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讯网消息 6月30日,2013北大汇丰金港经济论坛在北京举行,业界资深人士共聚一堂。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汇丰" 商学院院长" 海闻教授“新一届政府领导下中国的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为主题发表精彩演讲。他表示,我们的增长动力首先来自于城市化发展,农业现代化,另外来自于国际化和市场化。GDP个增加并不是更多的物质生产出来才叫GDP增长,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包括很多没有被统计的变成了市场经济。
下为会议实录:
这一届政府上来以后,关于经济方面的主要关键词是什么?我是从" 李克强的几次谈话当中抓到的,而且你也看到他现在也在不断地把这些事做细的是两个关键词。
第一个是城镇化,当然我们要城市化,但是中国比较流行城镇化。李克强讲经济增长最大的潜力是城镇化,未来二十年是我下面的解读,为什么城镇化,什么的城镇化,怎样搞城镇化。
第二个他讲改革是最大的红利,第二个关键词就是我们要进一步改革。可是在商界政府的十年里面,我们改革几乎是停顿的。从某种程度上现在又重新把改革提到一个重要的议程上,所以这是我总结新一届政府的关键词:城镇化和改革。
我今天的讲座具体围绕这两个关键词,首先介绍城市化。城市化它的一个含义是什么?我想关于城市化,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城市化不是今天可有可无的东西,城市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道路,不是说今天谁作为一个政策提出来的,而且应该讲城市化它是一个必须要走的。而且是不走不行的路,这是第一个我们讲的一般性的问题,这个是全世界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走过的道路。
二、我想根据中国的问题,大家都知道中国的三农问题比较严重,为此上一届政府搞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三农主要是农村的问题,农民的问题,农业的问题。
但是,怎么来解决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解决不了。必须通过城市化从根本上来做,这是我讲的第二个。
三、怎么城市化?现在城市化出来以后有人很担心,有人理解上有偏差,城市化就是圈地、盖房子,但是不仅仅是盖房子,当然房子要盖,更多的是一个社会制度的变革和社会机构的变革,我今天主要讲城市化的三个方面。
首先我们来看,大家一定要耐心的了解理论。首先理论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要搞城市化,经济学里面有一个" 恩格尔法则,这个不是他发明的东西,经济学的很多理论不是发现,是总结归纳。
实际上经济学的东西是我们人文生活当中产生的一个规律,但是你怎么能把这个规律总结出来,所以恩格尔法则他就总结出来了。说" 农产品(" 000061," 股吧)消费的比重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越来越低,所以农业在经济当中的比重越来越小,这是第一个理论,我们必须要知道。
农业再怎么重要,但是随着我们消费,我们经常讲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大国并不意味着农业成为我们的主要产能。任何一个国家随着经济发展,经济越发达,他的农业的比重就越来越小,这是因为我们的消费者。我们穷的时候20块钱都用来吃,两百块钱你用一半,两千块钱10%吃,两万块钱你肯定要用5%吃,随着消费量在增长,但是比重在降低,这个道理大家都应该明白。
这是一个农业的方面,到了一定阶段以后,制造业的比重也会逐渐下降,这什么原因呢?是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到一定程度以后,一开始大家有钱了就买衣服,买消费品、汽车、房子。
再到一定程度以后,这时候制造业我们的衣服,中国已经达到一个增长缓慢的地步,我们耐用消费品到了一定程度以后,你不会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对电视机的消费、汽车的收费同比增长。
