危机、欧洲危机,现在轮到中国危机了。我不同意这种看法,中国软着陆已经进行当中,不可能有硬找路了,中国经济从来就有很多问题,今后仍然会有很多问题,我们只能带着这些问题在增长当中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不足以产生所谓硬着陆。

这块我们第一讲讲什么叫硬着陆,什么叫软着陆。所谓的硬着陆就是经济危机的概念,突然的崩盘,突然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的发生变化,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泡沫的突然的破裂,是因为前面有比较高的,比较大的过热增长的局势。软着陆讲的是什么呢?讲的是过去是有泡沫,但是泡沫没有变的很大,通过政策的及时调整,使泡沫在比较早的阶段就开始消化掉了。经济的基本逻辑按是大泡沫导致大危机,导致硬着陆。小泡沫导致小调整,导致软着陆。我们中国经济的基本情况是有泡沫,我们前面都讲了泡沫破裂,但是中国经济确实没有形成大的泡沫。我们这些经济在泡沫形成过程当中,政府的抑制政策还确实一直在起作用,而且总的来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相对比较及时。

中国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因为不用管选票的问题,他也敢得罪人,他也敢冒着市场上一片骂声,在经济很热的时候能够采取急刹车的行政手段,中国还有这些硬手段,第一敢用群众手段来刹车,别的国家是没有的。这个时候你不放任泡沫鼓起来,总的判断你不想要大泡沫,你要有手段,要敢得罪人,你就会采取一些确实能够抑制泡沫形成的政策,使这个泡沫不出现很大的泡沫,因此后面也就不会有硬着陆,这是基本的逻辑。

大家可能对政府的很多政策都很反感,但是客观上它是做起来很多做法反感,客观上在宏观上它起到的作用是抑制泡沫的作用。讲这个要举例子,我们先从04到07阶段讲起,中国经济一个劲往上滚,市场上甚至有人讲政府的政策不起作用。但是你想一想04年中国政府就开始抑制政策,抑制投资,不仅抑制政府投资,甚至抑制私人部门,当时还有什么私人建的高楼去查你,针对的是地方政府,它采取行政手段抑制这些投资。

起没起作用呢?反过来想即使抑制投资,抑制政策,经济还在往上升。如果没有这些政策的话,泡沫不知道哪里去了,增长速度就不是12%、13%、14%了,有人分析很有可能就出现15%、16%的前无古人的高增长。所以还是有一定作用的,通货膨胀没有太快。

到了07年下半年到了六千点市盈率70倍的时候市场开始紧张,开始接近高位,政策起作用,市场紧张的时候,调整就开始发生了。包括房地产市场,尽管当时在有些大城市非常的火,非常的高,但是调整成了50%,当时全国的泡沫也不是很大。

再说这一次,就是09您采取刺激政策之后,经济就开始过热了,区域也过热了,房地产市场区域过热,2010年4月份开始调整房地产政策的时候,应该说还是比较及时的,它没有使得几个大城市,没有出现泡沫,但是它防止了个别大城市的大泡沫,波及到二三四线城市,但是都放在一起从全局来看没有大泡沫,没有形成大泡沫。

所以全国不需要有20%、30%、40%的调整,好像都不到5%,有一些二三线城市也会有房地产的积压等等,总体来讲房价和收入的比例关系基本上还是合理的。调整了5%、10%,经过两年,有些城市两年是房价没动,收入一年增长了10%,收入跟房价的比例经过两三年调整趋于合理,所以到了2012年底房地产调控基本完成了,不需要,因为没有大泡沫,因此不需要有大的调整,所以什么崩盘?房地产不崩盘,最近几个月大家可以看到帝王出现了,价格多数城市走回升趋稳了,泡沫完了之后的这种情况开始发生了,不是硬着陆。国外一些人说的硬着陆就是房地产崩盘,金融要受影响。

当然他看到一两个城市的情况,他把一两个城市当成了全局,这时候错误判断就开始来了。我在杂志上看过一篇文章,如果我不了解的话,那篇文章确实是耸人听闻,相片都是高耸的吊车,没有完成的楼,一片沙漠当中的楼,街上没有人,超市没有人,住房晚上都是黑的,你看着很恐惧。那张相片我想的七八年前迪拜的景象,沙漠当中的一片楼,加上很多大吊车,迪拜确实泡沫破裂了。但是这个程序在中国只是占GDP的零点零点零点零点几。所以当然还有这些问题,沙漠问题还有两三个。

有些偏远的三四线城市,特别是四线城市,如果当地政府也搞了很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也会有一些烂楼。有些大城市的远郊也许也会有一些积压等等。但是从全局而言,从平均数而已,我们确实没有发生大的泡沫。这次整个政策的抑制依然是比较及时的,采取的手段应该是行政手段,但是确实也起到效果。限购是行政手段,后面要讲房地产,要讲怎么把恩它替代下来,但是这个行政手段确实在短期内可以马上见效,还是抑制住了泡沫的扩散,向全国各地的扩散和进一步的膨胀。

其他各行各业回想起来,包括地方的投资等等,确实形成了一定的泡沫,地方融资平台的这些贷款,确实有些成了问题。但是应该说地方融资贷款这件事,投资这件事,2010年之后基本稳定了下来。地方融资贷款2010年之后就有少量的增长,现在大概的估计,关起门来说,这个数字很难确认,政府相关部门自己调查的数据,都是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没法发表的数字。因为它不全,包括的不全,它也不敢发表,09年底基本的数字是七万亿,2012年底大概是十二万亿,全部的地方的欠债,地方融资平台十万亿左右,加上其他欠债十二万亿,占GDP的比重将近五分之一,这一块很容易出问题。特别是一些地方,这个地方如果将来是有经济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来有经济增长,有税收的增长,这些贷款不是问题。因为这些贷款是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不是马上要用的东西,是今后一百年五十年用的东西,因此回报是未来得回报,因此它应该向未来借钱,完全不让地方借钱这件事也是有问题的。

