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海口7月11日电(伍木 记者任明超)什么是幸福?在26岁的什进村黎族小伙董儒担看来,“幸福就是自由自在,在家门口就业”。
从2000年9月开始,海南在全国率先提出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其主要内容是“建设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13年来,海南以文明生态村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在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上也取得一些收获。
“不花一分钱就住进了让城里人都羡慕的两层别墅,而且还能在家门口就业。”董儒担笑着说,自从2010年村里开始搞大区小镇文明生态村建设后,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基本上都回来了,之前有些冷清的村子又开始热闹了。
什进村位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道镇山区,是典型的海南黎族村落,村民长期以来都靠传统种养殖业谋生,容易受自然灾害影响。2010年前,全村48户人家有12户还住着茅草屋,村里大部分青壮年都去城里打工谋生。其实,什进村地理位置很好,紧邻国家5A级景区呀喏达热带雨林,长期以来由于观念落后村民只能抱着' target='_blank' >金山守穷。“大区小镇”旅游开发模式启动后,村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实现分红收益。2010年,什进村集体与北京春光集团合作,开发布隆赛文化旅游区,村里的面貌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北京春光集团先后出资1.3亿多元为农户统一规划建造黎族风情船型屋别墅,并建设酒店、商业街等旅游配套设施,还向村民发放助残金、助学金等,60岁以上老人有养老金。
今年刚刚大学毕业,就回村到酒店做接待工作的黄剑锐认为,“大区小镇”是保亭县新农村建设的创新之举。“大区”是指复合型的旅游景区和旅游度假区,“小镇”是指依托“大区”形成的有地方风情和文化特色的原居型旅游村镇,将农村剩余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就地转移到第三产业等现代服务业。村民根据自愿加入原则,企业向村民发放青苗补偿后,以每亩1500元的价格租用了村里500亩土地。
最让董儒担满意的是,所租用土地都是通过整合村里的宅基地、林地和坡地,没有占用一亩基本农田,村民既保证了原有的收益,又能在企业打工或者利用空余房间搞家庭旅馆获得新收益,没让老百姓与当地发展脱节。
经过岗前培训有48名村民进入酒店上班,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每月工资1500元左右。短短3年,什进村村民的人均收入已从2170元上升到了9000多元。
在“生态立省”路线不变的前提下,海南各地纷纷创新思路,为文明生态村建设加入新的内涵。
琼海市围绕“发展生态经济”,提出打造田园城市理念,充分保存农村原有样貌,发挥农村生态环境优势。
今年2月,村民王杏惠与村里8户农民合股开了一个农家乐,依托博鳌亚洲论坛、附近酒店资源和村庄原生态的优美环境吸引了大批游客和外宾前来用餐,甚至还得到过外国政要的好评。
谈到让村民在家门口创业致富,就不得不提儋州市木棠镇铁匠村,这个曾经因土地贫瘠、村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打铁谋生的贫困村庄,10多年来利用村民的手艺优势,成功转型做花梨木、贝壳、海柳等手工艺品加工,成为海南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铁匠村大学生李玉信,2010年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家创业,在村里黄花梨专业合作社的帮助下,目前年产值已过百万,为解决原料短缺问题,他每年都要去三四次' 越南购买原料。
截至今年6月,海南文明生态村建设共投入资金54.2亿元,已累计建成文明生态村1.39万个,占全省自然村总数的60%,全省文明生态村农民2012年人均纯收入达6895元。计划到2016年,海南全省75%的村庄要建成文明生态村。
海南省委书记' target='_blank' >罗保铭认为,文明生态村建设是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文明生态村建设应成为海南绿色崛起的重大战略。海南文明生态村建设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表率的示范区,是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是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核心内容,是实现海南绿色崛起的综合载体,将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