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新的“理财业务”,北京某财富投资公司推出的产品足够吸人眼球。与普通理财产品有着明显不同的是,客户只要将钱存入银行,便能得到比银行存款利息高出至少4倍以上的收益。
该公司董姓理财经理反复向记者强调,钱就存在银行你自己的账户上,一点风险都没有。
当记者百思不得其解时,某业内人士一语道破其中奥秘,“这种所谓的‘理财产品’性质与‘直存款’相同。”
而在“直存款”的背后,是一条隐秘的利益链条中介揽储、储户存钱、银行放贷、借款人获得满足。维持这条链条运转的是10%甚至更高的融资成本。看似毫无风险,实则危机四伏。
是“馅饼”还是“陷阱”?
“50万元一年期定存,利息至少是6.5万元,而普通银行存款只有1万余元。”董姓客户经理向记者举例说。
是天上掉馅饼?还是投资陷阱?经记者核实,该财富投资公司是一家在工商部门注册的,有着合法手续的机构。不仅如此,虽然成立只有一年时间,却多次因业绩的突出被一些媒体报道。同时,通过网上查询,找不到任何一条有关该“理财产品”的负面评价。
“你信吗?”在网上一位直存款中介人员反问记者,他同时解释说,到银行存款,存款到期取得利息,利息却比正常的存款利息高,这些特征与“直存款”一模一样。
“你要存款吗?有贴息人急着用钱,不管利息多高都能给。”在了解到记者有存款意愿后,该中介向记者抛出了更诱人的条件。
在网上,记者输入“直存款”三个字,得到的信息少之又少,少数几个留下联络方式的直存款中介人员,面对记者“怎么参与直存款”的询问,多给出似是而非的答案,并告诉记者“直存款违规”。
其实,直存款并非银行专业术语。在记者采访中,多位银行工作人员均表示,不知道什么是直存款。
这是一个“不为外人道”的圈子:他们将资金方称为“银主”;将资金需求方称为“口子”或“贴息方”。一个广泛流传的说法是,由于在银行信贷额度不足时,无法给符合条件的借款人即口子放贷。于是,在中间人的协调下,一个或者更多银主将钱存入银行,增加银行存款规模,换来贷款额度。银主的报酬是:可获得口子的贴息并到期从银行提取到本金及银行存款利息。
由于违规,直存款活动虽在几年前就已出现,但一直处于地下活动状态。某银行北京" 中关村(" 000931," 股吧)支行一位客户经理就对记者表示,私底下,这种活动确实有存在的可能。
“帮凶”还是“无辜受牵连者”?
在直存款活动中,有一个环节无法缺少银行。在记者得到的一份直存款选项列表中,就有如下选项:
“北京四大行纯阳光定存2亿元一年直贴3.5%,要个人款;西安四大行纯阳光定存20亿元5年直贴17.5%,要企业款;南方某市四大行非阳光定存30亿元一年直贴18%,要企业款;汉中四大行阳光定存20亿元5年直贴18%……”
“直贴”指的是口子贴息。以20万元一年期定期存款为例,目前银行存款利息为3.25%,口子贴息为3.5%,最终银主获利可过万元。“阳光定存”指的是,资金如普通存款一样,可开通网银,可全国联网查询;与之相对的是,“非阳光定存”。“非阳光定存”指的是银主存入银行的钱只有在开户行才能查到。也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非阳光定存”,银主在银行根本查不到存款信息,这是因为银行将钱直接划给口子。不过这种说法未得到有关人士证实。
上述财富投资公司所谓的“理财产品”同样也有银行的身影,其理财产品介绍书中有这样一段流程办理说明:客户将理财资金存入本人银行卡活期账户中,公司出据债权,委托银行扣划。
那么在这些活动中,银行是“帮凶”还是“无辜受牵连者”?从今年受审的几起案件来看,银行大多对企业间或个人与企业间的直存活动并不知情,但由于银行内部管理、风险防控上出现漏洞,恰恰令其成为中介或口子融资的工具。
中介或口子也正是利用人们对银行的信任,提高人们对直存款的认可度。
另据上述直存款中介介绍,银主“更愿意把钱存在四大行,相对安全有保障”。该中介还表示,直存款期限可分为一天、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长一点的就是一年、三年、五年,对于借款期限问题,这位中介的回答比较简单:“都是按照银行存款设定的期限来。”
这位中介还向记者透露,“一天存款又被成为冲点,主要是为了银行能够完成揽储任务。”这在某种程度也说明,个别银行或其分支机构对直存款或许并非完全不知情。
安全还是危险?
“只要口子贴息就没有风险。”某直存款中介向记者保证。
在某网站贴吧中,无论是口子还是银主,所需和提供资金大都以“亿元”为单位。如“个人企业款5亿元做定期、一年口子”,“30亿元资金寻靠谱的直存款口子”;又如“广东农商银行6个月,个人款、企业款皆可,200万元起……”
巨额的融资规模、沉重的融资成本,什么样的口子能够负担?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王勇认为,从目前的经济状况来看,“钱生钱”的可能性极大。因为考虑到有限的利润收入,大多数企业不可能不计成本地融资。
此外,某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口子所涉项目大多为收益仍可观的房地产项目。而从目前情况来看,房地产领域融资需求旺盛。近日,交行金融研究中心提供的情况也佐证了这一点当前信贷需求的增长点落在包括房地产在内的少数领域。
然而,无论是资金空转还是流入房地产市场,储户存款均是进入高风险领域。
另一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据知情人介绍,直存款的银主有相当一部分为资金实力不俗的企业。董姓客户经理也告诉记者,一些知名企业也购买了他们的“理财产品”,并可以请其中几家企业向大家推荐。
令人担忧的是,大企业特别是知名企业的示范效应明显,带头参与违规、违法融资行为,必然会对其他企业带来一定影响;另外,在经济前景仍不乐观的背景下,企业“脱实向虚”趋势的出现尤其要引起人们的关注。
无法回避的是,直存款如果出现问题,银行将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如口子无法归还贷款,银行会遭受损失。更为严重的是,如参与者在直存款活动中存在欺诈行为,银行极有可能成为最后的买单者。
对此,金融监管部门近期已经有所行动:一是加强银行信贷资金流向监测,严防信贷资金注入民间融资和非法集资;二是密切关注信贷客户动态信息,对于存在明显迹象或已查实参与民间融资的信贷客户,一律不得新增授信;三是开展分支机构和员工行为排查,有效防范分支机构和员工参与民间借贷和非法集资。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