中国幸亏1993年通过了预算法,禁止他向公共发债和银行借款,幸亏有这么一个" 法律,朱镕基主持的一个法律,没有这个法金融泡沫都不知道到哪儿去了,但是反过来说完全不让地方融资也是问题,所以用地方融资平台和国有企业的办法来借钱搞地方建设,出了中国地方融资平来的概念,因为政府不能直接借钱。

08年以前对地方融资平台管的还是比较严的,还是抑制的。09年要说责任的话,是中央政府自己的责任。" 央行现在可以改变政策,但是你得想到当时的责任在你自己。央行和" 银监会有红头文件鼓励地方政府利用地方融资平台借钱搞建设。现在很多政府部门的指令没案可查的,不敢行文,不敢白纸黑字写下去,打个电话通知你执行什么,这件事是有红头文件,白纸黑字写下来的,有案可查的鼓励地方融资平台,一下就多了。

如果GDP就说20%,如果继续下去,今年六万亿,明年七万亿,后年再加八万亿,中国经济就完蛋了。幸好2010年的下半年这件事就停止了,开始清理清查地方融资平台,弄的跟多地方开工的项目就停了下来。只要他不再继续按照那种幅度增长,这件事就是可控的,就没有形成大泡沫,一年的突然变化构不成大的威胁,占GDP的比重也不是很大。我们现在算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通常就说中央财政赤字和钱占多少,这些地方的钱还得加上,把中央、" 铁道部、部委加在一块,中国债务占GDP的比重,按照正规的债务算只有15%、16%,加在一块大概有40%、45%左右的样子,但是还是比较健康的,还不是大问题。

欧洲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90%,美国110%,日本200%,现在是220%,安倍经济学这么搞下去会到250%,我们45%总的来讲还是健康,还是在欧元警戒线之下,也没有构成大的债务危机的问题。也不构成硬着陆的问题,再加上地方政府债务这件事,这是大家说的比较多的,一个房地产,一个地方债务,这是大家说的可能产生问题的。

真正出问题也不是现在出问题,很多贷款现在不到期,有的是展期了,有的还没有到期。他是项目建成了,路修好了,没有人跑车,没有回报,这个就成了坏蛋。

建了房子卖不出去,政府建了跟多城市基础设施,偏远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也想搞一个大城市,最后你会出问题。但是这个问题是五年、十年之后,这个问题现在不小,这是我们现在讨论城市化过程当中跟政府反复强调的。你什么都可以做规划,偏偏在这件事上,城市是公共品,城市基础设施这些东西 都是属于公共消费品的东西是应该由政府规划建设,在这个问题上恰恰需要政府部门,哪些地区是属于将来未来经济增长有潜力的人口增加地区你搞城市发展大一点,哪些是不适居住、经济发展、产业发展的地方,人口早晚是要流出的,你就不应该再扩大诚实的建设。

这个将来确实会有些问题,值得警惕,你自己投资的时候你也要分析这个城市未来的潜力在什么地方。中西部地区有些城市还是有大的发展前景,但是他不可能是遍地开花的所有的小城市都变成大城市,只会集中在几个大城市或城市群的周围。沿海地区,很多小城市确实能变成大城市,因为沿海地区由于它的地理位置,交通的原因,确实能够形成大的城市群,很多小城市仍然可以吸引大量的外来人口,产业可以由大量的发展,这些地方有大城市发展的基础。

这么算下来,把这些东西都综合起来,仔细再看一看这些地方融资平台的区域结构的话,我们的问题也不是特别大。怎么说呢?三分之二的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这些钱将来还款基本上是有保证的,三分之一在中西部那些偏远地区。一部分也还是好的,有钱的大城市也还好,一部分可能会出点问题。因为涉及到地方融资平台,区域的问题就是重要的。你就要分析这些问题,中国城市化这些银行也有分析,包括国开行也会做分析,它也会顾及到这个地区将来能不能还款的这些前景。这是第二个大问题,人们会不会产生崩盘的问题。

第三个大问题跟这个地方融资平台有关系,国外的有些人说中国经济硬着陆的特别重要的论据,特别能够说服人的一个论据,就是09、2010、07、06、05年,中国搞了大量的投资,特别是09、2010年投资占了GDP的50%。

当时那个高涨就是靠投资拉动,很自然的一个结论,就是中国的消费这么低,刚才我们看了图了。投资这么高,没有最终需求,这些投资一旦完成了,就会成为过剩生产能力,因此非常有名的人在世界宣称中国经济2013年出现硬着陆、崩盘,原因就是09、2010年的投资会变成过剩生产能力。经济危机是什么?定义就是生产能力过剩,就系生产能力闲置,没有需求产生的危机。东西卖不出去的危机,一些经济危机定义就是这个。因此投那么多资,卖不出东西,没有最终需求就是生产过剩能力问题,就崩盘了,这个逻辑很简单,很清晰,过去的西方的经济危机都是这么一个过程。大家就很相信,这个理论当时传的最广,最近大家又在开始说这个问题了。不是说完全存在,他说的问题不是说完全不存在。

