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名佳红木销售人员拿着手电筒教消费者如何辨别紫檀“挖补”。在店堂警示牌上,记者看到:避免花冤枉钱,认清“挖补”,购买紫檀家具请用手电筒观测。“紫檀原料直径不过十多厘米,并且十檀九空,在制作家具时,很难出现整料,大多会实用‘挖补’技术,由小料填塞黏结成整料。”名佳红木总经理朱邓峰说。他告诉记者,由一块完整木料所做的家具,被称为“一木一器”,这样的家具价值非常高,值得" 收藏;而经过“挖补”的家具价值会大打折扣,因为做“挖补”需要用胶,当胶的保质期到期后,很容易发生“挖补”的地方脱落的情况。看上去一模一样的家具,根据“挖补”的多少,与没有“挖补”家具相比,价格能相差几万到几十万元。朱邓峰说,其实“挖补”是节省木料的办法,本身没错,但有商家不会主动告知消费者,往往按没有“挖补”的家具来卖。
据介绍,红木行业类似“挖补”隐性秘密非常多,而消费者大多不知情,消费者在购买红木家具“打眼”时,往往以“交学费”的方式不了了之,但这些隐蔽的“猫腻儿”让消费者防不胜防,榫卯偷工、白边超国家标准、" 越南黄花梨冒充海南 qk= page=1" (楼盘)黄花梨等。针对消费者提出的种种问题,朱邓峰表示,将把消费者的这些经历一一记录在案,并且将在店堂内公示出来,用来提醒消费者注意。消费者看中的家具还可以在消费者的监视下进行组装,以看清是否榫卯偷工。
红木专家说,仅靠消费者炼就火眼金睛是远远不够的,要遏制红木市场的乱象一方面要靠法规的不断健全,另外企业自身加强道德自律,让消费者有足够的知情权,做到真正透明公开才是行业良性发展的长远之道。
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