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以来,物联网作为一项战略性' 新兴产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近一年来我国物联网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特点?江苏如何充分发挥物联网产业先发优势?日前,新华社智库江苏中心走访了我国物联网专家、南京邮电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杨震。杨震目前兼任中国' 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常务理事以及亚太通信会议副主席。
访谈人:江苏分社智库工作部分析师周国洪、陈希希
我国物联网完全有可能"后发制人"智库:当前,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均已将物联网技术与产业确立为培育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重点,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薄弱,在物联网领域我们有没有可能实现"后发制人"?
杨震:完全有可能。首先,我国在传感网等领域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早,基础较好。从学术界的角度来说,物联网的技术体系分为三层,最底层是感知层、中间是网络层、上面是应用层。也有观点认为是四层,就是再加上一个共性技术层,比如安全技术等。这四个层面,从整体来看还是国外领先,但是分层来看,我们和国外各有所长。比如,在无线传感网领域,我们的实力比较强,在传感网的布设方面,我们和国外的应用没有什么差距。
其次,标准方面我国也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我国在传感网标准制定领域还是比较活跃的。比如,我们已经加入了国际上的传感网标准组织,是国际传感网标准化的四大主导国(中国、美国、韩国、德国)之一,在部分国际标准的制定上具有一定的话语权。
最后,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我国的追赶步伐比较快。比如,在移动通信领域,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没有我们的份,第二代我们是基本引进,然后开始进行研究,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我们迈出了重要一步,就是TDSCDMA,这一次的介入为将来我们发展4G、5G、6G打下了良好基础。可以这么说,我们在移动通信领域已经开始晋升国际主流了,至少可以跟国际上发达的欧美国家分庭抗礼了,希望以后的5G、6G技术我们能有更大的突破。
智库:现在有种提法把2009年称为"中国物联网元年",一年多来,我国对物联网的推进力度很大,请问我国的物联网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什么特点?
杨震:我们跟国外相比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从国外来看,虽然美国、欧盟以及日韩等国也有相应的物联网计划,但主要是靠IBM这样的大企业在推。企业是纯市场经济,只有当这个领域有利可图,它才会感兴趣,而我们把物联网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在推进,这比国外更有计划性、目的性和系统性。这是因为,当前物联网的商业模式还不是十分清晰,如果完全靠市场,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在我国,政府已有了明确的态度,要集中各种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物联网。几年以后,一旦我们的市场培育起来,应用规模变大,一定会有一个爆发性的增长。
物联网安全问题亟待破题智库:物联网的安全问题一直是被广泛关注的焦点,有专家称如果中国在建设"智慧地球"过程中,不能坚持"自主可控"原则,将会失去"信息主权"。杨校长对此怎么看?
杨震:物联网的安全问题确实很突出,以前提到' 互联网时,有三个"不可"――不可信、不可控、不可管。互联网毕竟是一个虚拟世界,它虽然是一个信息网络,但是这个信息是人采集以后,放到服务器上面的。对于物联网而言,已经不是这样了。它已经跟现实世界连起来了,如果这个信息是不可靠的,或者说可以被任何一个人随意地取用,那后果简直是不堪设想。我个人认为,安全问题不解决,物联网的健康、良性发展难度很大。
智库:在构建物联网安全保障体系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呢?杨震:从物联网的体系架构来看,安全问题在每一层都存在,所以最好能综合起来考虑。现在国际国内来看,能综合考虑物联网三个层面的安全问题的比较少。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做传感网的人只专注传感网,做网络平台的就只做网络平台。比如,假设把底层安全问题解决了,中间的一层不安全,也还是不行,上面一层不安全,仍然不行。因此,只针对某一层来研究安全问题,物联网的整个系统不一定是安全的。物联网的安全问题需要有整体性、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增设独立机构激活产学研良性互动智库:现在南邮和企' 业界合作的也比较多,在目前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下,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高校这种创新母体的作用?
杨震:产学研的问题我国已经讲了十几年了,目前看来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些差距。我个人的感觉是我们缺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因为企业和高校的本质和目标是不同的,企业的目标是追逐利润,而高校的主要目标是人才培养和' 科技创新,这两个目标不同的主体,要想紧密结合起来,中间还需要一个纽带,而我国目前好像就少了这么一个纽带。在国外通常有一个叫做研发中心的机构,它是外设在企业和高校之外的独立机构。这个机构对企业和高校的情况都很了解,把高校里有应用前景的项目推荐给企业,企业把它转化为产品,推向市场,成功以后再把盈利的一部分作为研发经费反哺给学校,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智库:这与我国当前的创新体制有关吗?杨震:有一定的关系。一方面,很多高校认为我的本职任务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教书育人是最核心的,而科技创新方面,能发表一些高水平的论文也是创新,不面向市场、高校也没有压力。另一方面,有些企业认为中国的市场很大,产品销量很好,即使不创新,还能吃几年老本,再加上研发的投入很大,有的产品产业化的过程较长,伴随的风险也大,所以企业与高校合作的动力不足。
江苏应加快培育物联网标杆企业智库:江苏已经成为全国物联网发展的先行区。在当前各地抢抓物联网机遇的竞争态势下,江苏应该如何牢牢把握先发优势?
杨震:首先,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如果不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就不能形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未来的竞争中就会步步被动,受制于人。江苏的动作很快,在物联网领域已经成立了由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组成的产业联盟,下一步要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加大基础研究工作,重点突破关键技术,占领制高点。
其次,标准制定在产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就把握住了整个产业的发展方向。当前,江苏的研发水平完全有能力参与制定物联网标准,应全面加强与我国及国际标准制定机构的联系,积极参与制定物联网相关标准体系。应坚持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同步推进的原则,统一技术和接口标准,增强标准的市场应用性,进一步确立并扩大在制定物联网标准方面的话语权。
第三,要加快培育物联网标杆企业。江苏和物联网相关的企业较多,比如周庄有全亚洲最大的传感器生产基地,还有在智能交通、现代物流领域做的很好的三宝科技集团等。企业数量虽多,却未能形成规模化优势。建议选择一批优势企业,加快推动其技术创新、规模扩张和并购重组,使之成长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物联网标杆企业。我们期待若干年以后,江苏能在物联网领域培育出一批像中兴、华为一样的龙头企业。
智库:南邮在物联网、传感网等研究领域具有较为突出的领先优势,南邮在参与物联网方面,有哪些规划?
杨震:温总理去年8月份在无锡视察讲话以后,南邮率先跟进,在全国成立了相应的机构来进行科研攻关和人才培养。去年9月3日,南邮成立了物联网研究院和物联网学院,现在物联网学院已经招收了首批学生。此外,我们投入1000万元资金,设立了相应的物联网技术研究专项,加大对各种应用平台的开发力度。在应用示范方面,南邮投入2000万元建设"智慧校园"工程,今年底第一期工程就能全部完成。"智慧校园"首先要实现对学校里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和宿舍等各种资源信息的感知,然后将信息接入到统一的信息平台上,再把各种各样的应用全部接进来,从而实现对它的控制。比如,感知系统若感知到教室没人时,就会自动关闭电灯、风扇等设备。
(来源:新华网)【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