但是你仔细看一看中国投资的结构,09和2010年50%投资的结构就可以看出来。50%当中产业投资,也就是新形成的生产能力的投资只占25%左右,不到30%。剩下的70%当中,25%左右,接近30%是房地产投资。剩下的45%到50%基础设施投资,这是很大的差别。房地产我们是把打算在投资的,本质上属于消费品,只不过这个可以永久消费,因此是算有资产。在这个意义上属于什么呢?属于长期耐用私人消费品,而基础设施的一大部分,现在我们投基础设施你想投什么呢?高铁、地铁、高速公路、上下水的这些城市基础设施。这些东西严格说来它不是生产比,它是长期耐用公共消费品。大家消费的时候也要花钱,但是它属于消费品,高铁是运人的,地铁运人的,就是消费品,这些消费品即使它是生产能力、消费设施,它的回报不是七年、八年折旧的概念,它的利用是今后五十年、一百年、一百五十年、二百年。最近在伦敦一个楼上有一个旗子,写着150,伦敦地铁标志一个圈,中间一个横杠,仔细一问那个楼是伦敦地铁总部,他是纪念伦敦地铁150年,我们正在处于它150年的发展阶段,我们差不多相当于" 英国150年的恩发展阶段,建基础设施的问题,建城市的时候,城市化的过程。那时候英国储蓄率也比较低,投资也不一样。建成了当时这种公共系统。这些东西不构成现在的过剩生产力,我们是有一些过剩生产能力及但是这些投资没有那么多建成了当前的过剩生产能力。基础设施会不会成为过剩生产能力?也有可能,刚才说边远地区有一条是为了平等的,是为了整个国家均衡的发展,是为了财政支出的人均均等化,发展地区有路,边远地区也得有路,一条路不是过剩生产能力,跑的车不多,各个国家都有,我在美国跑过四个小时前面没有车,后面也没有车追我,一条两条不算,三条四五条可以算。一些城市流出的时候,你建高楼大厦,这是属于过剩增长,税收没有回报的。

但是现在我们还需要一些审批,你这个地方将来人口是多少你修地铁、高铁。在修这些的时候,基本上还是有论证的。一个国际会上俄罗斯人告诉我,将来苏联计划经济的时候,也对这些有认证。他说我们批准城市修地铁的时候是达到一百万人口,是硬性标准。不是说所有投下去的基础设施都是过剩生产能力的,而且长期耐用消费品发生问题不是现在,是发生在将来。

所以你要把投资的结构看一看,你就会知道它不会在2012年形成大规模的过剩生产能力,全部崩盘,这是2010年年底,2011年年初钢铁行业就开始感到压力,其他行业就感到压力了。而且经过两三年的调整,有些产业过剩生产能力的问题不说清理干净了,基本恢复到了正常水平。你比如说汽车业,今年一季度汽车的增长是两位数,汽车生产和消费增长都是两位数,汽车当时也是过剩生产能力,2010年的时候,经过两年的调整,市长的增长、收入的增长现在已经恢复到一个相对正常的增长,我也不希望是两位数,7%、8%是很好的一个增长。

这一点我想强调,尽管市场上出现波动,预期还会出现波动,中国经济可能还要下行一段时间,今年的增长速度不会太高,但是也不会是什么硬着陆,软着陆基本完成了,还谈什么硬着陆,只是恢复正常水平慢一点,但是也不会出现硬着陆的问题。现在的判断形势还是比较重要的,在世界上,在经济界这件事也比较有争论。

今年预期7.5%到8%,估计今年到不了8%了。三季度、四季度增长速度我相信会有回调,但是全年要到8%确实困难,一会儿我讲7%、8%是什么意思,通货膨胀比较低,我这儿没有放价格图。现在工业品的出厂价都是负增长的,这个大家有感受,我们做企业的现在得杀价卖钱。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基本上都是中性,已经是紧缩的政策了,但是不会更紧了。最近体现出货币政策还是趋紧的,本来已经中性了,但是现在货币的增长超出了它中性所要求的水平,所以现在又采取了措施,要保证实现自己的目标,防止失控,后面我会专门讲一讲,大概是中性的。

房地产政策基本是这样,不会放松。所以说2013年还会是处在比较低的水平,究竟低不低我还会讲,针对于过去还是比较低的。

休息完了以后我讲三个话题:

一:怎么看待7%、8%的增长;

二:房地产大概的政策趋势

三:最近的钱荒怎么回事?说明什么问题,不会从金融专家讲这个问题,但是从宏观经济角度看一看;

苏磊:有请樊纲教授继续演讲。

樊纲:上面大概就最近的这些年的经济波动情况做点回顾,对现在的基本情况做点判断,是软着陆而不是硬着陆,即使现在比较低迷,也不会崩盘,或者是经济增长出现大幅下滑。现在两大支柱产业,一个房地产基本着陆回暖。一个汽车工业已经有了相对正常的增长,就从这个角度看,你也看不出中国要崩盘的迹象。最多是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相对还不是很多,政府也不想用更多的债务支撑这方面的增长,过去增长速度相对慢一点,但是也还是一个软着陆过程,而不是所谓的崩盘。

讲完这些之后,我们要来分析一下即使现在是7.7%,甚至比如说更低,到了7.6%、7.5%,甚至今后几年我们就是7.5%到8%左右的增长,甚至再低一点又怎么样?怎么来看待我们现在的增长速度回落的这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有很多似是而非的说法,很多经济学者、媒体,包括政府官员都在说中国经济告别了高增长时代,进入的中低增长水平的时代。特别是说中国经济过去三十年是两位数增长,现在到了7%、8%的低速增长,增长速度确实是放缓了,但是我们看一看它放缓的含义是什么。一个基本的道理是所谓的过去三十年都是两位数增长这句话就不对,不符合事实。

再回过头看张图,看张蓝线,绝大多数的时候中国经济不是两位数,这条线以上是两位数,八十年代中期有一段,九十年代初期有一段,05、06、07有一段,2010年也是,绝大多数不是两位数。我们说九零年初确实是高增长,通货膨胀到了24%。统计是最高,经济增长14%,现在也能画到这儿,我们用的是它没有改过的统计数字,内部数字说改过之后也会到这里,通货膨胀这么高。

然后就是九十年代中期以后,这应该是九六年,九六年一直到零三、零四年,我们的增长速度低于7%,相当长的时期在低水平上徘徊,大家都忘了。相当长的时候,我记得七八年的时候我们每年写文章,不是所有人都在讨论这个问题,都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们每年谈论怎么扩大内需。怎么能够使企业的开工率能够恢复。而且那几年曾经通货紧缩,红线通货膨胀零以下通货紧缩的时候我们都发生过。在最近20年历史当中发生20%几的通货膨胀,也发生过负的百分之二三的通货紧缩。可是通货紧缩的低迷增长大家都忘了,一说过去三十年的两位数增长,所以一个人光记着自己风光的时代,光记着这几年东西卖的火,我当年曾经一年翻多少番,光记着好日子,国际上也说,中国人也说过去两位数高增长。其实过去不是两位数高增长,这是第一,这句话本身不符合历史的事实。