所以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制造业比重也会下降,尤其在制造业的比重也逐渐下降。另外是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就业比例下降。我讲这个东西大家不要觉得很枯燥,其实对咱们将来选择行业很重要,你学PE要投资,你会判断哪些行业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萎缩,其实他都有规律的。
随着经济不断地增长以后,服务业到了一定程度也更多的服务需求,当你不能满足一定的生活需要以后,你要改善你的生活质量,服务业很广,不光是餐饮业,包括文化,包括体育,包括金融、" 法律,最重要的还有健康、教育等等。人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对这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有能力在这方面发挥起来。
所以说我们首先讲的经济低迷,到了经济发展当中以后,服务业的比重会越来越高。服务业的比重越来越高的时候,服务业的发展本身也需要人的聚集,一个经济发展是要服务业,另外经济服务业也人口越来越聚集,使服务业成为可能。服务业不是很分散的,制造业可以在这个地方生产送到这个地方去,服务业需要人口的聚集。我们讲超市,周围没有多少人的话,你这个商场办不起来。各种各样的演出也不会有人看,人口的聚集随着经济的发展会发展。
用这张图解释一下我们产业发展的规律,经济发展比较低的时候,农产品是主要的。
到这个时候,制造业会变成主要的,再往上走,如果到了这个地步的时候,服务业变的越来越重要,我们顺便也看一下服务业的比重。现在各个国家的服务业比重,香港主要是一个城市,产业也是基本上90%几都是服务业。" 美国是跟我们块头差不多的一个大国,国际上经济理念我们要看跟谁比,如果老去跟香港比,新加坡不能比,我们最早经常学国外经济,我们要学习新加坡怎么怎么好的,你要到香港怎么做,某一个城市可能可以,但是在全国很难施行,因为这个量不一样。
美国跟中国比较像,另外我个人觉得将来的很多东西是可以从美国学,最主要是他这个国家的当量跟我们比较相似。
像美国这样的一个大国,美国这么大的GDP里面将近80%的产值来自于服务业。美国是农业大国,美国生产的粮食不但能供个美国人吃,还可以出口,是世界上出口粮食的大国。可以说这样的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的比重只有1%点几,只有几百万的农民生产那么多粮食,农业占的比重也低。美国的制造业并不落后,包括它的飞机、电器产品等等。美国的制造业和农业加起来也就占它GDP的20%,中国服务业现在40%几,这两年稍微多了一点。所以说我们未来服务业比例是需要进一步增长的。
我引用了两个明人说的话。
库茨涅茨:随着一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
另外一个诺贝尔讲获得者经济学家叫" 刘易斯,你们看报纸经常看到刘易斯拐点:
最早的时候农村里面有很多剩余劳动力,工业发展以后就把农业的剩余劳动力吸引出来。大家如果看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他是重新展示了当年工业革命的情况。虽然看上去很不好,在工业革命以前,生活非常的优美,草地、牧羊、生活非常安逸。把农民都变成的公民,污染严重起来了。可是这里面非常重要的有一句话,说不要害怕,这只是个过程。当然是引领莎士" 比亚的一句话,说工业革命虽然带来很多的变革,让农民离开土地,像我们现在的农民不得不离开土地到城里打工,这是一个过程,这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过程。经济发展通过工业的扩张吸引农村的过剩劳动力,这样这个才能消除工农差别。
这句话很重要,我会解释为什么城市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为什么城市化是缩小城乡差别的根本途径。我们缩小城乡差别的主要途径不是说让农民待在农村里面,给农民补贴,这是做不了的事情,真正消除差距的途径就是让农民进城打工变成城里人。不但进城的这些人富裕起来,要比农村的生活更好一些。
