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前,扬州市宝应县山阳镇春光村还是一个负债200多万元的穷村;可如今,人均纯收入17681元,成了水乡洼地里的富裕村。
是什么人让一个穷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记者深入这个村进行采访时找到了答案:11年的发展,村支书郭维本带领大家硬是走出了一条先进的生产关系土地规模化经营,告别一家一户的传统耕作模式发展经济。
春光村有300亩地抛荒半年,之前承包养螃蟹的人亏本不干了。面对这一棘手事,郭维本每天骑着车子外出寻找承包人。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不到,这块地被承包出去,合同签订后,个把月没有喝酒的他高兴地回到家喝下2两白酒,因为这笔资金成了村里第一笔收入来源。
“土里刨金”才能迎来“发展的春天”。郭维本的思想观念一直很先进。他是这么想的,更是这么做的。
2004年春节前,郭维本到县城开会,得到一个信息:扬州馨森种苗公司计划扩大种植面积,哪里能提供500亩土地,项目就会落户在哪。听到这个消息,他坐到了这家公司的办公室,那时已经快过年了,要从各家各户手中一下子流转出500亩责任田,谈何容易?然而在他的努力下做到了。“说实话,我们当时根本没有当回事,没想到拍胸脯保证一周就可以签协议,结果5天就来签订协议了。”公司负责人' target='_blank' >牛勇接受记者采访时,对郭维本很是敬佩。
据了解,1年后,流转土地的村民算了一本收入账:土地租金收入加上出去打工所挣,比起单纯种地,收入翻了6倍,这给了春光村莫大(博客,微博)的启发。村里一鼓作气,先后建成城西工业集中区、引进大大小小工业项目10多个、建成高效农业示范区等等。
春光村不仅在2011年首度实现村集体负债清零,还为村民办实事支出100多万元。
多年来,春光村多次荣获“江苏省文明村”、“扬州市文明村”、“扬州市小康示范村”等称号,此外还获得“江苏省高效农业示范村” 等荣誉称号。
现代快报记者 韩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