第二个问题更重要的,两位数增长意味着什么,这时候你就好好回顾回顾,你就把这张图好好看一看,把这张图好好看一看,你把增长率和通货膨胀加起来一块考虑。中国经济超过9%,这儿超过9%了,一定有通货膨胀。中国经济一到两位数,一超过10%,一定是通货膨胀加资产泡沫,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膨胀,你回想一下,我们不说九十年代以前的事,货币多了都体现在通货膨胀上。因为那时候没有房地产市场,也没有股市,是九二年以后逐步有了股市,又有了房地产市场,这时候的货币多了,经济过热就不完全体现在通货膨胀了,它体现在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膨胀两个市场上,产品市场资本市场

所以你仔细想一想,两位数增长意味着什么?是过热增长。中国历史上过热了几次,九十年代以后两次,九十年代初一次,九十年代我们21世纪初期一次。两位数增长是过热增长,一过热增长就会出现什么情况?刚才说了后面还会清理过剩生产能力,政府还得调整,市场的波动,通货膨胀等等问题都来了。超过9%、10%是通货膨胀加资产泡沫。低于7%还有通货紧缩,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宏观经济学重要的概念叫做潜在增长率。这是美联储研究潜在增长率力量最强的,它要研究我的增长是高于它还是低于它,货币政策是刺激性还是紧缩性。全世界前前后后有十来个小组研究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到底是多少,绝大多数的研究结论就是七到九之间,很少上九,只有中国宏观院的研究结论是9%以上,不知道怎么做出来的,绝大多数是7%点几,8%点几,七到九之间的水平,不要两位数,没有两位数。

为什么潜在增长率既没有通货膨胀,也没有通货紧缩,你的潜力调动出来,又不形成过热,又不过冷,恰到好处持续稳定的增长率,这叫潜在增长率。而我们没有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大概就在七到八之间。现在世界没有通货膨胀是很难的事情,现在世界纸币时代没有通货膨胀,相反通货紧缩百年不遇,我们中国真是碰到了,我们中国还真出现了。欧洲这么低迷都没有通货紧缩,日本是这么多年现在还没有恢复通货膨胀。所以从那个角度看什么道理?我们的经济在7%到8%的增长率之间,可能正是我们的一个正常的高增长,一个正常的增长率,我们不说叫潜在增长率,是正常增长。所谓我不需要过热,不过热政府也不需要出政策调来调去,经济还可以搞点改革,不需要9%,甚至两位数的高增长。

从这个角度我们得看这个问题,多少年我们就讲中国要避免过热,就是要防止它到两位数增长,现在在很多人眼里变成了两位数是中国的高增长,不是两位数就低增长,两位数恰恰是我们避免的东西,避免增长速度高于10%的水平,所以这是第二点,怎么看待7%、8%的增长。

第三点7%、8%是世界最高的增长。当然把非洲小国算在一块,最近有10%、9不能的增长。你要把世界主要的国家算起来,7%仍然是最高的。印度前两年政府官员和经济学者异口同声的说,信心慢慢的说我们将来是世界增长最高的国家,中国要到8%了,我们将来增长9%,最近也不敢说这句话,印度经济在说问题,5%左右就不错了,有人分析印度很可能回到印度增长率时代,什么意思呢?也不是不增长,也不衰退,它仍然每年有4%、5%的增长,但是人口有3%、4%的增长,人均GDP几乎不增长,半停滞的状态。就是说它的增长率永远缩短不了和发达国家的距离,因为你的人均GDP1%的增长,发达国家也是1%的增长,你这种增长率永远追不上他们。

增长不叫发展,只有缩短了距离才叫增长。我们百分之七八的增长仍然是最高,稳定的意义上。所以我们要换个思路看这个问题,要满足与百分之七八的增长,要适应百分之七八增长的正常状态。高热的状态是反常的状态,不是市场经济增加的正常状态。结果九七年亚洲危机,九五年我们就开始进入低迷了,现在是世界大泡沫的背景,05、06、07是世界泡沫的背景,现在这个背景也没了。全世界的竞争激烈,发展中的发展," 新兴市场也在跟我们加剧。我们再实现过热增长,不仅不符合我们自己经济发展阶段的要求,破坏了经济的稳定,同时也没有一个全球的背景作为支撑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第一得记忆起我们过去不是两位数的时代我们这些企业怎么过来的。第二要适应新的常态,不要把过去风光增长的时代作为参照系,要以新的参照系,整个市场经济百分之七八的正常高增长,百分之七八不是低增长,是正常高增长,我们要定义一下这个概念。而这个正常的高增长,市场经济是生意比较难做的时代,因为正常的市场经济是一个竞争性的经济,是一个需要努力才能卖出东西的经济。是要兢兢业业,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当中有一席之地,而不是躺在那里就发财,投个东西发财的经济,那叫病态,不是常态。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经济现在回到百分之七八的正常高增长是好消息而不是坏消息。过热的时候躺着也发财,回过头来呢?泡沫破了呢?产能过剩了呢?优胜劣汰,有人倒闭破产的时候,这一大批可能就倒闭破产了。我们是没真正出现大危机,我们要真正出现大危机就不是现在这个状态了,现在大家困难一点,但是还能活着,最失败的就是兼并重组。如果真正的大危机出现是大面积企业倒闭,我们真正的危机还没有经历。日本的危机、东南亚的危机是多时人财产归零,多少人成了负产阶级,当时日本泡沫破的时候,别说房地产公司,以下的建筑工程对你都跟着倒闭破产,大面积的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如果稳定的高增长,对中小企业更有利,真正淘汰要来的时候,首当其冲都是中小企业,全世界都这样,不要说中国我们的金融体系特别对中小企业不优惠。全世界都是这样,危机来了首先倒霉的一定是中小企业,如果能够长期稳定发展,中小企业有一个长期稳定的预期,反倒一大批中小企业会出来。