另外,剩下的农村也会因为农业的现代化,逐渐的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所以李克强总理讲工业化、城市化的同时讲了一句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建立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基础上,才可能引领,这是理论上。
我们中国现在为什么要提城市化,为什么这届政府要特别强调城市化的事情呢?原因是我们的城市化落后了,我们的城市化现在滞后。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理论,为什么说我们城市化滞后了。我先介绍一个理论,美国有一个经济学家在60年代写过一本书叫经济增长概论,标题叫非共产党宣言。我们改革开放第一批考进北大以后,学的都是" 马克思主义,学的都是计划经济。
但是中国刚开始改革开放,我们引进一些西方学,那时候你介绍一个西方的经济学,你不能介绍,介绍完了以后要批判,当然又要说它不错,可能花45分钟介绍,5分钟侠客以前赶紧批评。
当时介绍的其中一个理论引起我的重视,我说这个挺有道理。因为我们那个时候整天学的是资本论什么的,看它这本书是非共产党宣言,我就很好奇,我到美国留学的时候还专门读了这本书,我学术理解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国际经济学,一个是发展经济学,这个是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叫做起飞阶段,不是反共产党,但是用另外一种思维分析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学的东西,不管是小学、中学、大学,我们理解的人类社会发展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所以说这是我们学的一套东西。
但是他不是这么分的,他也分成了几个阶段,我把它简化了。简单来讲每一个社会可以分成两个阶段:一个叫传统经济,一个叫现代经济。
传统经济的特点基本上是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经济,自然资源的要求特别高。人们有土地了,说经济发不发展就看你自然资源丰富不丰富,土地多农业就好。像中东有石油,海边的人靠海洋资源,基本上是以自然资源为基础。有些国家像欧洲国家,早年没有很多资源,他很贫穷。
但是这个传统经济它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很慢的,主要是靠同业生产的提高,农业生产提高是很慢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中国几千年变化很小,我们在改革开放以前的农业跟秦始皇的农业相差不是很大。大家看这些历史的电视片过分的夸大了他们当时的水平,至少我们穿的也差不多,吃的也差不多。所以传统经济在工业革命以前都有传统经济,发展很慢,基本上吃饱穿暖就可以了。
现代经济是我们现在处在的,现代经济不完全靠自然,像新加坡几乎没有,但是它同样可以生活质量非常好。物质享受非常好,是不完全的。
从传统经济到现代经济中间有一个突变过程,形容一个飞机,说飞机有两种状况,一个是在地上,哪怕停了在地上滑行,还是在地上。一个是在空中,从地上到空中有一个起飞,用了一个词当时叫起飞理论。所以任何一个国家或多或少会起飞,像欧洲国家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起飞了。美国、" 德国、日本基本上在20世纪初基本上都完成了。
后起飞的国家有哪些呢?有东亚,包括亚洲四小龙,然后有南北,也从原来的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中国现在也开始起飞了,我们的起飞从什么时候开始呢?可以说真正起飞是从90年代开始,80年代我们增长增加数量很快,但是八十年代基本上是恢复,恢复我们曾经被破坏的。比如说从人民公社又到了家庭联产承包制,从不允许民营企业,又开始允许民营企业经营了。所以八十年代的经济增长只是恢复当中的经济增长,九十年代以后我们就开始发生了质的变化。所以说中国经济起飞从90年代邓小平南巡以后到现在20年刚刚起飞。
