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以来受“钱荒”的影响,银行间理财产品掀起了一场短期产品与长期产品收益倒挂的狂潮,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更一再冲至7%、8%甚至10%。
所谓天上不会平白掉馅饼,短期理财产品发行量和收益率双双飙涨,一方面是银行主动发行高收益产品来吸收资金,缓解眼下钱荒的局面,另一方面,迫于中小股份制银行的压力,一些大行也不得不发行高收益产品来留住客户。
可是理财产品不是存款,是有违约的风险的。CCFC统计,2013年至今到期的理财产品中共有92款理财产品未实现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南洋商业银行有20款,' howImage('stock','1_601998',this,event,'1770') 中信银行(' 601998,' 股吧)18款,' howImage('stock','1_600036',this,event,'1770') 招商银行(' 600036,' 股吧)17款。其中,' howImage('stock','1_601818',this,event,'1770') 光大银行(' 601818,' 股吧)于今年3月发售的“阳光A+计划2012年4期1”理财产品实际年化收益率少于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11.5%,为与最高收益预期相差最多的产品。
实际上,理财产品分成很多种,详细的也很难评估。有' 信托类的理财产品,有公募基金发行的,有银行或' 保险(' 放心保)公司发行的。像政信类理财产品,这类产品很大比例是建立在政府信用之上的,按照我国《担保法》,国家机关不得为保证人,因此一切政府担保在' 法律意义上都是无效的。政府担保之所以如此受欢迎表示政府的信用良好,但地方政府不加节制地举债,等于是在透支政府的信用,长此积累的风险隐患必然会渐渐暴露出来。银行自己发的、收益率只有4%-5%保本的理财产品风险不是很大,但是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收益率高于10%的理财产品还是要谨慎小心。
在2013年' 陆家嘴论坛(' 官方站)上,中国' target='_blank' >银监会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 target='_blank' >王岩岫透露,截至5月末,银行理财产品规模达9.8万亿元。国外机构估计的是13万亿。而6月下旬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因为流动性紧缺而暴涨,最高接近8%。几乎任何经济领域的学者都认为理财产品是不可能出现大面积违约的,理由是银行可以通过滚续发行新的理财产品、银行间拆借资金、卖出债券等手段来兑付,这与庞氏骗局毫无差别,用新募集来的钱来兑付以前的产品收益。照这个逻辑,庞氏骗局也是不会被揭穿的。这次的“钱荒”给了个大大的警钟。2008年后,通过各种融资平台,中国商业银行贷款大跃进。2010年,贷款风险被警示后,各大银行通过理财计划和买入返售持有了信托权益等资产,大量同业资金投入非标准化资产。' target='_blank' >央行这次收紧,是对这些银行的“敲打”,逼迫他们尽快将表外融资回表,降杠杆,去风险。
CCFC提醒投资者,高收益理财产品看起来或许很美,但不可盲目追捧。有些讲述或许残酷,现实就是温度
易新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