为什么拉美没有贫穷工业?是拉美的政府拼命保护,其中很多国家驱赶过外国投资者,为什么没有呢?是因为一轮一轮的经济危机,发展中国家的工业企业在国际上都是中小企业,一轮一轮的危机把他们全都扫光了。所以我们一到讨论经济波动的时候,国际上的一些经济学家就说这话,你得有危机发生才有优胜劣汰,才能淘汰一些效率比较低的企业,才能让市场竞争机制发生作用。你说这话我不能说这话,不是我不能说,我不敢让这个危机真的发生,这么优胜劣汰的发生。我说在中国市场上不是我们中国的企业,世界五百强全在中国,真正危机一来淘汰是谁?是中国企业,五百强的企业你们天天分析经济形势,企业做大还雇经济学家,天天分析这些,你们都是胜出者,最后淘汰的都是中小企业,所以这样的对我们民族工业不是好消息。

这种过热使大家产生幻觉,以为挣钱就是这么容易,以为我投机取巧,以为我选对了一个产业我就能够发达。躺着也能挣钱,造成了一系列的幻觉,最后很多自己就把自己毁了,下午我可能还会讲讲这些方面的问题,长期发展的角度,经济学对企业能够有什么建议。

所以怎么看待百分之七八的问题上,看待未来经济形势的问题上,我说百分之七点七、七点六不要说再等等,确实有些东西可以等,因为有些产业过剩生产能力还在,没有完全恢复,预期没有恢复,投资还没有恢复,如果把现在这种增长水平当做一个正常的情况看,参照系要变,如果总把辉煌的时候看,哪个投资都没有让一年翻番,这种机会可能一去不复返。躺着就高回报的机会大概一去不复返,你得满足于一个正常回报率的投资,你才能有正常的生活。宏观经济状态大家都关心,反过头来你得有一个正常的心态看待这些东西,看待经济的波动,看待市场的正常状态和反常状态之间的差别。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不认为中国经济的百分之七点几或者八就不好,我不希望更低,低于百分之七我也不希望,我希望百分之七点五到百分之八之间,接近八更好一点,我相信中国还有一个相对快一点,因为就业压力大,现在不光农民的问题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大,我们收入水平那么低,收入差距那么大,就业不增长、经济不增长,这样连续的等等问题都不好。

所以我们有百分之二三的通货膨胀,我希望接近百分之八左右的水平,仍然相对于过去两位数的过热增长,两位数不是中国的正常增长,比起两位数的过热增长,它仍然是相对低迷的。但是你要看到他是正常的高增长的状态。这是第一个针对现在说法的一个分析。

第二个讲一讲房地产的问题,最近的情况打消了一些人原来的幻想,房地产整体的情况掌握了,软着陆基本实现,最近房价上涨主要是由刚性需求带动的政策问题。讲到政策问题的时候,再说两句前面的。房地产市场正常的情况每年应该有点增长,包括价格也应该有所增长。GDP增长10%,土地的稀缺性进一步的提高了。

相对而言中国又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土地、房子应该是世界上最贵的国家之一,有人是中国最贵的,最贵的可能有点早。中国的人均耕地,或者人均可居住的土地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三分之一都不到,20%几。什么概念?别看我们是第三大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但是我们第一很大一部分国土面积不可居住。青藏高原、沙漠、大山、大山脉,而且我们有14亿人口,人均可居住面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还不到。因此严格来说中国的土地,中国的房地产属于最稀缺的产品,价格相对要高一点。城市动不动就没地了,政府不批地,中国地永远是个问题。有人说我们进口粮食就不要十八亿亩红线,这个不是我们经济学家可以说的事。有些经济学家议论这事,我说我不敢议论,这事是国际政治,这事不是纯粹的经济问题。

当世界上还存在禁运的时候,我们是被禁运的国家之一的时候,不是粮食禁运,是高科技产品禁运,你还被人家高科技产品禁运的时候,你不敢完全把自己的供给交给进口。我们六十年代就经历过,还经历过禁运粮食,我们那么饥荒的时候,被禁运过粮食。有人老在攻击十八亿亩红线,我说这是国际政治问题。这不是简单的进口粮食等于进口土地,我们土地稀缺,这个争论不是这样的一个逻辑,这是人类的人存问题,人的基本生存手段的问题。

给定这样的土地稀缺性,我们严格说来,土地、房子等等每年会有一个正常的增长。昨天有记者问我,怎么又出现地王了,土地价格总会有上涨,现在比起三年前我们GDP增长了30%,土地价格增长一点,现在拿地的价格比过去多一点,特别一些大的城市也是可能的。现在的人均收入和房价相比,它现在到了一个比较低的水平,正常的刚性水平也会使这个水平有所提高,比例在低水平之后重新恢复增长也会增长。所以下一个阶段可能就是回到一个正常增长的过程,这是调控该有的政策下去以后,下一步的增长是属于各种对投资性需求的抑制基础上,刚性需求、正常消费性需求导致市场逐步恢复增长的过程。

这也是对房地产基本的判断,回到前面一开始想说的话题,最近发生的事情打消了一个幻想。新一届政府可能会放松宏观经济政策,包括放松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因为政府没有到位,新政府还没有出台,这两年总有人问这个问题,总有人说,我也不是政府的,也不知道他们将来会怎么做,迄今为止你看到他们的政策导向已经很清楚了。09年这一次价格暴涨,这一次泡沫在一些主要城市迅速形成,应该说把所有人多吓坏了,所有人都意识到中国的房地产是轻易不能刺激的,抑制还抑制不住,轻易放手去刺激它,后果你是把握不住的,别再报这种幻想,不会放松对投资性需求的抑制。为什么?第一是人多地少,基本的国情,第二这么货币,这么多资产在这儿找投资性机会。第三我们的贫富差距这么大,少部分人可以买一百套房,房爷、房姐、房爹,买的送的不知道,投资的需求把房价抬的很高,使绝大部分人买不起房,就要提案,就要骂。2010年为什么4月份开始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因为当年3月份全国人代会上50%提案关于房子,哪个政治家也得对此做出反映。