这个起飞有什么标志,起飞的最大两个标志一个是产业结构的标志,从原来的农业位置逐渐地变成工业位置,再逐渐地变成服务业位置,这是一个变化过程。起飞以前基本上这个国家起码70%来自农民。到了起飞结束的时候,我们进入了发达国家行列的时候,应该讲70%左右应该是服务业,我们这个数字可以看到。你像新加坡、日本等等基本上都是70%左右的服务业,这是一个变化,对产业结构的变化。
第二个变化是社会阶段的变化,从起飞前70%左右都是农民,到起飞完成的时候,应该都是非农业。这两个产业变化和农村变化的,前面是城镇化。所以说中国讲两个东西是同步的,可是我们关心一个走的快,一个走的慢,我们现在的工业化走的很快,经过二十您的变化以后,现在我们的服务业比重不是很高,但是再有十年二十年我们服务业的机构会占到百分之六七十,我这么来评价,工业化走了三分之二的路了,从开始起飞到这个地方,我们坐飞机的时候,灯灭了你可以松开安全带,起飞的时候大家不能随便走动,起飞完成的时候,服务员就开始走动,到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说离的还有多远?产业还有三分之一的路走,严重滞后的是我们的城市化。
换句话讲我们现在还有多少农民,我们的农业产值现在已经降到了10%,我们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10%,但是农民还有50%,严重的这种不匹配的状态,这是现在我们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我就在解读为什么这届政府一上来非常明确的城镇化。媒体也经常在炒,从去年年底到现在,城镇化已经成了大家家喻户晓未来讨论的事情,不是说本届政府说前面耽误了,现在赶紧做,再不做的话,有很多问题。他前脚一做完,后脚马上跟上同步走,一个脚走的很快,一个脚拖的很后。现代经济又分成两个,现代经济初期是物质生活,先是轻工产品、消费品然后是住房。我讲这些东西不是我们的,是所有发达国家都经历的过程。中国现在出现的问题,房价高这都是其他国家出现的,但是我们程度上更加不一样,因为大家到这个时候的需求,我们可以这么说,九十年代主要是耐用消费者,本世纪前十年是汽车和住房。等到汽车和住房满足以后,人们到了最高阶段是提高生活质量。环境、健康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最高端的发展阶段。
所以我们产业阶段还有一段走,最主要我们社会问题比较严重。
我们来对比一下日本、" 韩国、台湾。美国的农民1%点几,有人说这是美国他们的文化跟我们不一样。亚洲这些国家的地区跟中国文化很相似,尤其是台湾和韩国,50年代的时候,50年代初我们的社会结构、产业结构和台湾、韩国非常相似,大多数都是农民,大部分产业来自于农业。但是经过五十年的变化,现在韩国的农民只剩下6%,台湾的也只剩下6%,但是中国大陆仍然有将近50%的农民。所以我们在想,这个问题现在我们说城市化步伐太快了,我不觉得步伐太快,我觉得我们是严重滞后了。我们什么时候能够像韩国一样只有10%的农民,任务非常重,需要多少年能够达到像韩国的这种状况。
我在这里讲一句话,没有一个发达国家的农民是超过10%的,你去看世界上没有一个发达国家的农民超过10%。中国要想成为一个发达国家,我们的农民不可能超过10%,意味着我们还有将近40%的人口要城市化,将近40%的人口就是还有五亿农民,在未来不到20年成为非农民,这个任务是非常的重。而且不是你能够阻挡的了的事情,只要城乡存在的差距,这些农民就不断要到城里,这是一个城市化的必要性。
从正面来讲,城市化也是我们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因,如果前三十年经济增长靠口,未来三十年中国经济的主要动力靠城市化,不要光看农民进城了。农民进城本身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内需,我们讲内需,媒体经过理解的是大家都买点东西,消费,城市居民多吃几顿饭,有段时间杭州市发消费券,我们要拉动内需,这都是皮毛。也有地方说家电下乡,把彩电下乡以后希望拉动消费,这也是表面文章。真正的需求首先是要通过数据结构的变化、产业变化来拉动。
