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是颠覆性的
《红周刊》: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吧。
刘小鹰(长远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诺基亚中国第一批全国代理,后在香港上市):跟起家有关,现在我也主要做通讯、移动互联网方面,现在更多的精力放在移动通讯相关领域。
《红周刊》:听说您做实业之余新做了一个' 创投基金叫老鹰基金。
刘小鹰:去年我用家族的资金做的,投了十几个项目。只做早期投资且每个项目控制在100万美元以内。
《红周刊》:主投哪个领域呢?
刘小鹰:我们认为移动互联网这几年刚刚处于初上阶段,未来涨幅空间会非常大。事实上最近十几年互联网从来不缺少神话。区别于银行,这种神话不是因为垄断而产生的,而是因为行业本身发生非常快。
且不说微软、google,我们单来看眼下的手机应用或者手机游戏。假设某款游戏非常好,挂到苹果商店,或者谷歌市场,让大家下载。它有收费模式、充值、虚拟道具,从几岁甚至几十岁的人每个人都有机会玩游戏,都有机会下载。如果这些都具备,那它就很可能产生神话。
《红周刊》:感觉这些要求并不难,为什么会产生神话呢?
刘小鹰:区别于传统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很简单,但是颠覆性的。从开发商到游戏者只有一层,手机带来的应用和商店三七分成。中国有几亿的智能手机用户,拿到哪怕只有几百万的用户,每人收一块钱,那么收益就是非常惊人的。
同时,由于在网上的消费者基本都是采用支付宝、刷' 信用卡这类现金付费形式,运营商直接收钱,没有压货,就没有融资难的问题。所以,千万别小看移动互联网产业,它们很可怕,未来必然产生颠覆性的事件。
举个例子:在芬兰有一家只有2年历史的手机游戏公司。它出了一款游戏非常受欢迎,面市一年多,现在每天收入是300万~400万美金。它的用户来自全世界一两百个国家,因为都是多语言版,中文版也快出来了。
《红周刊》:现金流很吓人啊,这个公司很大吧?
刘小鹰:一百名员工,你自己说大不大。其实这样的公司还有很多,像' 美国的印象笔记,它们有不少还没开始赚钱,但估值已经是10亿美金、30亿美金,50亿美金,上市之后可能是100亿美金起,还不需要靠银行融资。只要有风投给它投,估值一路飙升,到上市时风投基金退出,照样可以赚钱。
现在该投90后了
《红周刊》:相比传统产业,互联网真可怕!如何寻找投资标的呢?
刘小鹰:其实你可以检查一下自己一天的生活。每天起来要看新闻吧,这是社交媒体一块。大家在谈论什么话题,不论是' 微博、微信、人人网,还有国外的facebook,都是一些交流。接着,在工作中我们使用邮件,使用“印象笔记”这种软件,档案存储需要别的软件,这是工作这块儿,现在工作上已经很少有实物交流了,都是通过软件。
再往后看,我们还需要购物。区别于传统店商,网络新消费可以通过图片进行消费沟通,国内有“美丽说”和“蘑菇街”。通过美丽的图片将产品展现出来,通过点击图片就将流量引向网上店铺。实现销售后就可以分成。
未来,实体商店将会是网站的体验店或者做补充,去实际试穿之类。对于这类新主体,只要撑住初始的阶段,流量从零开始,达到收支平衡,资金就比实体店顺畅多了。因为,相比传统店,它不需要那么多销售代表了,也没有压货的情况。
《红周刊》:不少实体店现在也在做网上业务。
刘小鹰:是的。但大多数传统店商发展网络需要新投入,关键是懂得人少,团队成员年纪较大,这会推迟这类企业电商的步伐。很多企业的中层干部以上都是70后、60后、50后,对IT、对店商还不熟悉,自己也不用。为什么年轻人的发展快,因为他自己本身在干这个事,每代人都会产生不同的思维和浪潮,会产生每代人的大富翁。
《红周刊》:每代人都有不同的创富方式?
刘小鹰:是的。比如,60后创业的,多做实业,像房地产、医疗,让他们做互联网,他们也干不来;70后投互联网的多,这个年代是属于他们的;80后我将他们定位在移动互联网,这是未来10年的趋势,后劲很大。
因为80后这批人自己会用智能手机,而移动互联涉及的行业又非常多。刚说过看新闻、刷微信、微博都是移动互联网。滴滴打车、开会、记笔记处理日历、通讯录、行程都是绑定的,订机票、订酒店、订餐、玩游戏,这些移动互联都可以实现。这些60后就看不懂,甚至70后也不太熟悉,80后90后很有共同语言。
我投了杭州的公交移动互联系统,大家未来到杭州坐公交扫扫二维码,就知道时间表、时刻表、车在哪儿。
打破传统估值体系
《红周刊》:在二级市场上,我们经常说,这类公司还没有盈利。不大好估值,这怎么办?
刘小鹰:的确,甚至我们现有主板,中小板、' 创业板的IPO要求都有盈利的明确要求。所以,这类企业在国内没法上市。比如腾讯,早期不赚钱的时候,只能去香港。百度、阿里都没在国内上市,对国内投资者这是一个遗憾。
对于移动互联网这种商业模式,如果它太早赚钱,就很难吸纳更多的用户,因为现在大家都习惯了免费上网、看新闻、上网找资料,如果收费的话,用户就少了。所以,它的收费只能是后端收,聚众之后向企业主、向广告主收费,或者通过这些流量导到别的地方去分成。
你看优酷也不赚钱,在中国上不了市,但在国外就可以上市。在美国它是有估值的。外国投资人为什么敢估值?因为人家看中国这么大的市场,你做老大,早晚都能盈利,到了垄断地位就可以收费。事实上它已经开始有收费项目了。当用户逐渐形成习惯,那你就得付钱。
这些企业在国外的估值,它就可以用股权融资,而我们投项目可以考参它的估值。像高德地图卖给阿里卖了30几个亿美金,这本身就是评估价。不过,需要注意,在互联网里面,业内的老大、老二、老三与初创公司的估值差别很大。一个是3千万用户,一个是6千万用户,平常理解估值是翻一倍,但不是,他是老大,可能翻3倍。因为老二可能会死掉。
《红周刊》:您投这样不是很好估值的公司,最看中的是哪块?是创意很好?还是模式很好?还是当地有很多资源?
刘小鹰:简单地说有三个方面:首先20%看行业或技术的前景,像二维码的市场,三年前,有很少的用户,大家也不太知道二维码是干什么的?二维码是一个方向,所以看准了这个方向。30%看项目的本身,它的公司,它的商业模式,它的产品符合不符合市场需求,有没有卖点?有没有创新?剩下50%是看团队,从它的大股东、创始人到其他的合伙人是不是干事的,是不是有创业人的基因在那,或者是他们的决心怎么样?人品怎么样?是否德才兼备?一个是从技术角度,一个是从经营的能力、人品、性格各个方向作研究。
《红周刊》再谈谈这些中小企业的融资是怎样的?
刘小鹰:企业融资有很多角度。直接融资就是其中之一。不管是找风投、VC、PE或者上市,都可以。
传统企业是净资产型的,总的来说是其他的资产性的经营来获利,这种企业容易从银行融到钱。而我们今天聊得比较多的创新企业,更多是轻资产型的,风投资金更容易去投,投完之后上市退出,或者被收购。
国内应当降低上市的盈利标准,但也不能太过随便推上市。不少新企业的确不具备上市条件,从管理层的成熟度,从报表的稳健,能持续经营的盈利角度看,是有风险的。这需要区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