房地产市场不光有几个房产商,不光有几个房子的人,而且还有一大批占多数没有房子的人,他们没有钱去运动,但是他们可以说话,现在还有网络。所以房地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问题、金融问题,但是他从来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和金融问题,他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美国为什么搞出了房地产大泡沫、刺按危机,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穷人们不够格获得贷款的人们,专门刺激了抵押贷款,使这些穷人能够买房,也缩小了贫富差距。美国梦的主要内容就是有了房子,于是从" 克林顿政府导致全世界的金融泡沫,都是政治,都是一个利益集团之后,还有另一个利益集团。别光想着你的利益集团的利益,还有别的利益集团,跟你的利益不一样,诉求不一样。

有一次在会上一个香港的老板,站起来非常得意洋洋的跟我提问题,政府现在调控有什么好处,地方政府卖出地了,中央政府没税收了,房主们怨声载道,房价一跌中国人就找房产商闹,一涨就是偷着乐。你说了中央、地方政府,房产商和房产主,怎么还没说大量的买不起房子的人,他不说话了。从来是一个利益冲突问题,政治就是利益冲突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这么多钱,这么大的贫富差距,我们人多地少,基本国情放在一块,我们这个市场就特别容易形成这样的情况,日本、美国还形成房地产泡沫,我们就更容易产生一些不能容忍的事情,政府就把它当做政治来完成。

上一届政府的那些政策,这一种属性,政治属于特别明显。这一届政府也不会轻易放弃和改变这种状态。即使没有那么从经济上防泡沫的角度,防金融危机的角度,最近大家看到他也要充分考虑到这方面的风险,不敢轻易刺激放松经济

怎么改革?怎么调控?怎么把过去经济手段替代下来?这就是出台了一些政策,一方面是政治税,国五条。另外,最近怎么动,加大" 房产税的试点,逐步推广房产税等等。基本的道理就是限购,限购是行政手段,行政手段只是短期内暂时实行的,但是它是有各种问题的,它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有钱的人愿意交高税,让他多买点房子也不是说不可以。税收是真正用于穷人的住房,用于停于房地产市场的波动都有道理。

现在是怎么用一些经济手段,用一些制度性的安排把这些行政手段给替代下来。税收杠杆就属于经济手段,税收是去影响价格,影响人们持有房产的成本或者交易成本,它属于经济手段。就是说你成本不变,买房子还是那钱,我不让你买,数量控制叫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是银行价格,通过税收,不管交易税还是房产税也好,我提高你的成本。要想靠卖房子赚钱,我就收你的税,降低你的收益。你等着资本涨价,持有环节上每年交百分之多少的税,持有的成本提高了,你投资等着升值你就不合算,房产税基本上是这样的情况。

这几年美国房地产泡沫破了,很多人到美国看房,看了一轮真便宜,仔细一打听,还有房产税,得3%到4%,房产税就是按照你房价,20美元的房子不贵,20万每年交4%,八千美元的税,十几年的房价就没了,很多人看一圈真便宜,最后听说有房产税就没有买,一定起作用。昨天还有记者问,房产税现在没什么作用,就不搞了?我说怎么没作用了?现在搞的房产税当然没有作用,第一就那么零点几,一点几的房产税当然不起作用。价格起不起作用决定你价格高低,价格再增加两个点,你看它起不起作用。英国最高收过7%的房产税,一年按照你的价值收17%,你有钱,买五千万英磅的豪宅,每年交八百万英磅的房产税,你得真有钱。你得石油大亨,你才买的起这房子。一般小有钱的,在座诸位肯定不愿意买那房子。经济学家他在说这话,房产税对富人不起作用,说明他不够高,我建议累进房产税,房的价值越高,收的税越高,占的土地越大收的税越高。

当然在那么小的范围内,对房地产没有什么影响。有人说实施房产税价格继续上涨,基本逻辑不对。房产税因素本身导致房产税下降,以前一次性交的钱,分到未来交了。但是决定价格的可不光这一个因素,绝对房产价格的因素多了,你施行房产税的当天或者当年、当月,有其他因素导致房价上涨,只不过他没有上涨那么多,当然还会上涨,是起不了绝对下降的作用,不是说不会产生下降的作用,也会产生对人们的预期发生变化。不能因为这一个因素决定所有的房价,决定房价有多个因素,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它绝对会起到抑制的作用,使得分布发生了变化。

这些是属于经济手段,最近实施了交易环节的税,所以说经济界历来有争论,在房地产的问题上是交易水比较好呢?还是房产税比较好?也就是说在交易环境上征税还是保有环节上征税?房地产税是每年交的,所以在保有环节上征税。

应该说很有说服力的观点是交易水比较好,简便易行,用不着联网登记,谁交易谁找我,谁交易征谁的税,用不着有存量和所有的体系,征税系统原来就有,我只调整调整数据就可以解决问题。于是这一次应该说从简便易行的角度,就说他有一个体系马上可以通过税率的调整就产生影响的角度,确实他有这个优点,所以就实施了交易水,下一步实行了交易税,这次交易税实施之后的情况说明了交易税不是那么简单,漏洞很多,弄的很多人离婚了,这个不简单了,这里面的猫腻太多了。保有税把所有土地清楚征税,把真离婚假离婚甄别出来也不是简单的事。所以各有各的问题,哪个都不容易,哪个都有哪个的局限性和优势。但是从全世界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国家施行的房产税,交易环节有正义点。但是主要起抑制房地产波动作用的是房产税。房产税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地方收入的来源,西方国家、很多市场经济国家房产税是当地教育支出的主要来源。更别说环保了,教育都是靠的房产税。

