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周刊·红周刊(博客,微博)》特约作者 嘉华理财北京第四财富中心总经理 谭政
2013年6月以来,金融市场掀起风暴。“钱荒”引发一系列讨论与解读;' target='_blank' >央行放开贷款利率市场化管制;近日,' target='_blank' >审计署将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审计。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对中国金融市场的预测、对地方债引发的唱空中国说、对' 信托产品兑付危机的关注甚嚣尘上。那么,未来该关注哪些理财产品呢?
理财产品的配置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保障类产品,也是必配类产品,主要包括' 保险(' 放心保)和流动性产品,包括保险公司的疾病险、意外险等以及货币市场基金、短期银行理财产品等。第二类是增值类产品,主要包括'私募股权投资、固定收益类产品和证券类投资产品。
抄底证券投资类产品
6月份的“钱荒”不仅对银行间同业拆借有影响,还波及证券市场、公募基金和阳光私募。股市哀鸿遍野,但却有一种产品受此影响甚小。那就是量化对冲型'私募基金产品。近两年量化对冲型产品蓬勃发展,随着信托' 期货账户和期货资管业务的放开、转融通业务的推出,量化对冲型产品或将成为未来的主流。
阳光私募类产品的投资门槛比较高,通常最低门槛在100万元。由于阳光私募产品的基金经理为多有着丰富证券投资经验的人士,对于想进入股市的投资者,是个不错的选择。
对于资金量有限又想参与到二级市场中的客户而言,公募基金应该是一个选择机会。相比私募动辄百万的入门门槛,公募基金1000元的资金量要平民化得多。但公募基金一般没有对冲的机制,无法有效规避系统性风险,因此,就更需要谨慎了。目前,A股指数已经跌至谷底,建议可关注指数型基金。
信托业近几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2012年底,信托业受托管的资产为7.47万亿元,而保险业总资产为7.35万亿元。以“体量”计,信托业已超越保险业而成为中国金融业的第二大支柱,仅次于银行业。事实上,市场上所说的信托实际上多是融资类信托项目。目前“信托”两字往往与“刚性兑付”同时出现,这是信托业的潜规则,正因为有了它,信托才从一个边缘化的金融机构,成长为拥有接近十万亿规模的金融明星。
今年以来,信托业务不断受到来自基金公司、' 券商资管业务的挑战,而对近期各类消息的解读又颇有一些对信托不利的言论。以融资类信托中的政府合作项目为例,此次审计署对5级政府的审计工作更使投资者对地方政府的政信类项目的兑付问题产生了疑问。其实,此次审查的目的是对债务进行彻底摸底和测评,是新领导班子对地方债的实际情况进行摸底,掌握实际数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应是一个软着陆的过程,不会是疾风暴雨。因此,对于存量的政信类信托产品影响不大,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是个利好。
信托产品在选择时可关注项目的现金流、融资方所处行业、融资方的实力、风控手段的变现能力及发行产品的信托公司的实力等相关因素,这样仍然可以找到合适的产品。信托产品的年化收益率一般在8%~12%左右,所以,固定收益类信托产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银行中长期理财产品不受影响
“钱荒”时期发行的30天左右的产品已经陆续到期兑付,基本年化收益率在5%以上。喧嚣之后归' target='_blank' >于平静,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进入7月份后开始下滑,回归到3%~4%之间。
自利率市场化启动后,对商业银行最直接的冲击就是利差收窄,导致收入减少,这种减少就会波及到银行理财产品。但个人认为,此次放开下限的新政对理财产品的收益暂时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如果银行降低理财产品的收益,理财产品就会发不出去。相反,为吸引到更多的资金,银行还要在提高收益率上下功夫。
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可以满足客户对资金流动性的要求,但这样就会牺牲一定的收益性。而中长期理财产品的收益不高,但相对门槛较低,最低资金要求一般在5万元左右,收益也只会在原来的4%~6%区间内徘徊。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声。”面对市场的千变万化,对理财市场保持应有的敬畏之心,审慎的产品选择,才能带给投资者相应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