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账:明晰钱财来龙去脉;
规划零用钱:提前存款,学会克制欲望;
钱要用在有意义的地方:学习的价值和捐款;
为家里购物:培养责任意识,懂得货比三家;
电话购物:对广告诱惑说NO。
《儿子的存钱罐》是本财商亲子书。作者从一组关于' 孩子理财教育的电视节目中受到启发,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和消费习惯。作者在文中记录了儿子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向读者展示了她对于一些儿童常犯错误的既有效又不伤害孩子的处理办法,读起来亲切又受益匪浅。
大多数家长最重视的是孩子智商的培养,情商紧随其后,却鲜有家长想到财商。可能是因为家长自己的财务都处理不好,所以不舍得过早地给孩子这么大压力。其实,财商的培养没有那么复杂,不需要惊世骇俗的独家理论,也不用醍醐灌顶的育儿猛方,这本普普通通的“兆君成长日记”,就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你会发现财商培养并不需要额外给孩子“补课”,简单的生活事件换个方式处理,日积月累,财商已然飙升了。
叶雨开始想到对儿子进行财商教育,缘于一档日本' 儿童理财节目:让孩子挑战第一次独立上街买东西的任务,摄制组人员在孩子不知情的情况下,跟踪录制全部过程。跟深圳卫视的《饭没了秀》类似。作者看完节目后也萌生了这样的想法,便有了开篇兆君的第一次独立购物。
这算是他第一次对商品社会有直观认识吧,叶雨在跟踪儿子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儿子的一些“失仪”行为,比如在得到店员帮助后没有说“谢谢”,而是直接扬长而去。因此,在理财教育的同时,顺便对他进行了道德教育。这便是整本书的模式:培养财商的时候,也没有落下情商。
要想培养孩子的理财习惯,必须给他独立支配金钱的机会,虽然兆君第一次自己拿钱就骗了妈妈,做了坏事,但是作者却在文中说:“你还需要更多经历,需要妈妈为你提供更多这样的机会。因为只有在不断的锻炼中,你才会慢慢地学会克制欲望。”
在让儿子独立购物的过程中,叶雨也慢慢向他渗透一些消费习惯,比如理性消费。兆君春节后收到不少红包,尝到了乱花钱的甜头,所以在超市见什么买什么,搞得妈妈连教带开玩笑,跟他“斗智斗勇”了不少时日。
书里还提到一件小事。周末的时候,妈妈在打扫卫生,兆君坐在沙发上玩游戏,妈妈扫好之后让兆君帮忙倒下垃圾,兆君却问:“帮妈妈扔一次垃圾给我多少钱?”我相信这绝对不是兆君一个人的行为,拿钱办事似乎是现代人的做事准则,但这项“准则”却是有漏洞的,家长要怎么引导才能让孩子辩证地看待这件事,那就得好好琢磨了。
书里不仅记录儿子的零用钱规划、养成记账习惯或是拉钩不浪费这样的日常生活理财教育,作者也大胆放手让儿子尝试向父母“贷款”,引导儿子正确电话购物。看到这样“高难度”的标题,很多人可能会想:我自己都还没尝试过呢,怎么教孩子学这些?但当你看了作者的方法以后,你又会如释重负:原来这么简单啊!
很多80后父母被现代理财弄得焦头烂额,年轻的爸爸妈妈们,自己小时候本就娇生惯养,从来也不懂理财为何物,更别说教孩子这些了。但作为现代人,不懂理财必然要吃亏。比如月光一族的形成,就是典型的低财商导致的后果;而就算是人人都持有的' 信用卡,又有多少人真的懂得如何合理使用。
叶雨是旅日作家,文中充满了中日两国教育理念上的差异对比,也有对父母与自己两代人理财观的思考,平实却充满启发性,相信读者在读完之后也能总结出自己独特的儿童财商培养术。
作者简介
叶雨,1995年赴日留学,历任日本《东方时报》记者、编辑、总编,《为了孩子》《Enbaby恩比育儿》等育儿杂志撰稿人,著有长篇小说《飘浮》等。
编者推荐
第一章 第一次独立购物
教孩子懂得购物规则
独自去超市购物
买东西需要比价格
懂得说“谢谢”
第四章 第一次独立支配金钱
尝试自己独立支配金钱
我说真话,妈妈不生气
妈妈小时候也骗过姥爷吗
第七章 我也要当老板
为什么我们不能买跃楼
为什么我们家不可以有很多钱
想当老板不对吗
第八章 亲情友情比金钱重要
帮妈妈扔一次垃圾多少钱
我想玩游戏,虾不买也行
第九章 和妈妈拉钩约定不浪费
妈妈学会了自我检讨
浪费资源是可耻的
守诺是人的美德
第十七章 第一次负债贷款
贷款和刷卡是什么
第一次贷款成立
以后没钱时再不贷款了
小男人学理智消费
结束还贷的日子
第二十四章 只讲储蓄太没出息
捐款和探亲礼物不是浪费吗
只懂存钱那是守财奴
钱要用在有意义的地方
三代人对物质追求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