它是一个稳定的地方政府的铁杆问题,交易交易我受市场波动影响,收交易税的话,地方政府收入有很大波动。只要房在这儿一天我就要征一天税,我很稳定的。当然房价大波动房产税会有波动,房产税跟你当时的房价走,税源来讲是稳定的,交易税有两个不稳定,税源不稳定,交易价格不稳定,税收是稳定的。房产税税源是稳定的,税的收入可能因为房价的波动而波动,但是不会因为税源的变化而变化。

从另一个意义上地方政府也便于解决地方政府过渡依赖卖地收入,土地财政的这种状况。使地方政府有稳定的税源,从长远来讲是有好处的。地方政府为什么不愿意搞这个房产税,不积极。我现在提过这个问题,我说为什么,我的博士生毕业了专门给我讲,我说我知道,我就是没说。地方政府为什么?现在这些当政的政府最大第一就是把地卖了,我不管它以后收入,现在赶紧卖了,最高价在我的任期内干这个干那个,未来得是未来得事,现在我改这个,我最大利益是不改,继续卖地,继续把地价卖的高的。地方政府的利益所在不是从全局,各自在各自的位置上想各自的事情。现在我们中央的领导,当年在地方的时候也是那种情况,一样的。想的就是当地的发展,不想未来全局的宏观稳定、资产泡沫,不是地方政府的问题,就是宏观问题,就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就是中央政府的问题。因此你没法让地方政府的态度衡量这种事情,必须由中央政府来贯彻执行这件事情。

基本的判断是房地产市场基本实现了软着陆,进入到正常增长。下一步真正的问题是怎么建立新的制度,只有新的制度建立起来了,才能改变现在的政策,才能放开限购这件事情,用其他的一些制度和政策来替代它。

最后讲讲最近的钱荒的事情,突然中国的银行利率飙升到了这么高的水平,10%几,甚至有一段30%。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也说明我们的市场机制确实在起作用。理论从来没有这么飙升过,也别小看银行利率贷款,也别小看银行间的这种利率对整个市场的影响。最近这几天,手机上天天接到理财的广告,预期利率从过去的4%点几到六点几了,银行利率飙升会影响到市场利率的提高,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后面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我也说不很清楚,因为我们也没有特殊的信息,我也不知道。

我们就是分析和观察,应该说这次是突然间中央银行对待市场需求和供给变化发生了一次突然性的变化。过去中国宏观货币政策基本的做法是什么呢?是让利率基本稳定,不允许利率大波动。有数量调节,银行间拆借缺钱了我就给你融资,这样你的利率就稳定了。东西太多了,我在另一端我搞数量控制,什么数量控制?就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那一个词,叫做信贷额度。贷款的限额,那就叫数量控制。两个数量控制,要刹住这个,它是管的很严的,每个星期查你贷款的量。在数量这块,贷款总额这块卡死,银行之间有拆借满足这些。总而言之是给定利率数量调节,市场上如果大家贷款多了,这边要加紧额度控制。但是额度控制完了之后,银行间的拆借是满足资金供应,所以从来没有发生过这件事情,中国真正利率的浮动就是银行间拆借的利率浮动,这些年两大浮动,其实对中国的整个金融界的改革很重要的。

第一就是贷款利率可以上浮,没有限制。所以大银行贷出12%的利率,高利贷。第二就是银行间贷款的地率可以浮动,但是短的浮动,不让你有太大变化,因为我可以提供流动性抑制你的波动。在另一方存款利率还是抑制的,不让你随便动,存款利率可以浮动10%,上浮10%是可以的,不是上升十个百分点,基本利率是1不能,你可以用1.1%的利率,叫上浮10%,贷款利率不限。这就产生了利率的存贷差大幅提高,贷款12%,存款1%,然后就导致银行利润率大幅提高,前两年都发生过商业银行行长表示对于利润率太高不好意思的态度。甚至总比到人代会上,就银行利率太高向大家道歉的事情。有一个国有银行行长说他怎么可以道歉?我们为你挣钱你去道歉,奇奇怪怪的事情。

一方面是企业不好,另一方面银行利润暴涨,结果涨到了不好意思的程度,就跟储蓄者咱们想办法分点利润,怎么分利呢?就搞理财,把银行好的大客户想法保住,搞点理财,通过理财增加点回报率,于是就出现了所谓现在的影子银行现在的事情,还是银行通过银行搞的这些资金拆借,但是不走表内,不走贷款,不走存款,变成了理财,就变成了一个表外的业务。通过理财跟好的客户,投资者,什么私人银行,高端客户分享一部分利润,其实是变相的使存款利率也可以浮动。

贷款利率一涨,一方面是理财业务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银行拆借也大幅度增长,也可以付比较高的利息,12%、7%还有5%的收益的话,很多大银行就愿意到这个市场上进行拆借。中小银行从这儿得到资金,向人们做一些高回报的贷款业务。我们市场就发生了一些变化,到了一定的时点,资金需要量比较大的时候,确实要回笼货币的时候,报表的时候,要报业务的时候,大家把资金收回的时候,市场上就出现资金紧张的状况,过去已经到边缘了。原来没有这么多表外业务,其他方面的资金的需求的话,它有很大余地的话,利率也不是那么高的话,他不会临时出现一些特殊的需求的时候,他会资金紧张到一定程度。但是大家都想办法挣钱,都到了边缘的程度,这时候出现一点新的需求,或者出现一点供给的短缺,比如说前两个月外汇储备,外汇款一下从七百亿降到三百,一下资金供给短缺。一些因素导致需求的增长,结果就出现了一些临时性的资金短缺的现象,导致了利率飙升。

从这个意义上,银行货币市场越来越健全,越来越像市场。但是大家注意到这个是一个缺口的市场,仍然是产生很多扭曲的市场,存款利率被抑制了,这是我们现在 银行业的一个现状。

