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通网7月26日讯股市摸不准脉,金市忽上忽下,房市鬼影绰绰,投资理财渠道可供选择变少了,于是很多人开始转向' 收藏市场。靠大家的捧场,这个市场越来越火热,但传统意义上的收藏家和爱好者却越来越少,所谓的投资家越来越多。估计大家都听说过这样的说法:粮油一分利,百货十分利,珠宝百分利,古玩千分利。所以,对于现在的很多藏家而言,藏品并不是用来欣赏把玩的,而主要是保值、增值的投资品。在某些所谓的专业理财网站上,“84岁老妇兑取"强力球"巨奖”甚至与“吴作人画作融贯中西夺天工”并列首页,幸好吴老先生早已仙逝不用见到这一幕。
很多人对投资型收藏趋之若鹜,' 大众媒体起了一定的推手作用。一些媒体开设的投资频道、理财节目、理财栏目日复一日地不断激发起普通百姓对投资型收藏的热情,古籍善本、金石书画、陶瓷古玉、古典家具等门类的知识门槛和资金门槛都太高,一般人够不着,所以菜鸟们经常是被大众媒体牵着鼻子走的,理财节目、理财栏目以前最爱的题材是红木暴涨、翡翠增值、田黄寿山一石难求等等,如今这几位的价格已经高得吓死人了,也没有什么新花样可炒了,所以理财节目现在又开始喋喋不休“南红”如' target='_blank' >何如何有潜力、非黄如何如何有前景……引得一干人马又蜂拥杀入。
虽然收藏与投资的确存在相似之外,但老余认为投资型收藏其实很不靠谱,购买收藏品可以作为爱好,可以作为消费,就是千万别指望投资回报,更不能怀有一颗投机心。想想看,连很多专家都不在其专业领域进行所谓的投资型收藏,咱们这种啥啥不懂、似懂非懂或不懂装懂的普通人,怎么敢揽这么重的瓷器活儿啊。还有一个很浅显的道理,连路人甲都听说啥啥能升值了,那东西你还敢碰,纯给大庄家当垫背呢。这种事也是有前车之鉴的,比如上世纪20年代好些' 美国人犯“股疯“,连街头的擦鞋匠都能跟华尔街的银行家聊聊股票 ,后来就有了1929年爆发的大危机、大萧条。历史的教训真的不能忘记。
把收藏完全异化为投资理财,一定程度上证明很多中国人得了投资焦虑症,大家都想快速发财,但苦于不得其门而入,于是就“病急乱投医”。冲向珠宝市场的人也许并不是真的需要一块挂在脖上的翡翠,他(她)真正想要的是一块能带来财富的魔法石。当然了,假如您一意孤行非要投资型理财,也没人拦着,但至少要做好如下准备:一要有相关的知识储备,二要有“交学费”的心理准备,三要具备“愿赌服输”玩得起的心态。如果这最基本的3条都做不到,劝您还是趁早洗洗睡吧。 【在线答疑】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