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9天的弱势反弹,难及6月24日的一根巨大阴线的一半,上证指数在周一就又出现一个向下接近20个点的跳空缺口。虽然市场普遍认为这是上周末的各种利空以及本周将陆续公布6月份不佳的' 宏观数据所导致,然而,本栏一直认为,这只是一种表象,去年底股市先暴涨,今年则渐行渐弱的主要原因,其实在于股市预期中的“改革红利”日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且经济下行趋势正越来越明显,让许多投资者渐渐地不愿“再来”。
以系统性风险著称的A股,要真正走出几年来日渐低迷的格局,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在于三点:一是不断下滑的经济出现明确的拐点预期;二是被市场所诟病的制度性缺陷能够有效补上;三是真正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
对于后两个“当务之急”,其实是相辅相承的,属于“改革红利”的问题,同时也是本栏反复探讨过的话题,但由于市场欠缺平等博弈的条件,似乎永远只能成为弱势投资者的一种希望,暂时看不到监管层有什么实质性的应对措施。其实最近关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意见稿的修改,正好提供一个绝好的观察点,只是就眼下而言,似乎也与这两“急”关联度不高。
而目前的经济下滑并未有拐点出现的迹象,虽然市场人士又有了关于“拐点论”的猜测,比如有人认为三季度后经济就可能复苏,但是这是从短周期去考察的结果。如果从更长的时间周期考察,最大的经济拐点(30年高速增长后的调整)其实已经明确出现,短期内即使有“拐点”,也可能只是一次弱势的反弹而已,至多也只能以“弱复苏”观之。
借用股市的的术语,这次大周期的经济下行,有如股市见到6124点的大顶,需要来一次像模像样的长期调整之后再重新出发,才能走得更稳健更长久。至于调整的方式,也可以借用股市“时间换空间”还是“空间换时间”的比喻。当然,对庞大的经济体而言,前者的方式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后者可能会引发大量的副作用。所以,只要高层对经济调整的策略倾向于市场化,并确确实实以市场化的方式来调控,而不是此前的急吼吼“严防死守”某个GDP数据而出台过度刺激措施,则经济的缓慢下滑中同时进行结构调整,是应有之义。
只是如此一来,本栏前期认为的投资者在未来需要适应经济可能在较长的时间内陷入低迷的提醒,就会一直有效。而这种市场化调整方式也由于就业问题存在反复微调的可能。当然,如果微调火候能掌握得恰到好处,则经济软着陆后的重新起飞,仍值得期待。林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