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 窦红梅)银行、基金、证券公司等机构有没有借理财之名“忽悠”投资者?有没有夸大收益或刻意回避风险?昨天起,消费者可以通过发邮件或写信两种方式,向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反映对理财产品销售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及意见。
市消协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人们对个人财富保值、增值需求的增加,金融理财市场日趋活跃。目前,销售理财产品的除了商业银行、部分基金公司等,还有更多打着投资旗号的“有限公司”。虽然理财产品的多样化、销售模式的多元化,给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但是由于部分经营者诚信缺失,投资陷阱依然众多。
“理财产品各种不规范销售行为,已经成为消费者普遍反映的问题。”市消协相关负责人介绍,对多数不具备专业理财知识的市民来说,听信“忽悠”后购买的理财产品,实际上对个人及家庭财产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
为了进一步促进理财市场的规范,创造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提升理财服务的质量,促进理财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决定向社会征集对理财产品销售行为中的问题和意见。邮件可发送至:lctzxj@sina.com;寄信地址为:“北京市西城区莲花池东路102号,天莲大厦316室,北京市消费者协会,邮编,100055”,请在信件封面注明“理财意见和建议”。
据悉,对征集上来的消费者的问题和意见,市消协将邀请专家、学者、有关部门和消费者进行点评,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点评结果及建议将向社会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