即使消费,首先要改变农民的收入方式才能够增加消费,我们下面来看经济增长,为什么说城市化是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首先前提是五亿农民在未来二十年进城,我们现在的速度每年两千多万,估计要二十左右的时间完成城市化过程。意味着中国经济未来仍然有二十年的增长,我们最起码要达到韩国和日本,大概还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城市化过程当中首先五亿农民进城,需要住房、交通、基础设施,带动传统行业,我们钢铁行业属于过剩,但是我不认为极度过剩,高速公路虽然有闲置,但是人均的高速公路的分布和发达国家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我们过去改善了,但是按照发达国家来讲,我们仍然需要很多的基础建设。所以说从这个角度讲,钢铁、水泥、家具、家电包括电力都不是西洋产业,暂时因为宏观调控可能过剩,但绝对不是西洋产业,因为是未来城市化的拉动。
我们现在的城市化跟欧美国家还有不同,因为我们现在强调的是新型的城市化,就要对环保、节能重视,也是非常重要的行业。
还有就是城市化带动消费,五亿农民从农民的生活方式变成农民,至少每年两千万。如果每年两千万农民进城了,根据优秀研究表明,一个农民的消费,一个城市的消费是农民消费的正常消费,不包括买房子和汽车,是他的三倍。
确实是这样,因为农民没有很多私交活动,不看电影,说句老实话电视也很少看,也不需要冰箱。到了城里来以后,他的消费就会增加,所以我们中国真正的消费除了我们每个人多花点钱以外,很大程度上是社会结构带来的消费。
所以城市化带来的零售业、餐饮、娱乐、服装、医疗、教育等等。我昨天看了报纸,有人估计未来城市化会创造40万亿,拉动40万亿的经济增长,我没有仔细看它怎么算出来的。我现在讲的这些东西,大家会觉得是不是太乐观,我们可以看美国,可以看欧洲国家,他们经济过程当中都有一个国内的城市过程。而国内的城市化过程都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所以李克强经济学博士,他对历史也非常了解,所以他一上来就知道这是一个发展,你要抓这个事情,一个方面解决社会矛盾的措施,另一方面也是经济增长。将来我们国内的动力是什么呢?就是靠城市化。
城市的服务业既有生活服务,还有生产服务,服务业大家不要简单讲是这些,服务业地面还有很多的生产服务,包括金融,在座的很多学PE,投资、建立基金、搞项目,这些东西实际上都属于服务业的范围。一个发达国家的金融业它是非常发达的,通讯、物流、设计、创意、咨询、法律、中介等等,这些都是服务业。
而一个服务业对产品的附加值的比重将来需要有变化,我们很多领导人都讲占附加值多高,现在我们要搞高科技,其实我觉得高科技是一方面,我们现在上一代领导人很多是搞工业出生的。清华毕业,所以想的都是物质,一想产业要搞上去,也能理解。特别是我们搞计划经济,他们想的就是我们的产品怎么能高科技。
其实将来产品的很多附加值不是来自于技术,而是来自于服务业的附加值。大家都知道穿名牌的衣服,一件T恤,打一个logo,鳄鱼的logo、LV包卖的特别贵,这个附加值从哪儿来?来自于设计、营销、法律的保护。我曾经做过一个项目,给美国一个公司,手机里面的。我不懂技术,我给戴尔做过,给宝洁做过。他们也找到我,我也不太了解,他们企业聘的律师超过他的设计人员,为什么聘律师要超过设计人员?因为他要保证他的每一个设计产品得到最大的保障,不是被人抄袭。这个附加值导致他的东西始终卖那么多钱,他是靠律师保护。
中国企业家有跟我讲,他瞧不起这种企业,哪有一个公司律师比技术人员多,恰恰美国的企业是这样的。我最近还看了一个材料,讲产品占设计的比重,一百块钱里面56%块钱是来自于他的服务业。日本我看一下大概占15%左右,中国5%都不到,我不这个到底是根据什么,这篇文章也是在强调我们要重视服务业对我们产品的增值。你辛辛苦苦生生产出来,你怎么样卖的钱更多。在工商管理局里面经常讲两头赚钱,前面是设计,后面是营销,设计和营销实际上都是服务业。
所以说怎么在服务业当中来增加我们的产值,这是我们每一个企业家必须动脑筋的一个方面。
所以说未来二十年中国增长的潜力还是来自于城镇化的过程,城镇化的过程实际上是打动内需的过程。中国的高速增长没有结束,韩国的高速增长,我们不跟新加坡和香港比,新加坡和香港都是一个城市,不太好比。台湾和韩国是比较完整的产业,台湾的起飞是从六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末,将近四十年。韩国的起飞也是这样,到了九七年作为一个节点,九七年我们再不说亚洲奇迹了,他们起飞化了四十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5650688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