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超三成消费者曾被银行理财忽悠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 本报讯(记者 黄萱)中消协日前发布调查数据称,购买理财产品时,超过三成的消费者都有过被银行误导的经历,而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过程中未进行任何风险提示。 调查显示,多数银行销售人员避重就轻,只谈收益不讲风险,宣称“我们这款产品能保本,收益高,以前的产品都实现了高收益,产品收益高、额度有限,要买就快点”,而实际上连产品的很多基本信息都没告诉消费者。消费者看不懂晦涩的说明书,加上对银行的信任,稀里糊涂地就买了,结果遭遇巨额亏损。有网友就称,某银行的理财产品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本报讯(记者 黄萱)中消协日前发布调查数据称,购买理财产品时,超过三成的消费者都有过被银行误导的经历,而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过程中未进行任何风险提示。

调查显示,多数银行销售人员避重就轻,只谈收益不讲风险,宣称“我们这款产品能保本,收益高,以前的产品都实现了高收益,产品收益高、额度有限,要买就快点”,而实际上连产品的很多基本信息都没告诉消费者。消费者看不懂晦涩的说明书,加上对银行的信任,稀里糊涂地就买了,结果遭遇巨额亏损。有网友就称,某银行的理财产品让他25万元一年就损失近12万元。

市民李女士5万元的定期存款到期,准备购买理财产品。“这么多的银行理财产品,真不知道该选哪个。”李女士跑了几家银行,也咨询了买过的朋友,“保本保息”是她听到最多的话,“每到一家银行,客服都说保本保息,也并没有说清是怎么个保法,密密麻麻的说明书看得我头疼,看完还是不懂。”数据显示,超过三成的消费者都经历过银行的误导行为,银行销售理财产品过程中未进行任何风险提示;而在银行代销的产品中,把' 保险(' 放心保)当银行理财产品误导销售的比例占39.42%。

中消协提示消费者,购买理财产品,不仅要搞清楚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预期收益率、起购金额等基本信息,还要重点关注收益类型、风险等级、运作模式等内容,不要被理财经理的高收益“忽悠”,选择与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

在加强制定监管条例约束银行的同时,' target='_blank' >央行、' target='_blank' >银监会还专门成立了金融消费者保护局,目前已在上海总部等地开展了“12363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咨询投诉电话”的试点工作。未来将建立全国统一的“12363投诉电话”,消费者有望通过这一渠道投诉银行理财中遇到的问题。

下一篇:

4.25黄金多空争夺可双向斩利,周获利4.3万不过尔尔!

上一篇:

北京太平人寿携手中国青基会共建爱心“希望厨房”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