究竟钱荒的问题是长期问题还是短期问题呢?最近银行业的监管部门和行长出来说话是短期的现状,我个人同意你的观点,我过去在货币委员会,中国的货币供给长期高于GDP增长的问题,这个不是现在,多年我就讲这个问题。我们的货币增长率这两年定到了12%、13%,以前多年的价格的因素,我们每年17%、18%、19%,过去十几年货币和GDP的关系不断地攀升,世界最高的国家之一。贷款和GDP的比例关系不断地攀升,就是因为你货币越发越多。

所以中国的基本问题是钱太多,而不是钱太少,确实一种情况,大量的钱被占用了,可用的部分比较少。也就是增量和存量的关系,大部分的资金被锁在一些项目上出不来,或者贷出去收益不好,它要靠新的贷款来滚动,就产生了这种结构的错配。但是总的来讲是钱太多,钱的利用效果太低。这个毕竟是中国的基本情况,而它短期出现供求关系紧张的情况,出现所谓钱荒的情况,是因为大部分的钱被锁定了。包括20%的储备金率,这个我们也提高了,我们发了百分之二百,20%是锁定的,不能用的,是等着救急的,当然还没到动用20%银行储备的阶段。所以总的来讲钱是不紧的,但是短期之间银行突然改变供求方式的话,它是会出现钱荒的,短期的供不应求,利用率太少的问题。

我觉得真正应该从这里看出的问题,从这次市场的波动,这已经是典型的货币市场的情况。我们中国过去很多情况还不是真正的市场,现在开始逐步的越来越像市场了。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呢?第一看出中央银行开始真正准备用利率杠杆来进行调节了。数量的杠杆可以继续用,但是越来越失灵了。现在你贷款额度管不住了,它可以用理财、" 信托给你绕过去。反过来讲中央银行承诺慢慢退出直接信贷额度的管理,他也没有停止你地财也不可能恢复信贷额度的管理办法。在新的条件下贷款利率可以浮动,银行可以做理财的这种情况下,你已经不能去完全依赖数量了,你必须要让利率起作用。让利率资金的价格起作用,这就叫市场的手段,我们过去主要靠数量,美联储也搞数量宽松,但是它的基本工具是利率工具。我们长期不让利率浮动,不让利率经济变量变起来,而是通过数量调节稳定利率,这次的事件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利率真正可变的时代的开始。

这里面也就反映出我们现在经济存在的问题,为什么存款利率不能动,为什么我们的利差有这么大,为什么银行还受利差的保护,这个保护还产生一些稳定性,但是怎么来消除这些体制上的障碍,怎么使利率的关系更加顺,才能使利率更好的在这里起到作用。还要看到银行体系当中的各种问题。" 尚福林在上海的论坛上讲了很多需要做的事情,但是这次是第一次允许利率大幅度的波动,从此以后利率的波动会成为常态,政府还会干预,但是利率还会起作用。

从这个问题上我们看到的问题是中央政府没有想再进一个刺激经济的愿望,他满意现在7%到8%的增长,它不想再通过货币的投放或者其他的一些政策来刺激经济。他希望实现现在定的比较中性的12%、13%的货币增长率的目标。他不希望市场突破,前些天的事情是市场拼命往外放贷款,让央行跟着提高增加货币供给,后来的结果一定是货币增长速度又会达到15%、16%。以前就是这么突破的,现在的情况央行管不住你,但是它不想管不住,他不想超过自己定的目标,比起市场的愿望是比较紧的。他希望实现这样的一个政策目标,所以可能会打消一部分人希望政府刺激经济,为了扭转现在低迷的状态,刺激经济这样的预期,不说幻想,咱们说预期,这个也是一个现实,跟前面说的那个问题都是相一致的。09年不仅房地产市场的暴涨把大家吓坏了,经济这么容易过热,而且热起来会产生这么多的问题,现在的这些存货、过剩生产能力、坏账等等一些问题,把所有人都吓坏了。这些是中央政府管,地方政府不管,企业不管,都是中央政府的事,通货膨胀出来了,收入差距那么大,低收入阶层闹的没房子买了,通货膨胀高,生活水平下降了,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大面积失业导致破产这些问题。这就是宏观跟微观的差别,宏观总量的因素最后都体现在这些当中,局部的这些部门不会受影响,它是受宏观的影响。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尽管我们对政府的行为有很多的不满意,但是在一定意义上,中国政府还是顾及宏观稳定的事。在这个意义上还是负责任的,它刺激是完全可以刺激的,多搞点贷款,经济增长速度更高一点,但是从防泡沫的角度来抑制一些过渡的需求,应该说还是比较好的。当然毫不否定中国政府应该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和预期,中央政府做这些事,我相信逐步会有评价。怎么实施政策,怎么调整政策,一种什么方式,你是不是叫人为的制造,宣布你的政策还是用其他的方式,怎么实施宏观调控和行政手段,用经济手段这些都是值得讨论的。但是基本的方向我觉得我们要看到,目前从政府的取向来讲,如果不太低的话,满足于7%到8%的增长速度,确实把更多的经历放在其他一些环节上,包括改革和结构调整,包括农民工转移,从中可以看到。

我们有问题的话,我们有问题下午再谈,下午我们讲长期问题,中国未来得产业结构,中国的企业能不能走过中等收入陷井,还有长期的发展,我们下午再讲。

苏磊:谢谢樊纲教授,今天上午的活动就到这里。

微信推荐:

手中有闲钱怎么办?资产怎样配置才算合理?如何才能放心理财?日前正式开通的和讯理财频道官方微信“什么能赚钱”将为您解决这些问题。该微信致力于推荐低风险、无风险的理财产品,介绍理财投资技巧,爆料理财产品问题,关注理财领域变化,预警理财潜在风险,点评理财案例分析。

<a和讯理财频道“什么能赚钱”官方微信二维码 align=middle src="http://i1.hexunimg.cn/2013-04-18/153293329.jpg">
和讯理财频道“什么能赚钱”官方微信二维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5650688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下一篇:

4.25黄金多空争夺可双向斩利,周获利4.3万不过尔尔!

上一篇:

工薪爸爸如何支撑全家开销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